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松
(遼寧省本溪市實驗中學,遼寧 本溪 117000)
古詩是由古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而古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常常將詩歌作為抒發(fā)自己情感,表達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徑,這也就說明古詩充滿了詩人的情感。而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就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是教師進行古詩教學時需要重點幫助學生掌握的內容。但是古詩有一個特點就是詩人很喜歡采用借喻、暗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甚至有很多古詩全篇都沒有明顯的抒情詞,仿佛詩人就真的只是在寫景,這就需要深挖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來幫助學生理解情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遵循的教育原則。若想要提高學生的古詩的鑒賞能力,教師就需要為中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空間,為了保證課堂進度,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曹操的《觀滄?!窞槔懿偈菤v史上著名的梟雄,同時他也是一名頗有文學涵養(yǎng)的詩人?!队^滄?!肥遣懿賱?chuàng)作的古詩名篇,這首詩表面上是寫景,其實卻處處蘊含著這位野心家的政治抱負。但是僅從古詩表面來看學生并不能夠準確地了解詩人的抱負以及情感,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充分地掌握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而這些背景若是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此外也要增加課堂教學的負擔,影響課堂教學進度,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師在正式教學前可以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閱讀古詩的同時去詳細了解此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同時要求學生將創(chuàng)作背景記錄到專門的作業(yè)本上,并且要求學生根據(jù)創(chuàng)作背景初步分析此首古詩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然后就是在正式教學時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首先是檢查學生對于《觀滄?!愤@首詩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記錄,選出一到兩名學生讀一下自己查閱到的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就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于此首古詩詩人情感的理解,也可以讓其他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觀點,以及要求學生試著找出古詩中哪句詞蘊含了詩人的情感。通過課前預習的方式已經能夠讓學生對于古詩有初步的理解,此時教師再進行教學,學生學習起來的難度就大大減少,能夠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多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教學的重要工具,古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以及作者都離當前的學生太過遙遠,而古人在創(chuàng)作古詩時也并非僅僅就是隨心而作毫無章法,恰恰相反,古人在創(chuàng)作古詩時會嚴格遵循韻律,并且會為符合韻律而做出很大努力,像是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這一句中是用敲還是用推,就讓賈島十分在意,研究頗久才將敲字定下來,這也成為了一段佳話。足以見得古詩之中蘊含著韻律美,教師在進行古詩鑒賞時也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古詩中的韻律美,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古詩。例如,在進行《天凈沙·秋思》這首詩詞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重點關注其韻律美,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投入這首詩詞塑造的意境之中,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通過網絡將其中涉及的意象圖片找全,像是“枯藤”“小橋”“烏鴉”“小道”等圖片,然后找到比較適合秋天以及這首詩歌意境的音樂,制成連貫的幻燈片或者視頻,在課堂教學時播放給學生觀看,營造這種秋意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詩詞的韻律,然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強調古詩的韻律之美,告知學生古詩是有韻腳的,詩人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也會嚴格找尋韻腳,也可以引入古詩創(chuàng)作所對應的音調,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這樣的內容,然后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詩歌,讓學生自己去實踐一下,這樣能夠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加深學生對古詩鑒賞內容的了解。
要想真正提高初中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在脫離教師幫助的情況下也依然能夠將詩歌鑒賞到位,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擁有充足的實踐機會。詩歌鑒賞不同于一般的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其中也涉及翻譯古詩內容,然后再根據(jù)詩人的情況、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及詩歌意象等內容全面地去分析,若全由一名學生去分析,不僅很容易出現(xiàn)遺漏點,而且也很容易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同時也容易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古詩的困難,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這種心理負擔就會打擊到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學生要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古詩是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平衡矛盾,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詩詞的探究以及領悟能力。
綜上所述,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讀詩使人靈秀,當人們在讀詩時能夠最直接地感受到詩詞之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初中階段古詩教學是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也是當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如何更好地進行古詩教學,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古詩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