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濱
(濱州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博興分局,山東 濱州 256500)
對于地下水污染來講,其存在著一系列的特點,比如過程相對遲緩,難以找到,在治理上有著一定的難度等,致使污染的因素較多,尤其是人類活動。無論是生活污水還是垃圾,都能產生硝酸鹽以及氯化物等,有的時候,還會造成病原體含量變多;廢水、廢物以及農藥,對于地下水,會進一步提高其中化合物濃度,導致硝酸鹽含量變多。伴隨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再加上相關政策的落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理效果,不過基于污染防治規(guī)劃,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地表水體。在水體污染防治方面,切實強化其雙重意義,對明確全方位的污染規(guī)劃,獲取更為理想的治理效果,存在著較大的意義。
1.地表水屬于一項總稱,主要分成動態(tài)水以及靜態(tài)水,常常也被人們視為“陸地水”,其中既包括液態(tài)水體,也存在著固態(tài)水體,比如冰川以及湖泊等,在生活用水來源方面,地表水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在水資源成分中,有著相當關鍵的地位。在自然降水不斷累積之下,使得地表水得以誕生,同時流入河流、湖泊等,及滲流到地下。在地表水系統之下,即便自然水只源于降水,不過存在一系列因素,可能對系統總水量造成影響,比如濕地以及地表徑流等。通過人類活動的開展,會顯著影響到這些特點。為切實提高存水量從而建設水庫,在不斷開墾和興建之下,會進一步提高徑流水量以及強度。2.何謂地下水,一般指存在于巖石空隙的水,以狹義層面來分析,指飽和含水層里面的水。根據相關標準術語,指藏于地表下面一系列形式的重力水。關于地下水的定義,常常有著以下幾種,首先,和地表水存在突出不同,全部藏于地下水的水,特指處于飽水帶的水;其次,在滲透之下,讓巖石以及土壤趨于飽和,同時補給泉以及井的水;再次,巖石空隙儲存的水。在水資源成分中,地下水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因為水量波動不大,水質理想,由此成為關鍵的水源,被大力推廣于農業(yè)灌溉。不過當滿足一定條件時,會促使地下水改變,從而引發(fā)一系列不利現象,比如大家熟知的沼澤化。
以宏觀層面來分析,國內存在相對理想的地下水質量,大部分地下水能夠直接飲用,大概有百分之十七的地下水,在合理處理的基礎上也能夠飲用,不過在一些人口相對密集的區(qū)域,較為缺乏地下水資源。顯而易見,存在較多的因素可能致使地下水污染,尤其是生產以及生活活動。在人類活動之下,所導致的地下水污染包含較多方面的內容,比如污水以及廢水排放,這兩種形式是點源污染,而對于化肥農藥排放來講,其是一種面源污染[1]。政府采取了有關的措施,強化整治了點源污染,獲得了較好的控制效果,面源污染屬于關鍵的問題。首先,關于廢棄物排放。部分河流以及湖泊等的附近,存在大量的工廠以及家舍等,比如工廠內排放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在農田里隨意亂放垃圾等。其次,對于儲存廢物區(qū),這包含諸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開采區(qū)以及污水溝等。再次,關于運輸污染物,如今的運輸不局限于陸地以及河流等,還有隧道、航空以及管道等,可供選用的運輸工具變得更多,由以往的大巴、輪船等,到現如今的飛機、火車。不過在具體運行中,所產生的三態(tài)垃圾,通過下滲以及凝華之后,產生降水下滲,由此會導致地下水污染。
從全世界來看,地下水有著很大的分布范圍,屬于相當關鍵的水體資源,大多數人的飲用水,均源于地下水體。根據相關統計得知,相比于國內一共的供水量,地下水約占其五分之一,數百個城市開采地下水,一些使用情況較為理想的城市,能占據總供水量的4/5。顯而易見,在出現地下水污染的情況下,會極大影響到飲用水安全。在出現地下水污染之后,會造成水體含有很多的不良物質,比如病原體,若處理不科學,或者飲用這樣的水體,則生病的幾率較大,會影響到人們的壽命,引發(fā)癌癥,這些充分體現于抵抗力不強的群體。部分地區(qū)發(fā)生的怪病,通過專業(yè)人士研究得知,因為飲用沒有處理的水體,從而致使這些怪病,很大程度上威脅到人們的安全。三氮超標情況較為突出,常常源于以下幾點,也就是污水、糞便以及氮肥。在亞硝酸鹽的影響之下,極有可能引發(fā)這兩種疾病,一是藍血癥,二是血紅蛋白癥,對于硝酸鹽,在其濃度偏大時,會造成富營養(yǎng)化,給水藻繁殖提供有利的條件,導致水體中氧氣濃度不足,從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影響?;谌蛩h(huán),地下水流進河流、湖泊、大海等,在蒸發(fā)氣化之下進到大氣層,伴隨降雨以及降雪等天氣,再次返至地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基于此,在水體污染控制方面,對于地下水污染,對于其的治理屬于核心的任務。
首先,在人畜飲用水方面,就包含有地下水,其中存在著一系列污染,比如化合物污染,在飲用這樣的水體之后,有可能產生病菌,一些地下水區(qū)域,還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顯著增加人畜生病的幾率,一部分人由于飲用水的問題,從而出現死亡的現象,特別對兒童以及孕婦來講,這屬于致命的打擊。其次,因為有的企業(yè)不注重環(huán)境保護,側重于對利益的追求,長時間把沒有通過處理的水進行排放,在下滲作用之下,造成水體中存在很多的泵以及砷等,會持續(xù)延伸污染范圍,致使社會缺乏穩(wěn)定。再次,因為地下水被污染,造成飲用水出現很大的危機。特別就新生兒來講,在飲用不良水質之后,極有可能致使畸形兒,影響到機能等,不利于人類的繁衍;就動物來講,食物鏈產生病變,可能面臨滅種的危機;就環(huán)境來說,動植物等受到污染,極大影響到生態(tài)的平衡,這也屬于地球危機。
