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蘇娜
“意境”作為一個流傳已久的概念,最早是應用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評論當中。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著“意象”的說法,被認為是意境一詞的最早起源。意境是指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作者所描繪的對象同作者主觀感受相深度融合的一種境界體現(xiàn),具體到水彩畫作品當中,意境是指畫家通過將所描繪的景色或物品同自身的情感表達結合起來,從而為人們所呈現(xiàn)出的充滿個人主觀表達和情感感受的詩意空間。凡是擁有高超繪畫技巧的繪畫作品,必然能夠打動讀者和觀者的內心,在反映對象“境”的同時,還能夠借助所描繪的對象,表達作者內心的“意”,將自身的心意寓于所描繪的景象當中,從而實現(xiàn)一種具有抒情展示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境界。想要表現(xiàn)出足夠吸引人的意境空間,不僅需要繪畫者,有著高超的繪畫技巧、嫻熟的藝術處理方法,同時,還需要畫家能夠足夠深入觀察所描繪的事物,并正確細膩的把握自身的情感,從而實現(xiàn)心與眼,境與神的完美結合。由此可以得知,關于水彩畫作家在面對不同景物時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再加上每個人的作畫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不同,水彩畫意境的表現(xiàn)形式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趨勢。
中國的水彩畫更加注重整體性意境的表現(xiàn),并在古代就提出了“立意”的繪畫方式。清代畫家方薰提出,在作畫前必須首先立意,通過對所描繪景物的細節(jié)觀察,結合自身的情感觸動和文化修養(yǎng),借助對風景景物的描寫,來展現(xiàn)畫家自身的內心精神世界?!耙夤艅t古,意奇則奇,意庸則庸,意俗則俗也?!敝袊糯嫾乙恢抡J為,筆和墨本身都是無情之物,筆墨的表現(xiàn)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作畫者對于內心世界和景物的表達。畫畫的過程是從他者和自身攝取情感的過程,只有能夠真正攝取情感的畫作才是優(yōu)秀的畫作。而無論在作畫之前確立哪種意境,都必須在做法過程中,竭力保持和表達與之相對應的節(jié)奏韻律,通過細節(jié)的描寫和整體的刻畫,來營造出想要的意境。
中國古代水墨畫常常擁有寧靜致遠的意境,通過大量的留白方式,描寫幽靜深遠的景色,從而營造出寧靜淡泊的意境。古詩有云:“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在追求寧靜致遠的意境表達時,中國古代畫家往往會忽略畫作中的人,而更加注重所描繪的景。在對景物的表達處理中,并不會刻意追求表達的形式,同時,還會刻意刪減掉與意境無關的其他景物,從而確保畫作的整體一致性,呈現(xiàn)出更加和諧的統(tǒng)一的意境表達。古代中國總有一種遠離塵囂、不問世事的特殊情緒,這種情緒反映到畫作中,就是通過表達悠閑、清靜、空曠的意境來展現(xiàn)自身的情感??雌饋黼m然孤寂蕭瑟,但實際上卻表達出了作者的一種超脫態(tài)度。
中國古代畫作的簡約化表現(xiàn)手法十分成熟完善,其畫作的表現(xiàn)往往呈現(xiàn)出空靈和簡約的風格。在作畫過程中,為了表現(xiàn)出空靈簡約的意境氛圍,畫作會選擇更加簡單的色彩組合和描線處理,從而體現(xiàn)出一種超脫生命之外,簡于象而非簡于意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這種意境表達下,往往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同身邊自然環(huán)境的完美融合,作畫時的想法并不是蓄謀已久,而是在某一個特殊環(huán)境下被及時激起的,迸發(fā)而出的靈感。這種空靈的意境表達往往無法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在欣賞的過程中,又無法把握空靈縹緲的意境,雖然簡于形式,但其意境卻絲毫不差。
中國古代水彩畫的意境中,往往會表現(xiàn)出狂放與自由的情感表達,筆觸放松、氣勢磅礴,讓人觀之就能感受到十分強勁的沖擊力,以及豐富強烈的情感表達。在這種意境表現(xiàn)方式中,畫家所想要表達的不僅是憤怒,也可以是愉悅快樂、充滿激情的情感。這種整體性意境表達的方法與文人時期內斂含蓄的表達不同,呈現(xiàn)出繪畫風格的自由,也表達出作者向往自由的心情與意境。
水彩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古代埃及人的畫卷就是通過顏料的運用對風景和人物進行的描繪,到公元9 世紀時期,卡洛琳王朝的卡爾大帝通過召集不同的畫家,創(chuàng)立了一種透明和不透明水彩交替使用的作畫手法,這種混合作畫的方法,一直延續(xù)到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成為水彩畫的雛形。
