吳志南 李康富 朱廣博
杉木的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初探
吳志南李康富朱廣博
(廣西國有維都林場廣西來賓546100)
杉木是一種生長較為迅速、木材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的樹木,杉木外形美觀,同時能夠散發(fā)出宜人的香味。種植杉木不僅可以進一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也能夠通過提供木材為種植者增加收入。文章對杉木種植和生長管理進行了探究,同時為其病蟲害防治提出了對策,以進一步提高杉木的種植效率,希望為相關工作者的研究提供支持。
杉木;種植;病蟲害;管理;防治
對杉木進行有效的種植管理,可以使杉木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更高的生態(tài)價值。在杉木的種植過程中,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種植者也會面臨諸多問題,因此需要科學合理地做好種植管理工作,且對病蟲害問題予以有效的防治策略,確保杉木種植的高效性,從而提高杉木種植的經濟效益。
杉木對氣候環(huán)境有一定的要求,杉木適宜生長在光照和水分都充足的地方,且溫度也需適宜,溫度過高或過低、風沙過大、水分匱乏都會影響杉木的健康生長。由于對氣候環(huán)境的偏好,使得亞熱帶地區(qū)的杉木種植量較多[1]。
杉木對土壤環(huán)境有一定的要求。杉木的生長環(huán)境中水分和養(yǎng)分都必須充足,需為杉木提供酸性的土壤,在堿性的土壤中杉木很難生長存活。此外,山洼比山坡更適合種植杉木,因此在杉木種植過程中,需結合杉木的特征及具體的生長環(huán)境來開展管理工作[2]。
杉木可以通過種子進行繁殖,種子的品質會直接影響杉木的質量,因此種子的品質越高,杉木的發(fā)芽率越高,生長的速度也更快,在生長過程中的抗病能力更強。首先需要對杉木種子進行篩選,觀察其外表。種子的外皮是內部結構的保護層,若外皮完整,則內部胚胎是完整的,發(fā)育良好;若外皮受損,則內部的胚胎也存在損壞的可能性,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選擇外皮光滑完好的種子[3]。
杉木種植需要選擇合適的種植地。無論是發(fā)芽還是生長,都需要合適的地理環(huán)境作為支持,杉木的存活率取決于播種時區(qū)域的溫度、濕度和土壤品質,同時也取決于后續(xù)的養(yǎng)護。因此在播種過程中需要找到適合杉木種子發(fā)芽的環(huán)境,如具有較高的空氣濕度、均衡的溫度及合適的光照,一般來說山谷中或者陰坡山洼都適合種植杉木。
杉木種植中,播種過程較為重要。需要對種植地進行有效處理,確保種植地的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都處于適宜的狀態(tài)。一般來說在播種前需要進行適度的土地耕作,清理地塊中的雜草、其他植物及土壤中的害蟲,為杉木生長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確保土壤的排水能力。在播種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播種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也能確保杉木苗可以獲得足夠的水分、養(yǎng)分及光照,通常情況下,杉木種植密度為株間間隔45 cm。
杉木種植不應任由其自然長大成林,應當結合其生長特點有效進行管理。氣候、土壤、病蟲害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杉木生長。由于杉木苗喜歡溫和的生長環(huán)境,因此需要確保杉木苗生長環(huán)境的溫度適宜,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其生長。一般在春秋兩季培育杉木幼苗,這兩個季節(jié)杉木幼苗的存活率更高。杉木種植之后需要定期松動土壤,保證幼苗生長。由于杉木幼苗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需要定時定期給杉木噴灑藥劑,避免發(fā)生病蟲害。
在杉木栽培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林間管理,對幼苗期的杉木進行管理與撫育工作,能夠保證杉木順利成長。在種植后最初三個月,需要進行三次除草,在1—3月種植杉樹后,從4月份開始便需要進行擴坑工作,在6—9月份需要進行除草撫育工作[4]。杉樹生長環(huán)境較為濕潤,因此雜草生長的速度較快,雜草會與杉木爭奪養(yǎng)分、水分、生長空間、光照等,阻礙杉樹的正常生長,因此需要對杉樹開展有效的除草工作。而種植杉樹半年后的除草工作,需要確保種植深度達到1 cm~10 cm內,等苗根發(fā)育成熟后,可以逐步增加深度。此外,在杉樹生長至發(fā)育關鍵期時,部分幼苗根系會出現新芽,若移植過淺,將會致使根部裸露,且根部長出新的枝條,因此種植者在撫育工作中需要對根條適當修剪,或利用厚土培育的方法,防止出現浮芽萌動問題。針對生長過密的枝條需要對其進行修剪,并適當對其進行疏枝處理,確保杉木能夠接收足量陽光,使杉木健康生長,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杉木種植之后做好充分的管理,可以提高種植效率。
(1)通過制定完整的種植計劃保證杉木茁壯生長,由于在自然環(huán)境中在某一片土地上生長過的植物種類較多,土壤環(huán)境較為復雜,因此在種植杉木前需要將土地改造成適合杉木生長的環(huán)境。具體需對土地進行整理,對土地進行適當開墾,清除其他雜草樹木,保證杉木的根系正常生長。
(2)做好施肥工作,由于各區(qū)域土壤的肥沃程度不同,較為貧瘠的地塊無法滿足杉木生長的需求,在種植杉木之后工作人員需要結合杉木的生長情況、土壤的養(yǎng)分含量來制定施肥計劃,在后期嚴格按照計劃施肥,保證杉木的養(yǎng)分供給。
