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中山大學,廣東 廣州 510275)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首要要求。在新時代,必須堅持以學理分析回應政治關切、以政治導向引領學理探索,實現(xiàn)思政課政治性和學理性的辯證統(tǒng)一,從而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
1.堅持思政課的政治性,是由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所決定的
我國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自己國情的教育發(fā)展之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發(fā)展道路,而不能照搬西方教育發(fā)展模式。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方向要堅持“四為”,即“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1]。思政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也必須堅持“四為”,這就使得它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而要做到“四為”,就必然要求思政課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思政課的導向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一是思政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指導。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是思政課的重要指導思想,又是它的主要教育內容。思政課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工具和有力手段,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思政課發(fā)展的正確方向。二是思政課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和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指導。一方面,思政課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毛澤東關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的重要論述,以及《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中的經典論斷,對思政課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課必須與時俱進,堅持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宣傳思想工作、思政課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辦好思政課的重要遵循。
2.堅持思政課的政治性,是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決定的
青少年要想成長成才,不僅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挠袨槿瞬?。青少年正處于“三觀”形成與確立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正確政治方向的指導,就會在各種錯誤思潮面前失去辨別力與抵抗力,甚至迷失方向、陷入歧途。毛澤東認為,青少年成長成才必須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正如他所指出的,“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2]。同時,毛澤東提出的“又紅又?!钡娜瞬排囵B(yǎng)思想也說明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個人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青少年要“聽黨話、跟黨走”,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為黨和人民服務和奉獻的同時實現(xiàn)人生價值。因此,思政課必須肩負起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政治方向的重要職責和使命,這使得它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一是思政課要引導青少年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思政課要引導青少年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指導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從而成長為一名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二是思政課要引導青少年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青少年只有樹立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好、寫精彩,才能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變?yōu)槊篮矛F(xiàn)實。三是思政課要引導青少年樹立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青少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之中,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在實現(xiàn)強國夢的征程中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3.堅持思政課的政治性,是由思政課的課程性質所決定的
弄清楚思政課的主要矛盾,是理解思政課課程性質的關鍵。思政課的主要矛盾是,社會發(fā)展要求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質與青少年的實際思想道德水平之間的矛盾。而思政課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青少年的實際思想品德水平與社會發(fā)展要求之間總是存在著差距,這就需要思政課將社會發(fā)展所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及道德規(guī)范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輸送給青少年,以此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我國,思政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和主要教育內容,它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因而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盡管當今資本主義社會出現(xiàn)了一些新變化,但我們現(xiàn)在仍然處于列寧所斷言的兩大意識形態(tài)——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之中。根據列寧的觀點,在工人之中是不可能自發(fā)地產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而只能從外部灌輸到工人之中,這種灌輸的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即“我們應當積極地對工人階級進行政治教育”[3]。列寧也強調,生活在一定的階級社會中的人,總是要接受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可以這么說,意識形態(tài)是個人參與社會生活的“通行證”。同時,在為階級所分裂的社會之中,不存在任何超階級的或無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因此,我們不向工人階級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人階級就會接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同理,在新時代,我們仍處于兩大意識形態(tài)對立的大環(huán)境中,因此必須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政課,突出思政課的政治性,持之以恒地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
1.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
習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是一個解疑釋惑的過程;要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乃至影視劇作品、社會輿論熱議中所遇到的真實困惑。”[4]思政課要擔負起為學生解疑釋惑的重要職責,就要在教學中堅持學理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答學生遇到的各種困惑,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一是思政課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困惑。青少年正處在“三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他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如果思政課教師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回應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就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成才。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勇于擔當起為學生釋疑解惑的職責,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及時回應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并且?guī)椭鷮W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交友觀、戀愛觀,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二是思政課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在影視劇作品中所遇到的真實困惑。影視劇作品往往以一種隱性的方式向受眾傳遞著價值觀念,給受眾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重要影響。青少年處在影視劇作品的包圍中,這些影視劇作品夾雜著各種價值觀念,如果青少年不能辨別和抵制一些影視劇作品中所傳達的錯誤觀念,就會對他們的價值取向造成消極影響。比如,近年來盛行的“抗日神劇”中充斥著大量“手撕鬼子”“子彈轉彎”等雷人橋段,這些“抗日神劇”褻瀆了抗戰(zhàn)歷史、消費了民族情感,對其不加以抵制和批判,長此以往就會給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和歷史觀帶來消極影響。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及時回應學生的困惑,向學生講清楚“抗日神劇”對嚴肅的抗戰(zhàn)歷史與記憶的“解構”,從而增強學生的歷史認知和民族情感。三是思政課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在社會輿論熱議中遇到的真實困惑。社會輿論熱議中包含著各種帶有傾向性的情緒、意見和觀點,處在“三觀”形成與確立關鍵時期的青少年,他們對各種錯誤觀點、言論的辨別力與抵制力較弱,因而社會輿論熱議中的各種錯誤觀點就可能對他們的三觀造成沖擊。因此,當學生在社會輿論熱議中遇到真實困惑時,思政課教師應及時通過透徹的學理分析,向學生講清楚社會輿論的真實本質,及時排解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困惑。
2.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盵5]11馬克思的這段經典論述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思政課“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反映了思政課的本質、目的及原則。一是“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反映了思政課的本質。思政課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它是一種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掌握青少年頭腦的特殊實踐活動。如何才能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掌握青少年的頭腦呢?馬克思回答道:“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5]11這表明,思政課只有以徹底的思想理論才能說服青少年。為了說服青少年,思政課必須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邏輯結構、內容體系、價值意蘊,必須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內容、價值意蘊,只有講清楚、講透徹這些思想理論,才能使學生真正信服。二是“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目的在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目的在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所強調的,“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5]539。民族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xiàn)的,要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必須依靠現(xiàn)實的人和現(xiàn)實的運動。因此,作為黨治國理政的銳利武器,思政課必須擔負起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職責,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從而引導學生勇于肩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三是“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體現(xiàn)了思政課以人為本的原則。馬克思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盵5]11馬克思的這一經典論述表明,在“說服群眾”“掌握群眾”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說服群眾”“掌握群眾”。同樣,思政課“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人文關懷。