伴隨整治力度的持續(xù)加強,廢水排放現象得到一定地優(yōu)化,在水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生活污水排放。尤其在農村,人們把廢水隨意傾倒,其中既包括洗滌劑,也存在著洗衣粉,二者均含有很多的化學污染物,在下滲之下,容易致使地下水污染[2]。對此,需要注重宣傳環(huán)保意識,采取一系列先進手段,進一步來強化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比如網絡手段。強化法治普及,進行有關的教育活動以及講座,使廣大群眾掌握一些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強化執(zhí)法工作,在宣傳的同時也要做好管制,就相關違法人員,要加大嚴懲力度,全方位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使保護水資源的思想根深蒂固。
地下水污染與區(qū)域息息相關,污染狀況存在著差異,在國內一些平原地區(qū),有著突出的污染現象。沿海一帶人口較為密集,有著相對大的地下水污染威脅,應該加大整治力度。關于水污染的整治,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防”以及“治”,在水體大面積污染時,才執(zhí)行整治舉措,這個時候已于事無補了,以某種意義來分析,水污染防控是相對關鍵的。需要結合實際的水體情況,布局相應的水質監(jiān)測站,充分了解水質的動態(tài),容易出現問題的區(qū)域,應該開展事先防控。制定并健全水質監(jiān)測制度,實行合理化監(jiān)控方案,即便水質較為理想的區(qū)域,也應該多加注意,避免水污染進一步擴散。
國內一些貧水區(qū)域,在水資源開采方面,存在極大的超負荷現象,造成地面沉降、水位降低等,這是難以實現可持續(xù)使用的,與此同時,會深入污染地下水。對此,應該強化節(jié)約用水意識,合理減少開采需求,全面開展科學的開發(fā)使用。當進行開采時,需要確保工序的有效以及可行,防止出現水源浪費的現象。
通常情況下,對于水資源可將其分成兩種,也就是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彼此聯系以及作用。前者常常源于降雨以及積雪融化,同時伴隨著地形,朝著地勢相對低的溪流以及湖泊等流去。特別當處于枯水季節(jié),無論是河流還是湖泊,都源于地下水。基于此,對于地表水水源來講,地下水是相當關鍵的。在開采過度時,二者會彼此轉換。在地下水不斷開采之下,使得水位漸漸降低,造成一些基流漸漸不存在。根據相關調查得知,對于山西省,相對于該省的徑流量,基流約占其54%,云南省的大概占到56%,江浙一帶的約占24%[3]。如果這些地下水均被污染,則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地方水系造成影響。當然,在地表水被污染之下,也會進一步污染到地下水。
美國是最先進行研究的,地方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以對于地下水以及地表水污染,研究二者治理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有效降低了硝酸鹽總量。在水資源治理方面,國內一般側重于保護飲用水,換句話來講,注重于防治地下水污染,在地表水被污染的情況下,也會進一步降低地下水水質,對于這一點所給予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當開展地下水污染治理時,常常僅注重防治直接污染,不夠關注間接污染所帶來的影響。對此,在實際治理中,應該以宏觀與動態(tài)的層面,科學合理制定治理方案,不可以僅注重污染范圍以及影響,要加以分析攜帶污染物的情況,認真開展地表水治理,方可設計出完善且高效的治理方案。
首先,地下水由于水循環(huán)較慢,故而僅借助水體循環(huán)凈化,不易實現水凈化污染,基于此,應該嚴格遵循有關原則,比如預防為主,實行科學合理的手段,來對地下水進行保護,以源頭為切入點,有效處理地下水污染。在充分保護地下水的基礎上,為飲用水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對于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二者彼此滲透、彼此轉化的特征,在水體污染防治方面,除了能夠很好保護地下水,也有助于防治污染。一系列的地表水體污染,在下滲作用之下,會造成地下水污染。而對于受污染的地下水來講,也能滲透至一些水體,在水體污染方面,這屬于不可忽視的來源。為更好把控水體污染,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防治體系,保證作業(yè)計劃得到充分的落實。
在污染治理方面,嚴格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則,實行行之有效的防治舉措,對于治理行動以及效果,將其視為宣傳素材,強化宣傳工作,在提高人們保護意識的基礎上,可以積極參加環(huán)保工作,充分認知防治計劃執(zhí)行,對合理應對污染問題的意義,同時于實踐過程中,持續(xù)提高個人危機意識,在地下水保護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保證能夠獲取可觀的實施效果[4]。具體實踐中,對于地下水污染,也應該進行有關的打擊活動,促使監(jiān)測更加標準,同時切實提升監(jiān)測水準,不斷健全有關的規(guī)范制度以及法規(guī),產生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
結語:在人類生存中包含著較多的元素,尤其是水這一元素,對于生產以及生活的維持,水屬于相當關鍵的必需品。對于飲用水來講,地下水屬于不可缺少的來源,強化對其污染的治理,除了有助于保護水資源,在地表水體上也存在著較大的意義。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應該加以關注地下水的意義,合理看待整體水系,對于地表水以及地下水,多加注重二者間的聯系,強化污染治理,盡可能降低硝酸鹽污染,漸漸轉變人們有關方面的習慣,比如用水,全方位開展治理活動。對于污染防治來說,其需要通過一定的時間,而且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具體治理中,科學制定治理方案,確保其合理、可行,方可漸漸優(yōu)化整體水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