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陳晨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閱讀不僅僅只是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更是學生知識輸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關于作品本身與感想體會的互動交流,進而與其達到思想的共振,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學生應該擁有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的能力,強調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并且對閱讀內容進行學習與積累;學生應該在閱讀過程中嘗試運用并掌握多種閱讀技巧,以達到提升自己閱讀能力的目的,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促進個體的多方面發(fā)展。而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緊扣住這一語文閱讀課程標準,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進行閱讀教學。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之中,肯定蘊藏著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那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應該掌握一些閱讀技巧,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那些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針對這一板塊,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閱讀技巧,如圈點勾畫、對比閱讀、摘抄好詞好句等等。
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閱讀是否能夠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目標,這取決于學習個體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求閱讀者做到,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自主閱讀,進行有目的地、專心致志地思考。如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沒能做到以上要求,那么這樣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將是毫無效果的、毫無意義的。因此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例如,教師在布置閱讀這一任務的時候,可以根據(jù)閱讀內容提出幾個問題,以此來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閱讀以及理解文章;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進行閱讀小結或者讀后感;除此之外,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對于作者寫作意圖、表達情感的理解和看法。
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對有趣好玩的事物感到好奇,教師應該緊緊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進行課程教學。豐富閱讀教學,教師應該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擴寬閱讀內容范圍。閱讀課程不應該只局限于語文課本,還應該涉及各個領域的知識,如美學藝術、科學知識、歷史文化等等。除了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之外,學生還可以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另一方面是教師通過一些技巧,如進行預測、猜想、續(xù)寫、討論,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活動。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加入一些猜想、預測的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產(chǎn)生強烈興趣。
總的來說,閱讀教學的成效不僅取決于學生本身的閱讀習慣與能力,更是取決于教師恰當?shù)囊龑c帶領。最終,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作用下,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得以養(yǎng)成,閱讀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