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 呂 梅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應當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責任與擔當正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所要求的必備品格,是立德樹人的必要途徑。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中學班級管理中,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
當代中學生,具有三大明顯特點。第一,獨立性。他們開始喜歡獨立思考,喜歡與人爭論,喜歡提出不同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不再對老師、家長的觀點盲目順從。第二,自主性。凡事喜歡自己做主,與父母和老師相比,他們更加相信同學,愿意三五成群一起切磋學習,分享各自成長小秘密,暢談人生,憧憬未來。敢于質疑權威,敢于提出問題。第三,責任性。他們年紀雖小,但卻有很強的責任心,敢于擔當??梢哉f,只要你給他舞臺,他絕對會回報你精彩!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簡單概括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與新課改的要求都強調了一個教學理念,現已眾口傳誦,那就是“教,是為了不教”。那么,同樣的道理,在班級管理中,“管,是為了不管”。本來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順應當代中學生的特點,把班級管理還給學生。
但令人遺憾的是,現在中學班級管理的主流類型卻是“保姆型”。什么是保姆型呢?就是班主任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眉毛胡子一把抓,事無巨細。班主任跟得緊、管得嚴、抓得細,幾乎就是24小時跟蹤服務。學生習慣了什么都由老師來安排,什么都依賴老師。班主任在時,迫于威嚴,情況還好點兒;班主任一旦不在,整個班級群龍無首,吵吵鬧鬧,一盤散沙!班級特點表現為一抓就好,一管就優(yōu),班主任在與不在截然不同。
班主任接手一個班級,首先要進行班級初步建設,班級建設需包含以下元素:班名、班旗、班歌、班徽、口號等。
《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就是說一個人首先要自立,才能立人。班主任本人的做事風格和要求尺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做事態(tài)度以及做事質量和班級發(fā)展的方向。班主任的語言導向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及明辨是非能力的提升都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通過班主任的引領,讓班級形成“正氣、陽光、競爭、向上”的班級氣質。
“無規(guī)則不成方圓?!卑嘀魅喂ぷ髦凶钪匾木褪前嗉o班規(guī)的制定,制度讓學生的自主管理“有法可依”。班級制度制定后,每位同學都需簽名確認,形成“盟約”,全班捍衛(wèi)。
班級制度應該包括常規(guī)管理、課堂表現、作業(yè)、衛(wèi)生、集會等,并把這些條條框框進行量化,讓每位執(zhí)行者都熟練掌握。一旦制定就必須嚴格執(zhí)行,做到“有法必依”。
班級量化規(guī)章制度如下。
1.常規(guī)方面
(1)遲到早退:早上7:30(周一升旗7:20),下午2:30未到校為遲到,個人-2。
(2)行為規(guī)范:出現講粗話頂撞老師等-2,不剪指甲、不穿校服、不戴校牌者,一次-1,樂于助人、好人好事+1。
(3)升旗課間操:升旗不能到、不做課間操者,需提前請假,不請假-2;大課間排隊拖拉、最后下去的2名同學-2;整體迅速不扣分。
2.課堂表現方面
(1)課堂紀律:上課積極舉手發(fā)言、獲得老師表揚者,由老師規(guī)定的分數加分(一節(jié)課不超過3分),上課講話、做小動作、交頭接耳者-2。
(2)課內活動:小組參加各種學習活動由老師決定加分,一般一次+1分;(半天不得超過3分)。
3.作業(yè)方面
(1)作業(yè)認真、受老師點名表揚者+2。
(2)作業(yè)沒有寫完、沒有紅筆訂正-1,作業(yè)未交-2。
(3)收發(fā)作業(yè)迅速的小組+1;反之,收作業(yè)拖拉,影響整個班級交作業(yè)的速度的小組-1。
4.衛(wèi)生方面
每周獲得衛(wèi)生先進班的值日小組成員每人+2分;值日不積極,不聽從組長安排-1,逃跑者一次-2。
5.其他方面
(1)校運會舉行期間,凡是參與者每人+2,得獎者額外+2。
(2)班級不準攜帶飲用有色飲料,違者個人-2,再犯者買給全班同學;舉報者個人+1。
(3)班級禁止攜帶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書,凡是發(fā)現攜帶者及閱讀者個人-2,沒收課外書;舉報者個人+1。
(4)班級禁止攜帶手機,違者-3,并沒收,初三畢業(yè)方可拿回。
(5)組長量化登記書寫工整,格式正確,事件清晰,組長與副組長每人+1。
(6)班長、副班長、組長、安全責任員、電腦管理員、考勤員、作業(yè)發(fā)送者,每周+3;課代表、其他班干部,每周+2;板報成員每次每人+2。
“執(zhí)法者”的產生需堅持競選制。一個班級的班干部、小組長、課代表都應該競選上崗。競選產生的好處在于,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職位來之不易,會倍加珍惜。從而把班級管理由被動的“要我做”變成“我要做”。這批“執(zhí)法者”一旦產生,班主任就要耐心地培訓他們,教他們怎么管理小組、學科和班級。并絕對地信任他們,幫他們在班里樹立權威。每個小組從成立起,就要創(chuàng)建自己的小組名片,提高小組凝聚力,形成小組文化。
再好的制度也要落實,否則就會形同虛設,流于形式。學生自主管理堅持執(zhí)法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原則,做到崗位明確,責任到人。
學生自主管理主要實行小組互盯,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既要管理好本組的成員,又要監(jiān)督指定的小組?;ザ?,可以避免“徇私枉法”現象的出現,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小組互盯時,嚴格按照班級量化制度進行,做到“執(zhí)法必嚴”。
學生自主管理,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而且貴在堅持。大致做法是,每個人每個小組都是一周一小結,一月一大結,一學期一總結。每周班會課由值日班干部對9個小組和53位同學的量化分數進行公布,表揚優(yōu)秀,警示后進。每月以校訊通或者微信方式將結果匯報給家長,讓家長配合管理。學期末,評出最佳小組、小組長、組員、十位先進個人,進行獎勵。對做得不夠好的小組和十位量化成績偏低的同學進行適當“小懲罰”,做到“違法必究”。這樣使得班里同學非常在乎自己及小組的分數。有了在乎的東西,其實就比較好管理了。
對學生而言,自主管理模式符合當代中學生的特征,給了學生自我成長與發(fā)展的空間。班主任給予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空間,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自我價值、發(fā)掘自身潛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終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品質和能力。
對班級而言,學生自主管理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進而轉化為“我的地盤,我負責”。如此一來,自主管理模式下的班級,學生不會事事依賴老師,班級不管什么時候,都會井然有序,積極向上,進行良性競爭的同時又不失凝聚力。整個班級的執(zhí)行力和行動力就很強。
對班主任而言,有了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學生自己把自己管好了,班主任就省心了,某種程度上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班主任工作也就成功了、快樂了,快樂的班主任才能帶出快樂的班級、快樂的學生。既能輕松自己,也能成就學生。
總而言之,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還需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調整,逐步優(yōu)化。中學班級管理有法也無定法。只要我們緊跟時代步伐,真正做到順應學生年齡特征,以生為本,敢于思考,敢于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孩子們營造和諧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給他們充分發(fā)揮潛能的舞臺,他們絕對會回報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