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qū)第十初級中學 尹淑華
初中語文課程當中包含著文化、理論與情感等多種教育元素,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開發(fā)學生文化技能的重要任務。在寫作教學中積極調(diào)整教育方法,借助情境教學構建全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文化學習過程中進行實踐、探究,能夠挖掘課堂中的新資源,引領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積極發(fā)展。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學的育人優(yōu)勢,對其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對策進行探討,提出了語文教學的新方法。
情境教學理念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深入發(fā)展提供了新的靈感:借助情境、寫作、情感,教師能夠通過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進而鍛煉學生的語文寫作技能。借助“多元情境”設計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教師要在課堂、課后靈活選擇教學素材,通過情境的相互搭配調(diào)動學生的語文寫作熱情,使其看見語文知識,形成探究興趣,這便是情境教學理論的教育價值。
語文教學活動進入初中之后,教師往往選擇布置大量的寫作任務來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這樣的教學模式片面性較強,學生無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借助情境教學開展寫作指導活動,將學生帶入對應的情境當中,借助情境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能夠為學生提供掌握語文知識的全新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情境教學理論下,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寫作環(huán)境,不再要求學生生搬硬套,而是以情境、語文環(huán)境為出發(fā)點,在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同時,鼓勵學生寫作表達,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相較于單調(diào)的描述,情境下的作文教學活動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借助情境教學理論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紀念白求恩》的教學為例,情境教學理念下,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對課文的主要情感進行剖析,更要嘗試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在學生解讀課文核心情感的同時,教師提出新的情境:作為偉大的國際友人,白求恩為中國做出了哪些貢獻?假如你有機會和白求恩先生說一句話,你會說些什么?預習過程中,教學、學習、實踐的任務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會將更多的寫作技巧引入自己的作文當中,并借助作文來提出問題:為什么一個加拿大人愿意不遠千里來幫助中國?為什么一個外國人可以忘記自己的國籍支援其他的國家?在提問、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針對部分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目標不明確問題,可設計多元化的育人目標,要求學生“搜集有關國際友人的故事”,以作文素材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記錄、分享,幫助學生獲取多元化語文知識。預習的過程中,要利用情感導入情境,結合有關情境設計教學任務,適當干預學生,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語文是充滿人文情感與文化氣息的教育課程,在開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要求學生閱讀、寫字,更要激發(fā)學生的人文情感,促使其形成對于美好精神與優(yōu)秀文化的不懈追求,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情境教學理念下落實寫作教學活動,教師要強調(diào)情境與教學之間的高度統(tǒng)一,改變寫作教學模式:依靠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改變傳統(tǒng)“流水賬”的寫作方式。在解讀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會對語文寫作、教學的有關要求形成新的認識,并將這些要求傳遞給學生。除了必要的修辭手法之外,學生也將掌握敘事、表達等全新技巧。通過情境教學的支撐,學生將在情境中挖掘新的語文情感。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并實踐,面對不同的學生要為其提供不同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課程教學質(zhì)量。
教師可嘗試借助情境教學理論改變教學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元化學習途徑。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材中《關雎》的教學為例,初中生對于《詩經(jīng)》并不陌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也能夠解讀到《關雎》中對于美好愛情的追求。但在情境教學理念的支撐下,要適當延伸教學范圍,幫助學生掌握多元化語文知識。教師可與學生開展文化探究活動:《關雎》講述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那么在《詩經(jīng)》當中,是否還有表示對愛情失望的篇章?配合“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等句子,學生將沿著教師的思路展開探究活動,感受不同作品當中的情感變化。結合不同的詩詞材料,教師要求學生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當中表現(xiàn)人物情感:聽見關雎的叫聲,男女主人公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面對喜怒無常的氓,女主角的心情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探究故事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學習、分享語文知識,將自己的情感帶入情境當中,創(chuàng)作一個全新的故事。抓住“人物情感”這一關鍵詞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為透徹地掌握寫作技能。從教學功能上來看,情境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較為自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也要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
初中生是獨立而睿智的個體,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技能指導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要學什么”的問題,更要積極幫助學生解決“怎么學”的問題,鼓勵學生在探究、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經(jīng)驗,通過情境與創(chuàng)作活動的互相配合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教師要將寫作教學延伸到課外環(huán)境當中,幫助學生搜集、歸納、應用語文資源,喚醒學生對于文化之美、文學之美的感性追求。
如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教材《我的叔叔于勒》的有關教學,諷刺文學在文學史上并不少見,作者通過對故事的描述,展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扭曲關系,帶給讀者更多的思考。在情境教學理念下,將《我的叔叔于勒》作為教學文本分享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文本進行創(chuàng)作。一些學生提出問題:既然看見叔叔如此落魄,我們會不會將于勒帶回家中一起生活?“教學做合一”理論下,學生從兩個觀點進行探究——會,因為故事中的“我”對于勒叔叔抱有同情;不會,因為姐姐們將要結婚,這樣貧窮的叔叔會粉碎一切謊言,然后破壞掉姐姐的婚禮。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觀點書寫作文,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作文情境:面對于勒這樣的家人,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體驗作者在創(chuàng)作故事時的情感變化,加深學生對于作文素材的認識。
在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故事的過程中,可適當導入課外資源,如諷刺小說《警察與贊美詩》《百萬英鎊》等,感受語文資源的互動價值,為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作提供新的靈感。情境教學中,學生能夠將自己帶入故事當中,也能夠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書寫故事,寫作角度更為多樣,對于情境的體驗各不相同,作文自然也會更加出彩。
教師不僅能夠借助情境來落實習作指導任務,更能夠通過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揮的機會,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寫作技能。在這樣的寫作指導活動中,學生只需要簡單地書寫幾句話,配合情境抒發(fā)感想,便能夠完成寫作任務。相較于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這樣的寫作指導篇幅短、效率高,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習作技巧。針對如何寫作、如何創(chuàng)造這一問題,能夠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要嘗試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在情境當中給出不同的寫作任務,鼓勵學生發(fā)揮、表達,隨后落實寫作評價。
教師可借助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寫作話題,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以“驚”的描寫為例,當描寫一個人的驚訝時,學生更愿意使用“驚掉了下巴”這類夸張句,有關表述缺乏創(chuàng)新,寫作內(nèi)容沒有層次感。教師可幫助學生搜集課外資源,解讀不同角度下的“驚”,如做了壞事東窗事發(fā)的“驚”,可以用“好似一盆冷水澆頭、懷里抱著冰”來修飾,在展現(xiàn)事情的突發(fā)性特點的同時,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動:不僅驚,驚中還帶著怕。此外,不同的修辭手法在作文表述中也有不同的妙用,如夸張用來修飾驚的程度,比喻用來形容人物的狀態(tài)。教師要做的,就是將學生帶入情境當中,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驚”這一問題,從而在全新的角度上創(chuàng)造故事。
在情境教學法的推動下,寫作教學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在新時期,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應該展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自由性、多元化的特點,教師要扮演一個監(jiān)管者的角色:在給出任務之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獨立發(fā)揮,整理新的語文知識。在嘗試解讀情境的過程中,要從教學、互動等多角度入手,借助學生獨特的視角來體驗情境,以全新的角度掌握語文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