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文躍
【案例描述】
場景一:2021年2月23日下午第三節(jié)課,在初三辦公室,老遠就聽見物理周老師在埋怨:“什么連續(xù)講解不超過10分鐘,我難道上課還要帶秒表去掐時間的?”“真是形式主義愈演愈烈了,弄這些條條框框,束縛人手腳,越來越不知道怎么教書了。”幾位初三老教師一致附和。
場景二:2021年3月25日上午第四節(jié)課,“這一周要聽六節(jié)數學課,自己還要上兩個班的課,還不包括輔導課,批作業(yè),讓人有點吃不消。正常的教學秩序都被打亂了。”支教的薛老師一邊和搭班老師調課,一邊無奈地抱怨?!傲蠋熌懿荒馨崖犝n筆記借我學習學習?我有一部分內容沒有記下來,都空著呢?!?/p>
場景三:2021年3月30日上午第二節(jié)初一(9)班語文課,鎖老師,上了一節(jié)過關課。本節(jié)課既不是復習課,也不是上新課,既不是習題課,也不是課文講授課。沒有教學目標,沒有主問題,上課流程顛三倒四,內容雜亂。老師很少提問,一言堂滔滔不絕,學生懨懨欲睡無所適從,聽課老師一頭霧水,連連哀嘆。
【案例分析】
老教師對十年如一日的教學內容、重難點,爛熟于胸,上課有自己固有模式和個人風格,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效果也不錯。用一種量化的評價標準來衡量課堂,一時讓他們難以習慣。優(yōu)秀的中青年骨干在學校是中流砥柱,課務重,擔子多。既要術業(yè)有專攻,業(yè)績優(yōu)秀,做學科的領軍人物,幫扶年輕教師。還有沉重的科研壓力,發(fā)表論文、申報課題,設計競賽。以及時不時的各種線上線下培訓學習。讓他們既上課示范,再一周聽數節(jié)課,著實是疲于應付,形式居多。新上崗的年輕教師,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改變,從自學到教學的轉變,如何站穩(wěn)講壇,把握住重難點,有效組織學生活動,達成教學目標,成為他們必須快速具備的教師素養(yǎng)。但是新教師缺少教學經驗,課堂應變能力,往往“一言堂”“填鴨式”,“人灌”變“機灌”,課堂堪比“車禍現場”不忍直視。
【實踐策略】
面對以上種種現象,我們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一、統(tǒng)一思想,強力推進
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和年級組會議,以及學科教研組會議,學習“三原則、八要素”:即目標精、過程活、效果實。學生做到自覺先學,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總結反思。老師做到目標明確,有效組織、媒體輔助,當堂檢測。教師連續(xù)講授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學生回答問題人數不少于三分之一,不少于10人。這些課改要求,針對課堂上的種種積弊,精準定位開放式課堂教學,變“講堂”為“學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運用知識,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從學生和教師層面提出教改要素,在時間結構、回答人次上做硬性要求,就是讓老師們牢牢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意識。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誘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擁有學習的自主權,選擇權。積極的情感體驗既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并使學習目標獲得最大可能的實現,又能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從而影響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長此以往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
二、真題再現,教革必行
近年來,丹陽市數學統(tǒng)考最后兩題,題型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兩大題就占據一大版面,不是傳統(tǒng)的數字符號圖表集合,文字表述內容非常多,乍一看像閱讀分析題。數學考試同時也考察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信息提取整合,以及建模思想,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科滲透日益顯著。英語短文閱讀也緊跟當下熱門焦點話題,歷史問答題不再是背書上的結論,要根據材料分析推理。地理題目不再是書本知識點的搬遷,而是很接地氣的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各學科的考察越來越注重能力素養(yǎng),老一套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評價機制,不再適應當今的新形勢,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遲改不如早改,早改是福利,遲改是任務。
我校根據上級要求,謀劃學校教學新思路,實施精致教學管理。
三、自覺實踐,機制保障
課堂教改的主體是廣大一線老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條件下,自覺實踐是推進課改的關鍵。學校分學科組交流,認真反思本學科的課堂教學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怎樣進行改進,制定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實施攻堅作戰(zhàn),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有較大的突破。比如規(guī)范學生答題的模式,文理學科的教學主張等。
為保證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到每個課堂并取得實效,實行以下保障措施:
(一)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每周一次集體教研時間是90分鐘/學科,學科教研組長負責。主要形式有“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研討”“集體反思”等。
規(guī)范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1.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2.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3.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4.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5.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6.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7.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8.作業(yè)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yè))。
9.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10.教具(或稱教具準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要求明確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哪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fā)、誘導?