英國的水彩風景畫起源于16~17 世紀,最初是地形風土畫家們?yōu)榱擞涗浀匦蔚貓D,進行地質勘查而產生的畫作。由于水彩畫本身簡便實用的特點,因此,在地質勘查和測繪上有了十足的應用與發(fā)展。因此,起初的水彩畫作大多以描繪自然風光為主,水彩風景畫也成為水彩畫作中的最重要題材之一。隨著水彩畫的廣泛運用,水彩畫作逐漸脫離了原先地形圖畫的性質,人們不再將其作為地質勘查工具使用,而是將其逐漸獨立出來,擁有了水彩畫作自身的思想空間。由此開始,水彩風景畫作家們才開始追求獨特的水彩畫意境。被稱作英國水彩藝術之父的保羅桑德比擁有較為成熟的繪畫技巧,側重于寫實但并不僅停留于寫實,而是更加注重水彩畫作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境和個人情感,其中,主要是對于自然風光的情感;約翰羅伯特的水彩作品以其色彩艷麗濃郁、氛圍感極強的特征而著名,也是水彩風景畫作逐漸進入新階段的象征標志。早期的水彩畫更加注重對于風景景物的描寫,因此在早期的作品意境中更加注重對于自然景色的表達,更加注重光照與色彩的運用,在寫實的過程中對自然風光進行加工處理。
我國著名水彩畫家王維新最注重在水彩畫作中表現(xiàn)出簡約空靈的意境,通過其淡雅的色彩運用、別具東方風格的墨色處理,以及整體線條的勾勒手法,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繪畫特色的簡約空靈的水彩畫意境表現(xiàn)。這種別具特色的表現(xiàn)手法,受到了國內外繪畫界的一致肯定,王維新先生的繪畫作品在世界各國藝術博物館中都有專門的陳列。
在繪畫的過程中,下筆之前必須首先立意,通過所立的意境作為整體繪畫的基礎。王維新先生的作品,一般首先通過類似速寫的方式,在宣紙上對畫作整體進行線條的勾勒,再獲得大致色塊的分布和處理,最后進行上色。在上色過程中所選的顏色大部分都表現(xiàn)出清新雅致的特點,從而使最終獲得的畫作展現(xiàn)出高雅脫俗的水彩意境。這種將中國古代繪畫意境表現(xiàn)手法和西方水彩畫技巧相結合的繪畫,進一步豐富了畫作的意境內涵,具有獨特的空靈之美。
王肇民先生的水彩畫以厚重凝練的水彩意境作為代表。王肇民究其一生都在努力探究水彩繪畫民族化、中國化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獲得了不菲的成就。他認為,在水彩繪畫的過程中要以品為主。王肇民的畫作所運用的色彩較為質樸,以紅綠和黑白為主,不過分追求色彩的濃郁表達,而是強調色彩的對比所形成的凝練的意境。在作畫過程中,所采用的色彩較為濃厚,并不符合薄涂淡彩的傳統(tǒng)手法。但其所創(chuàng)作的畫作由于運筆和上色的力道、線條的功力,往往呈現(xiàn)出一種富有力量、濃厚綿綿的意境。在濃重厚實的色塊中,王肇民還不忘運用水彩獨有的潤色感,從而表現(xiàn)出富有中國古代特色的獨特的水彩韻味。
由于畫作的意境是畫家個人的情感和文化觀念以及價值取向,同所描繪的景物之間的深度融合,因此畫家的審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所創(chuàng)作畫作的風格和意境。王涌的畫作意境在水彩畫界可稱得上獨具風格,其中能夠看到文人畫的影子。他的作品描繪對象大多都是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瓷器、植物花卉等,首先在所描繪的對象上就具有濃厚的中國古典文化色彩,其代表作是《青花系列》。在他的水彩畫作中,并沒有獨特的構圖技巧和方式,也不會刻意對所描繪景物進行擺置和布局。其最大的特點在于,畫作中所描繪的景物都是我們最常見到的東西,但在最平凡的景物中卻蘊含著非凡的意境。他的畫作中不再像寫實派那樣追求物體的空間、光照、明暗和質感,而是以更加簡約的線條,追求一種不求形似的淡雅意境。
由于畫家的不同性格品質決定了繪畫風格的不同,在描寫細膩深沉的意境時,更加需要畫家具有敏感的感官、深沉豐富的情感以及足夠的想象能力。因此,水彩畫作并不僅是對所見之物的簡單復寫和刻畫,而是在所看到景物的基礎之上,結合所處環(huán)境、畫家此刻的內心狀態(tài)和情感,綜合而形成的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并最終內化為作品的意境。由于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因素,現(xiàn)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水彩畫家開始注重對古建筑上斷壁殘垣、老街舊巷的描畫,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著名水彩畫家奧迪。奧迪的水彩畫作所描繪的對象大多都是古建筑、古代文器,并采用樸實素凈的色調,呈現(xiàn)出畫作中的歷史厚重感,并表達出一股淡淡的憂傷。這種憂思的情緒是在對歷史古物憑吊的過程中,對歲月流逝的一種緬懷情思,從而通過這種表現(xiàn)方式來形成一種細膩深沉的意境。
總而言之,水彩畫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了廣泛的發(fā)展和研究。因此,全世界各地的水彩畫往往會同其傳統(tǒng)的審美和地域色彩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別具特色的意境表現(xiàn)方式。由于不同畫家的內心情感、審美觀念、繪畫手法的不同,在水彩畫作的意境表達手法上,也有著不同的處理,從而形成了多樣性的水彩意境表現(xiàn)方式,不僅豐富了水彩畫的風格特征,同時,還激發(fā)了不同畫家與觀者對于水彩畫內容的多方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