(3)做好除草工作,過多的雜草會影響土壤的肥力,爭奪杉木的生存資源。在種植杉木之后需要對雜草進行清理,保證杉木苗的生存空間[5]。
(4)做好移栽工作。杉木可以使用扦插法來實現種植。具體可將粗壯的杉木樹枝扦插到種植地,該方法操作簡單,杉木的存活率也較高,但是需要在降水量較多的季節(jié)進行種植,可以在雨天進行移栽,春季較適合杉木移栽。
此外,要對成林進行綜合性管理,在種植第八年之后,需要進行透光間伐工作,該工作需要從樹木最下層開始,對林冠的下層樹木進行適量砍伐,需要遵循去小留大、去密留疏的原則,同時對去挽彎直的標準予以應用。在間伐過程中,嚴格觀察樹木是否存在被病蟲害侵害的現象,若樹木遭受病蟲害危害,則需要及時進行病蟲害治理,確保杉木林的健康生長。
相較于其他樹木種類,杉木的病蟲害現象發(fā)生較少,但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仍然不能掉以輕心。杉木的病蟲害現象一般都是在其生長初期產生的,通常是由杉梢小卷葉蛾和粗鞘雙條杉天牛這兩種害蟲造成。杉梢小卷葉蛾會對杉木的主梢頂芽產生影響,使得杉木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變形,這種病蟲害大多出現在種植區(qū)域的陽坡,因此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式,對出現這種蟲害現象的枝條進行修剪,也可以利用黑光燈對其進行誘殺,并使用合適的化學藥劑對其進行防治。粗鞘雙條杉天牛對杉木的生長會產生較大影響,甚至具有摧毀性,如果杉木本身的生長態(tài)勢較弱,那么這種害蟲便會乘虛而入,尤其是在陽坡的種植地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因此需要在杉木生長前期做好杉木的種植管理工作。在借助化學藥劑來對粗鞘雙條杉天牛進行防治時,可以使用濃度為40%的輕化樂果乳油進行噴灑,或者使用15%濃度的鋅硫酸乳油進行稀釋噴灑[6]。
了解杉木的習性,掌握其對于水分、大氣、土壤等不同條件的需求,進行有效搭配。在布局時需重視時空上的表現,并有效創(chuàng)造空間,營造出更加美觀的意境,有效發(fā)揮其綠化和美觀價值,將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tài)效益最大化。
在冬季松土時,需適當保持土壤的濕度,土壤過濕會使植物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時候被凍傷,根據杉木根系的特點選擇松土的深度。在施肥時,盡量選用有機肥,可以在樹冠外圍挖半米左右的深坑,并在其中置入有機熱廢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溫度。有機肥通過分解可以更好地釋放熱量,也能夠增加土地的肥力。安排管護人員定期進行澆水、排水、防治病蟲害等工作,進而確保杉木的健康生長。
杉木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黃化病、赤枯病,需結合不同的癥狀進行防治,如黃化病是一種延緩杉木幼苗新枝生長的病害,如果發(fā)生黃化病,可能會使很多樹木受到感染,因此需要定期清潔林場,保證土地肥料充足,改善杉木生長環(huán)境,保證整個林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完善與穩(wěn)定,減少黃化病的發(fā)生。若杉木感染赤枯病,受感染的杉木葉子可能在短時間內失水萎縮,這種病癥具有較強的傳播性,因此需要確保土地養(yǎng)分充足、光照充足,定期噴灑藥物,發(fā)現赤枯病要及時進行治理。
杉木是一種可以有效防止空氣污染、水土流失的植物,在杉木種植過程中,在做到精細化管理的同時,也需要及時對出現的病蟲害現象予以防治。杉木種植管理是一項較重要的工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城市發(fā)展,確保林業(yè)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林業(yè)相關人員需要意識到杉木種植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做好其中的養(yǎng)護與精細化管理工作。重視當下在相關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用更加科學的技術手段來開展管護工作,不斷提升杉木種植養(yǎng)護的質量。
[1]段澤境.杉木良種造林技術實施要點探討[J].南方農業(yè),2020,14(21):58-59.
[2]柴錫周.土壤條件與杉木生長關系的調查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1985(1):80-83.
[3]楊玉盛,何宗明,俞新妥,等.三代實生與萌芽杉木生長特點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1998(6):21-23.
[4]郭承武,李泓蘭,林華順,等.杉木地膜覆蓋除萌技術研究[J].江蘇林業(yè)科技,1990(2):21-22.
[5]姜景峰.五氯酚鈉用于杉木幼林除草的效果和對杉木生長的影響[J].江西林業(yè)科技,1979(1):36-38.
[6]毛文潔,傅鳳鳴,劉正西,等.黔東南林區(qū)宜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形成機理[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3(3):120-12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1.17
S791.27
A
2095-1205(2021)11-37-02
吳志南(1986- ),男,廣西來賓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森林培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