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卯
作者單位:261000 山東濰坊,武警山東省總隊濰坊支隊衛(wèi)生隊(高金卯)
雙杠是常見軍事體育訓練科目,結構復雜、技巧性強,臂叢神經(jīng)損傷、肩關節(jié)脫位、上肢肌腱韌帶拉傷以及腕骨骨折等訓練傷發(fā)生率高[1]。脊柱損傷是常見軍事訓練傷,受心理因素、肥胖、過度疲勞、訓練安排不科學等因素影響,一旦發(fā)生損傷,將嚴重影響個人生活質(zhì)量及戰(zhàn)斗力[2]。在雙杠訓練中,由于未掌握正確技巧、未受到充分保護等原因,脊柱損傷風險較高,且傷后現(xiàn)場判斷及處置難度大。脊柱損傷容易引起截癱等嚴重并發(fā)癥、截癱風險高,須在第一時間實施正確干預,但相關文獻報道少見。本文報道雙杠練習四(立臂上)中跌落致胸椎壓縮性骨折1例,為現(xiàn)場處置和訓練上預防提供參考。
傷員男,18歲,為武警部隊某部新兵,早操組織雙杠練習四(立臂上)中,行倒立動作時右手滑脫從雙杠跌落,高度約1.7 m。頭部著地后,腰部撞擊于雙杠底座,遂出現(xiàn)鼻腔出血,腰部疼痛、腫脹,傷后意識清楚、無氣道阻塞及呼吸困難,自訴腰部劇烈疼痛。傷后軍醫(yī)立即囑傷員保持仰臥、制動,采用鏟式擔架搬運,平臥后送。傷后1 h 送至當?shù)厝嗣襻t(yī)院急診治療,行胸椎、顱腦、上腹部CT 檢查。顱腦及上腹部CT 檢查未見異常,胸椎CT顯示胸12椎體壓縮、變扁,呈楔形,椎體前部壓縮約1∕2椎體,椎體內(nèi)見多處骨折線,局部累及左側椎板,斷端錯位、嵌插,椎體上終板不完整,椎體后上部骨塊凸向椎管,硬膜囊受壓,雙側隱窩變窄,椎管內(nèi)有效容積減少,椎旁見帶狀密度增高影。急診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傷后第7天采取CT定位胸椎骨折經(jīng)皮復位固定術治療。術后3個月臥床休息為主,下床時佩戴鋼條圍裙?;颊?個月、12個月隨訪胸椎CT顯示骨折愈合良好。
2.1 脊柱骨折致傷原因分析 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分析,骨折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傷員為新兵,上肢力量不足、動作要領掌握不準確,未能適應雙杠練習四訓練;②受傷時間為早操,訓練前未充分活動身體;③訓練保護不合理,保護人員未進行專業(yè)培訓,在傷員手滑脫后未能及時保護;④訓練場地不規(guī)范,采用傳統(tǒng)的地埋式雙杠,但是底座凸于地面,跌落時易引起損傷。
2.2 脊柱損傷診斷要點 懷疑脊柱損傷時,應快速進行脊柱脊髓檢查,以判斷有無需要進行固定的脊柱脊髓損傷[3]。在進行脊柱檢查時,切勿讓傷員坐起或脊柱前屈,應沿軸線進行翻身檢查,以判斷有無畸形、壓痛。頭頸部外傷有助于受傷機制的判斷,枕部外傷提示過屈性損傷,額部損傷提示過伸性損傷或軸向壓縮性骨折[4]。此外,不需要進行完善的神經(jīng)功能狀態(tài)評估,對處理意義不大且耗費時間。
2.3 脊柱損傷處置原則 在脊柱損傷的固定、搬運和后送中應注意以下要點。①固定時一般選擇仰臥位,選用硬質(zhì)頸托、制式固定擔架或真空脊柱固定板等制式急救器材,整體固定承重脊柱并制動,固定時避免選用軟擔架。②搬運、后送時必須避免脊柱各節(jié)段間活動,多人使用平移法搬運,取掉傷員口袋中的硬物,后送過程中避免傷員離開硬板擔架。③頸髓損傷伴呼吸困難時,應行氣管切開或環(huán)甲膜穿刺,清理呼吸道并使用球囊輔助呼吸[5]。④伴隨開放性外傷時,應使用無菌敷料包扎傷口,并早期預防性使用口服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