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證大中學 張志華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課堂上存在著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即教師占據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在新時期下,我國教育體制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高中數學教師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切實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通過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講述對應的趣味性故事,可以切實激發(fā)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正式的教學當中,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故事情境:“有一天,一個富翁要求乞丐和自己做一筆交易,即富翁借給乞丐十萬元,但是乞丐第一天還一分錢,第二天要還兩分錢,第三天要還四分錢,第四天要還八分錢……以此類推,直至還滿一個月。乞丐答應了,立刻拿出一分錢,向富翁借了十萬元?!惫适虑榫车膭?chuàng)設,短時間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認真思考以下問題:“假設按照三十天為一個月計算的話,乞丐一共要還富翁多少錢?”片刻后,部分學生認為可以列出以下式子:1+2+4+…+229,但是,學生不知如何計算該算式。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即“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在此過程中,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逐步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切實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較好地實現了高質量課堂的構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學既來源于生活實際,又應用于生活實際,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構建生活情境,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內涵,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構建,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如:“①為了改善水質,為魚群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管理員會定期排放水庫中的水。已知現在水庫的水深大概二十米,每天排一次水,水位就會降低三米。水庫水深最低是五米,那么水庫的水深依次是20米,17米,14米,11米,8米,5米。②紅紅、輝輝和亮亮比賽跳繩,誰在三十秒內跳得最多就獲勝。已知紅紅三十秒跳了四十五個,輝輝三十秒跳了五十個,亮亮三十秒跳了五十五個,他們三個人跳繩的個數組合而成的數列就是45,50,55。③媽媽給了明明十塊小餅干,要求明明數一數。明明將餅干兩兩分組,數的過程中得到的數列就是2,4,6,8,10?!苯又處煉伋鲆龑缘囊蓡枺骸巴瑢W們,上述問題中得到的數列有什么共同之處?請試著歸納什么叫作等差數列。”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情境,再拋出針對性的疑問,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分析,在深化學生對等差數列的意義的理解的同時,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是對課堂教學方法的革新和完善,也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對此,作為新時期的教學工作者,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且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將其真正落到實處。具體來說,可以從“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構建生活情境,促使主動思考”兩個方面出發(fā),讓原本沉悶的課堂變得更具生機、活力,最終順利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