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和軍 (四川省鹽亭縣人民醫(yī)院)
活血化瘀是中醫(yī)常用的特色療法,主要用于血脈瘀阻類疾病的治療,通過活血行氣、化瘀通脈,從而達到血脈通暢的治療效果。眼科很多疾病都伴有血脈瘀滯,如眼外傷、前房積血、眼底出血等。中醫(yī)講究氣血,認為氣血是人體中非常重要成分,只要出現(xiàn)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xiàn)氣滯血瘀,影響臟腑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而誘發(fā)疾病。所謂血瘀,是指人體的部分血液在血管內淤積形成瘀血,也是病理性產物,瘀血又稱為“污血”。如配合理氣之藥,更能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在眼科疾病的治療中,它是療效很好的方法之一。眼部疾病分為內障眼病和外障眼病兩類,現(xiàn)就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活血化瘀法在眼科中的臨床運用。
在青光眼中的運用。青光眼中醫(yī)又稱“綠風內障”、“五風內障”。五風內障中的五風主要是指青風、黃風、烏風、綠風、黑風等,這都與人體肝腎關系密切,一旦人體出現(xiàn)肝氣郁結,或肝膽熾盛時,很容易產生神水停滯,瘀血內阻,若日久失治肝腎功能受損,都會對人的視力產生影響,進而演化為五風內障,表現(xiàn)為視力減退、眼脹痛、前房變淺、瞳神散大、光澤欠佳、白睛紅赤。在采用手術治療后,要維持較好的效果,術后的調治也非常重要。(1)對于青睫綜合征患者,可采用川芎、當歸、丹皮、虎杖、赤芍來進行治療,這些藥具有行血利水、清熱解毒的理想效果。(2)青光眼極易造成視神經缺血、萎縮,選用葛根素、刺五加、細辛、三七、丹參、藏紅花、川芎、郁金等藥物,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三七中總皂苷、川芎中的川芎嗪對患者的視覺神經細胞有保護作用,也可減輕視神經萎縮。(3)開角型青光眼也屬于脈絡阻滯,神水瘀積,引起玄府閉塞,以后加重氣虛血瘀,讓眼部的滋養(yǎng)能力減弱。在對其進行治療時,以活血化瘀、益氣明目為主,所用藥有紅花、郁金、地龍、赤芍、車前子、黃芪、生地黃、茯苓等,這些藥可加速眼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房水流通,保證其過濾功能,控制好眼壓,降低神經缺血程度,確保視神經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4)青光眼在手術治療后,若仍有眼脹痛、刺痛、視物模糊等血瘀阻滯癥狀,則可用益氣活血法治療,藥物主要用丹參、赤芍、川芎、黃芪、當歸等,這些藥物具有較好的行血活血效果,能保持眼壓的穩(wěn)定。
在虹膜睫狀體疾病中的運用。眼內的虹膜組織中醫(yī)稱為“黃仁”,患有這一疾病的人,會感到眼部有刺激癥狀,視物下降,頭目疼痛,白睛混赤,瞳神變小,粘連不易散大,散開后不圓。其發(fā)病大多與肝膽?zhàn)鰺嵊嘘P,逐漸出現(xiàn)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在對其進行治療時,可加用涼血散血藥物治療,如涼血地黃湯中的當歸、生地黃、牛蒡子、紅花、木通、赤芍、丹皮、連翹、桔梗,再加清熱解毒藥減輕炎癥。隨后加用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丹參等。對于黃仁疾病的治療,需持續(xù)調理氣機,可用柴胡、黃芪、升麻等藥物。
在白內障中的運用。白內障屬于中醫(yī)的“圓翳內障”,其患者表現(xiàn)晶珠色澤混濁,就病因來看,晶珠在臟屬腎,與肝也有密切關系,老年人在生理上而言,自身精血虧損,肝腎不足,虛則易瘀,虛和瘀后氣血則不能濡養(yǎng)目竅,晶珠失去瑩澤。中醫(yī)在對其進行治療時,主要是對病人肝腎虧虛進行調節(jié),促進氣血運行,可主要選用菟絲子、三七、丹參等具有補腎明目、活血化瘀功效,當歸、何首烏、人參具有活血養(yǎng)血功效,配合選用熟地黃、黃精、枸杞子、山茱萸等滋陰補腎功效的藥物,諸藥合用能夠有效地改變晶珠的營養(yǎng)狀況,使之變得晶瑩透徹。
在眼底疾病中的運用。眼底的視網膜歸屬于中醫(yī)的“視衣”范疇,主要癥狀為視物變形,視力減退,可見視網膜動脈血管扭曲,硬化變細,點狀或片狀出血,黃斑水腫,視網膜脫離,舌質有瘀點或瘀斑等。多因肝失疏泄,五志化火,火郁傷絡,久病致肝腎虧虛而發(fā)病。對于眼底出血,促進血液吸收是治療的關鍵所在,行氣、活血化瘀,能使血管暢通,減少血液的滲出,同時也能使?jié)B出視網膜的血液盡快吸收。常用的血府逐瘀湯和通竅活血湯方中,川芎、桃仁、紅花、當歸、赤芍、柴胡、枳殼、桔梗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這些活血散瘀藥,能抗氧化,減少血小板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環(huán),改善視網膜缺血缺氧及視網膜細胞的新陳代謝,減少或延緩視細胞的凋亡。隨著中醫(yī)藥技術的發(fā)掘,配制精煉的復方丹參片、銀杏葉片、血栓通膠囊及舒血寧注射液等,使用更方便,對眼底出血等疾病的療效更加顯著。
在結膜下出血中的運用。球結膜位于中醫(yī)“白睛”的范圍,其患者常表現(xiàn)結膜下有鮮紅色的出血,伴癢澀,嚴重者波及整個眼周,結膜血腫脫出瞼外,血液凝結后呈紫黑色,眼瞼腫硬青紫,刺痛等癥狀。其發(fā)病原因較多,主要為外感風熱、脾胃熾熱及各種外傷等因素有關。在發(fā)病早期血熱瘀滯時,治療以涼血散瘀為主,選用側柏葉、白茅根、生地黃、白芨、大薊、血余炭等;但在血液凝結未完全吸收時,則需要采用活血化瘀方法,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其中桃仁、紅花、川芎、生地黃、赤芍、當歸等,這類藥具有理氣、活血祛瘀作用,可讓瘀血盡快徹底地吸收。
在角膜疾病中的運用。角膜屬于中醫(yī)的“黑睛”,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視物模糊、干澀、畏光,白睛紅赤,或伴有眼瞼痙攣等癥狀。大多因角膜疾病久治不愈,外傷后遺癥等。在治療方中加入理氣活血之品,如丹皮、郁金、當歸等,能行氣活血,改善病變組織周圍的血液供養(yǎng),促進病灶的愈合。
總體來說,中醫(yī)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眼科疾病,能有效地改善眼部瘀血性疾病的癥狀,治療效果特別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