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要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出發(fā),把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列為課程教學目標之由此可見,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是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的體現(xiàn)。由此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的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式教育以及相應的情感教育,小學生其自身擁有著較為豐富的情感,并且小學階段是學生情感體驗得以進一步構建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的應用情感教學方法,將情感與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與有機結合,并且通過教學知識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大幅提升,并且使整體教學實效性得以有效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方法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大多內(nèi)容較為簡單,除了教會學生識字、構句,教師也應該多去關注一些能力提升以外的事情,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讓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生動且富有表現(xiàn)力,來陶冶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當中構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升華語文教學的價值,為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提供良好的助力。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流程死板,教學氛圍嚴肅,學生的參與感低
小學生因為年齡偏小導致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就要求老師在引導學生認知和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生動,形象的引導。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以學生成績提升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這就導致整體教學的氛圍過于嚴肅,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嚴厲,這樣就導致學生對于老師更多的是畏懼的心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不敢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的想法,不能及時主動地和老師展開交流,最終學習的參與感大大降低。
(二)情感教學手段過于單一
雖然新的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國家明確提出了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目標,但是并沒有一套系統(tǒng)的,詳細的情感教育的方法。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定型地認為通過大量的閱讀,反復的記憶就能讓學生文章的主旨。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單一且基礎的情感教學手段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這種單純通過大量閱讀的方式對于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會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情境教學展開少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情景教學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們更好理解知識,更好記憶知識的重要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做到讓學生親身去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親身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然而,有些教師沒有意識到情景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在課堂上更多去講解知識點才是對于學生學習成績最有利的。
二、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策略分析
(一)注重學生情感交流,完善學生心理人格
情感教學的重要特質是交流。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少,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和諧。語文教師也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參與學生的心理建設,導致學生的心理和人格存在某種程度的缺陷,尤其是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的思想容易走彎路。
因此,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比如在每次上語文課之前,筆者都會提前來到教室,和學生親切地進行交流,談論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或者談論電視上的新聞、藝術、歷史等等,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的性格也變得果敢、自信、隨和。
(二)人文關懷,優(yōu)化情感熏陶
在過去,小學語文教師與學生的人文溝通機會并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對教師存在天然的畏懼心理,很難主動親近教師,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師只關注了學生的學科成績變化,沒有及時關心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tài)多以緊張、不安為主,難以形成良好的情感體會。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要全面滲透人文關懷,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在師愛中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體會。
在語文教育過程中,筆者就會全面關心學生、呵護學生,實時滲透人文關懷,保護學生的積極情感與樂觀心態(tài)。比如,在一次單元測試中,本班有一個學生的成績不甚理想,十分難過,開始掉起了淚珠子。面對這個學生,筆者就及時安慰學生,告訴學生一次成績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學生應該快速振作起來,不要沉浸在沮喪情緒中,認真總結本次考試失利的客觀原因,對癥下藥即可。在筆者的安撫與幫助下,這個學生及時宣泄了負面情緒,且快速以樂觀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問題,及時吸取了學習經(jīng)驗。
(三)語文教師也要不斷提高情感素質,對小學生進行藝術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求語文教師自身也要具有較高的語文情感素養(yǎng),語文教師也必須接受過專業(yè)的語文情感教學,擁有專業(yè)化的語文教學能力。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在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真正發(fā)揮效用,進而幫助小學生提高語文的情感素質。藝術教育是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豐富自身教育水平的過程,語文教師只有把握了正確的語文教學方式,學生才能高效地融入語文的教學課堂中來,使教師的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真情實感得到了一定的表達,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更加明顯。
例如,在小學語文的教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中,語文教師就要充分把握語文教學的藝術,讓學生能接受到情感意識的熏陶,在授課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給每一個學生一張白紙,讓他們在上面寫下自己將來的遠大理想,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語文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為學生的教育教學打好基礎,學生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語文教師的影響,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學情感素養(yǎng)。
伴隨著全社會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中情感教學的關注,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切實調整教學方法,認真做到以情感教學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為基本點的教學思維。增加通過這些改變,增加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為當今社會新形勢下提供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馮琴.芻議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應用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57.
[2]葉小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9):250-251.
[3]黎日英.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