3.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yè)安排
1.布置哪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集體備課做到“五個基本統(tǒng)一”即教學進度統(tǒng)一、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統(tǒng)一、課型與方法統(tǒng)一、課堂教學提綱統(tǒng)一、例題和習題統(tǒng)一,克服學校教學無政府狀態(tài)。每月舉行一次大教研,學校主管教學的校長負責。每學期舉行一次課堂教學大賽。對優(yōu)秀集體備課成果,對開展活動認真的備課組,學校給予表揚和推廣。
(二)探究新型教學模式。在“三原則八要素”課堂教學模式的引領下,各教研組要分析本學科特征,分清教學的不同課型(如講讀課、閱讀課、作文課、試卷評講課、練習課、實驗課……),研究一定的教學模式(包括教學流程、時間分配、師生活動等),既留給學生學習空間,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研討活動既要有研討課,又要在評課基礎上達成共識,形成一致意見和相對成熟的模式,然后全組統(tǒng)一實行。
比如在語文課堂中,誦讀目標應做到: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經典部分能背誦。情動目標應做到:文本中作者的記憶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而生活中的回憶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產生新的體會從而引起對已有回憶的改變,最后達到記憶猶新的境界。進階目標應做到:學作者的表達,練自己的表達,創(chuàng)個性的表達。
語文課堂的基本流程包括:情境觸動、任務驅動、思維靈動、表達生動。情境觸動階段:利用學生的生活實踐,以情導入、先情奪心;任務驅動階段: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入情入境、真情合作;思維靈動階段:充分激發(fā)學生思維,入情品讀、濃情共鳴;表達生動階段:鼓勵學生勇于展示,恣情表達、動情寫作。情動語文課堂強調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師生間的對話和自我對話。教師通過“情動自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學有所思、學有所成。
情動語文課堂中,教師學會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勵。沉默就是“給空間”,示弱就是“給膽量”,等待就是“給時間”,放手就是“給機會”,激勵就是“給動力”。學生在對話、分享、反思中進行內化,學會運用。學生被激發(fā)的求知沖動,以及這種沖動的欲望滿足后的成功體驗,將使學生對課堂知識以及情感體驗記憶猶新。這樣的課改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示范引領,活動推動
在自覺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示范引領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捷徑。為此,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讓校領導、學科市級骨干先在全校范圍內上示范課、研討課,對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典型引路,做樣板給同組學習借鑒。
活動推動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器和催化劑。為此,我校將面對全體教師,分層次開展課堂教學展示系列活動,我校的高級教師、中級教師青年教師分別要舉行展示課活動,舉行教研組系列研討活動。為了盡快解決新教師“水土不服”的問題,廣泛開展導師帶徒活動。給新教師配備了教育教學上的“多對一”的指導老師。滿足青年教師隨堂聽課的要求,接受咨詢,解答教學疑難。聽徒弟課每周不少于一節(jié),并對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全過程指導徒弟備課、上課、提問、評價等。
通過“磨課”讓教師深刻體驗到“痛并快樂著”的滋味,鳳凰涅槃的過程。老師們在磨課中提出的中肯建議,新穎的點子,讓思想與思想碰撞,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讓教師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沃土。
五、效果初現,掌聲響起
教改以來,我校在課改的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足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匡建新、周迪在2021年丹陽市青年教師學科基本功比賽中榮獲一等獎;顧麗麗、殷夢媛、湯敏、劉艷文在2021年丹陽市初三語文教師命題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錢敏在2020年丹陽市教育改革論文獲二等獎;陳新征在初中語文鄉(xiāng)村骨干教師作文教學設計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周青華在2020年鎮(zhèn)江市中學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榮獲三等獎等等。
學校也獲得了一些榮譽:鎮(zhèn)江市社團建設先進學校;丹陽市五好鄉(xiāng)村教工之家;丹陽市籃球比賽初中男子組第6名;丹陽市“市長杯”校園足球比賽初中女子組第2名等。另外我校的省級課題“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有效組織在農村初中課堂中的行動研究”在電教處的帶領下已經成功立項,已經完成開題的前期工作;我校申報的內涵創(chuàng)新項目:“情動善言、記憶猶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語文基地在教科室的帶領下已經成功通過丹陽的答辯,可能近期要去鎮(zhèn)江進行答辯,擇優(yōu)往省里送審。尤其是這個基地的項目,農村中學中有鎮(zhèn)江市基地項目的學校并不多,我校已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今年初三丹中考取了18人,加上初二創(chuàng)新班考取的1人,一共是19人。城區(qū)高中錄取91人。初二地理上學期期末統(tǒng)測綜合排名第16名。初二歷史本學期期中統(tǒng)測綜合排名第14名。初二語文期末檢測綜合排名并列第7名,對于一個農村初中薄弱學校,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初二創(chuàng)新班考取2人。
一次次響起的掌聲,是對老師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教改帶來的成果。
駑馬自知征途遠,不需揚鞭已奮蹄。讓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實踐中,盡情釋放教學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關注和發(fā)展。課堂上孩子們的讀書聲、掌聲是對他們由衷的贊賞。
這就是我們的課改現狀:課改從這里起步,掌聲在這里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