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祥(湖南 衡陽)
當今世界已進入品牌文化時代。品牌日益成為企業(yè)和各行業(yè)競爭的核心資源,成為優(yōu)質品質的象征、良好形象的標志和提升服務的保障。在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背景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務主力軍、全民藝術普及主陣地的文化館,越來越重視服務品牌建設,服務品牌在文化館領域得到廣泛實踐和大力推廣。多姿多彩的服務品牌,如一根根杠桿,撬動著文化館服務質量的提升、形象的優(yōu)化、影響的日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本文對文化館服務品牌的功能、特質和建設路徑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為創(chuàng)新和升級文化館服務品牌提供借鑒。
品牌是企業(yè)的生命,是企業(yè)生存的基礎。作為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文化館服務品牌的功能和作用同樣十分重要。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全民藝術普及、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職責。提升服務能力、增強服務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既是文化館的應有之義,更是目標追求。針對本區(qū)城內的特色文化資源和群眾的需求,打造高品位、高質量的藝術普及平臺、藝術展示舞臺、藝術比賽擂臺等服務品牌,將推進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具有更高的品質、更寬的廣度、更暖的溫度,給受眾更好的服務體驗和心靈慰藉,使全民藝術普及之路越來越寬廣,全民藝術素養(yǎng)提高之途越來越康莊。正因為品牌對提升服務力的“助推器”作用,文化館應把致力打造服務品牌作為根本的辦館理念和使命,使品牌之花盡情綻放。
缺乏影響力的文化館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文化館,不是一個軟實力強的文化館。文化館的影響力體現(xiàn)為知曉度、關注度、認可度和美譽度。文化館服務品牌如磁場,吸引著參與、享受服務的受眾更加了解、認可文化館,社會更加關注、重視文化館。因此,要提升“四度”,擴大文化館的影響力,打造服務品牌是有效路徑、重要抓手。衡陽市文化館從2007年開始具體承辦三年一屆的“和風衡州”衡陽市群眾文化藝術節(jié)。藝術節(jié)定位為“群眾的節(jié)日,藝術的盛會”,分“公仆風范”“品牌風流”“青春風華”“軍營風采”“都市風景”“田園風情”六大主題版塊,成為衡陽市群眾文化活動的靚麗品牌,2013年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項目類群星獎。一場場規(guī)??涨暗娜罕娢幕顒?,火熱了一座城,也使衡陽市文化館“名聲鵲起”。同時,成功的文化品牌也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qū)的名片,可以放大一座城市一個地區(qū)的影響力,正如從全民閱讀就會想到深圳,從《印象劉三姐》就會想到桂林陽朔一樣。文化館要矢志打造高品質、廣人氣、大影響的服務品牌,成為一座城市一個地區(qū)的名片,使品牌更具延續(xù)性因素。
文化館的引導力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爭取更多數(shù)量的受眾。充分利用服務品牌的親和力、凝聚力、糅粘力,引導更多群眾接受藝木的熏陶,參與群文活動,提升藝術素養(yǎng),從而不斷壯大群眾文化隊伍,提高全民藝術普及率,推動群文事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另一方面,通過服務品牌的聯(lián)結、示范、傳播和輻射,催生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藝術普及,加入群文事業(yè)。全民藝術普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單憑文化館一家單打獨斗,難以“百花滿園”,必須唱好政府、社會的“大合唱”。近年來,衡陽市文化館先后打造了“和風衡州”群眾文化藝術節(jié)、“廣場旬旬演,社區(qū)周周樂”“群文講堂”等服務品牌,催生了一大批民間文藝團隊。目前,衡陽市城區(qū)有各類民間文藝團隊400多家,涌現(xiàn)出奧運年華合唱團等省內知名的民間文藝團隊,成為全民藝術普及、藝術展示、藝術創(chuàng)作的生力軍,較好地實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理念。
認識文化館服務品牌的持質,有助于正確保握品牌建設的方向和路徑。
文化館服務品牌意識形態(tài)屬性是由其文化特質所決定的。文化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高地,開展群眾文化研究、創(chuàng)作、展示、培訓和輔導的陣地,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會對受眾、社會及其他文化服務和活動的參與者的思想觀念、價值立場、人生態(tài)度和世界觀等產生影響,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屬性。文化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尤其是服務品牌的打造,必須時刻繃緊意識形態(tài)這根弦,守住底線,不踏“紅線”,不碰“高壓線”,反對低俗、庸俗、媚俗,高揚主旋律,提供正能量,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充分認識文化館服務品牌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是做好品牌規(guī)劃和設計的重要前提。
文化館服務品牌的群眾性源于公共文化服務“以人民為中心”。具體體現(xiàn)為:在目標上,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實現(xiàn)人民的文化權利,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在主體上,群眾是服務的主體、參與的主力、舞臺的主角。在內容上,對接人民群眾所需,聚焦人民群眾所求,滿足人民群眾所盼,人民群眾樂于參與。在方式上,既重傳統(tǒng)又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交相輝印,線上和線下相互律動,群眾便于參與。在效果上,群眾是“評委”“裁判”,群眾滿意是品牌效果的唯一尺度。緊緊把握文化館服務品牌的群眾性,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是品牌建設的重要基礎。