3.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引導學生鑄就理想信念、掌握豐富知識、錘煉高尚品格,打下成長成才的基礎。”[1]基于此,新時代的思政課也應該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鑄就理想信念、掌握豐富知識、錘煉高尚品格,幫助學生成長成才。一是思政課應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鑄就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個人成長成才的“精神之鈣”和力量之源,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個人就可能偏離正確的人生航向、失去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思政課要向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革命性與科學性,向學生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從而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信心。學生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信念,就能激發(fā)奮進潛力,把個人成長成才同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統(tǒng)一起來,從而自覺投身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不斷升華人生境界。二是思政課應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掌握豐富知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思政課的主要教育內容,也是它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顯著標志。思政課教師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各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同時,思政課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黨史和新中國史教育、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中國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三是思政課應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錘煉高尚品格。習近平指出,思政課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錘煉高尚品格。[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先進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規(guī)范,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價值性的有機統(tǒng)一。思政課教師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1.正確區(qū)分思政課的政治性和學理性
思政課的政治性與學理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辯證的統(tǒng)一。正如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要正確區(qū)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7],不能混淆兩者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因此,正確區(qū)分思政課的政治性和學理性,是實現(xiàn)兩者辯證統(tǒng)一的前提。一是從兩者的地位來看,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學理性是思政課的基本屬性。思政課本質上是一門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掌握受教育者頭腦的特殊課程,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和主要教育內容。因而,思政課鮮明而突出的本質屬性,就是政治性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性。思政課雖然具有很強的政治性,但同時它也具備一般課程的基本屬性,即學理性。思政課的學理性關涉政治性所規(guī)定的教育內容能否被受教育者接受以及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這對于政治性很強的思政課而言是至為關鍵的。二是從兩者的功能來看,政治性決定了思政課的教育內容,學理性決定了如何闡釋這一教育內容。政治性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思政課的教育內容,即對受教育者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尤其是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而學理性則關乎如何闡釋政治性所規(guī)定的教育內容,即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主要內容講清楚,從而使受教育者真正信服這一科學理論,并運用科學理論指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從兩者的目標來看,政治性決定了思政課的目標,而學理性則直接影響著這一目標能否實現(xiàn)以及實現(xiàn)的程度。根據列寧的觀點,受教育者是不可能自發(fā)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必須對教育對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從外部輸送到受教育者的頭腦中。思政課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其最終目標。而如何向受教育者講清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內容的科學性與邏輯性,則直接影響著這一目標能否實現(xiàn)以及實現(xiàn)的程度。因此,這一目標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思政課教師努力探索和研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內容的學理性,把科學理論向學生講清楚、講明白,從而促進思政課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
2.以學理分析回應政治關切
思政課的政治性規(guī)定了思政課的教育內容,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教育,而學理性則直接影響著如何推動這一教育內容深入人心。因此,思政課必須堅持用學術講政治,以學理分析回應政治關切,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從而達到“思想掌握群眾”的最佳效果。一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科學性。思政課教師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講清楚這些理論的科學性,以邏輯和理性的力量說服人、引導人。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來源于無產階級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并經過實踐的檢驗,證明是正確的理論,因而具有鮮明的科學性。二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邏輯性,即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xiàn)實邏輯和價值邏輯。其一,講清楚理論邏輯。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如何從三大理論來源出發(fā)并超越這些理論,講清楚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一脈相承且與時俱進。其二,講清楚歷史邏輯。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演進脈絡,使學生對其發(fā)展過程有一個整體性認知,要向學生講清楚我黨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三次偉大飛躍,向學生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其三,講清楚現(xiàn)實邏輯。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是其產生的物質基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需要則是其產生的階級基礎,要向學生講清楚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形成于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具體實際。其四,講清楚價值邏輯。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群眾,它是人民群眾解放自身、追求幸福的科學指南,具有鮮明的人民性。思政課教師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科學性和邏輯性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才能真正達到回應學生、說服學生、引導學生的最佳效果,從而實現(xiàn)思政課政治性與學理性的辯證統(tǒng)一。
3.以政治導向引領學理探索
習近平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盵6]在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這一矛盾中,思政課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梢赃@么說,推動思政課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tǒng)一,關鍵也在思政課教師。同時,習近平也指出,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6]。因此,以政治導向引領學理探索,需要思政課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發(fā)力:一是思政課教師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思政課教師作為講信仰的人,自己必須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有信仰的思政課教師,一定是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教師,他會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勇于擔當起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職責,真情投入到教學之中,在奉獻祖國和人民的實踐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同時,有信仰的思政課教師,一定是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他會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使學生樂于接受講授的內容。二是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6]。思政課教師要站穩(wěn)正確的政治立場,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思政課教師只有站穩(wěn)了正確的政治立場,才能在思想中自覺認同、信念中自覺維護、行動中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講透徹,把學生的疑點困惑講清楚,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三是思政課教師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具有寬廣的知識視野、歷史視野和世界視野,必須努力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思維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增強科學思維能力,增強辨別、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的能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要嚴于律己,站穩(wěn)正確的政治立場,清楚哪些內容該講、哪些內容不能講、哪些內容著重講,努力實現(xiàn)思政課的政治性與學理性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