公共文化服務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務區(qū)別于其他文化服務最主要的特征,群眾在享受基本服務的過程中不需要支付直接費用。文化館服務品牌是文化館以此為載體,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毫無疑問姓“公”,不以贏利為目的,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這也是文化館服務品牌與市場領域品牌之間最顯著的差異。
公益屬性并不排斥市場運作,公益和市場并非“水火不容”。通過文化館服務品牌為企業(yè)進行宣傳、推介等方式,擴大企業(yè)的影響,而企業(yè)為品牌建設提供財物等支持,可以解決服務品牌建設的資金、場地等困難,從而更好地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和效能。從這個意義上,公益性和市場并不沖突,而是共贏。
地域性有兩種含義:其一,品牌基于不同地域的特質文化而打造。中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豐富多彩,這是中華文化魅力無窮的原因之一。其二,服務對象的區(qū)域特征。不同地方的民眾有不同的文化需求,不同的文化愛好,呈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性。作為文化館服務品牌,以上兩種含義兼而有之?!盀槲闹?,與眾不同”。把握好品牌的區(qū)城性特質,文化館服務品牌建設不能簡單模仿,照搬照抄,而是要根據(jù)本區(qū)域性文化特色、優(yōu)勢及服務對象的愛好和需求,量體裁衣,使品牌接地氣,有“煙火氣”,更具人氣,從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品牌之樹才會枝繁葉茂,樹高千丈。
一方面,品牌打造不易。品牌就是時間、品質和精神三方面的慢慢累積。任何一個品牌都不能一蹴而就,甚至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文化館服務品牌同樣如此,需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如衡陽市的“廣場旬旬演,社區(qū)周周樂”,從2007年開始,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形成了較有影響力的品牌。另一方面,品牌延續(xù)更難。品牌屬于“易碎品”。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以及消費者的“求新”心理,對品牌的需求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如不積極順應變化,不斷給品牌輸入新興的元素,實現(xiàn)品牌的升級和提質。否則,消費者將會失去消費快感、滿足感和歸屬感,對品牌的忠誠也會很快瓦解,品牌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品牌的核心要義是創(chuàng)新。
品牌離不開創(chuàng)意,品牌的成功首先來源于創(chuàng)意的成功。文化館服務品牌建設需要創(chuàng)意“先行”,并貫穿于品牌建設的全過程。如何做好品牌創(chuàng)意:一是“孵化”。對本館已有一定基礎的服務,根據(jù)服務對象的需求變化進行打磨,實施“孵化”,提升服務的精準度和美譽度,打造服務的升級版。二是“傍樹”。根據(jù)上級部門建設的品牌,“傍大樹”,打造“子品牌”。如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旅廳每年開展“歡樂瀟湘”群眾文藝匯演,衡陽市打造了“歡樂瀟湘,幸福衡陽”群眾文藝匯演品牌。三是“嫁接”。參照外地文化館服務品牌的形式,“嫁接”本地內容,形成自己的品牌。四是“攀親”。緊跟新技術革命,與新技術“攀親”,利用新技術與文化館服務的契合,催生新的服務方式,打造服務品牌。
打造什么內容的文化品牌,既是文化館品牌建設的重點,更是難點。基層文化館人尤其為此困惑不已,難以決策。以什么內容打造品牌:一是“責任田”,指文化館開展的培訓、輔導等。文化館服務品牌的建設必須立足于自身的職責、資源和優(yōu)勢,不能耕了別人的地而荒了自己的責任田。同時,藝術培訓、輔導各級文化館都在開展,要脫穎而出,打造自己的品牌,就要做到“人有我優(yōu)”,積極探索“一人一藝”等新的培訓輔導方式。二是“古銅色”。挖掘特有的區(qū)域傳統(tǒng)文化資源,實現(xiàn)“人無我有”。如流傳于湖南省衡山縣的傳統(tǒng)民歌岳北山歌,始創(chuàng)于明代,音調高亢,旋律流暢,詞韻優(yōu)雅,委婉動聽。著名音樂家賀綠汀稱之為最高亢的山歌。著名歌唱家何紀光的《洞庭魚米鄉(xiāng)》就是在岳北山歌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這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岳北山歌節(jié)品牌。三是“現(xiàn)代風”。許多地方開展的文藝匯演、比賽等屬于此類。文化館最善長這類活動,以此內容來打造品牌,最好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優(yōu)我特”。
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對文化館品牌建設不可或缺。優(yōu)秀的品牌創(chuàng)意、組織管理團隊是品牌打造的基礎保障。文化館既需要優(yōu)秀的文藝專業(yè)人才,也需要優(yōu)秀的創(chuàng)意、管理人才,組建融合各種人才的品牌建設團隊。“糧草先行”是文化館服務品牌建設的重要保障。既積極爭取當?shù)刎斦С郑肿⒅厥袌鲞\作,這對經費不很充裕的基層文化館來說,尤為重要。
文化館服務品牌建設是文化館社會職責的實現(xiàn),是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彰顯,是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實踐。文化館服務品牌建設應把握特質,明確路徑,應根植本土,立足特色,重視創(chuàng)意,堅持創(chuàng)新。通過服務品牌建設,文化館將為公眾奉獻更優(yōu)質的產品,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