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東
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時代的更迭,人類剛剛進入網絡時代不久便又由于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發(fā)展而進入到了一個“微視頻”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一切似乎都是“碎片化”的。人們習慣于通過簡短的視頻來獲取信息,各種短視頻APP 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人們的手機里涌現(xiàn)。隨著人們獲取信息習慣的改變,各大主流媒體也開始順應媒介發(fā)展趨勢,采用微視頻的方式報道時政新聞。方式的轉變不僅帶來了關注度的提高,同時也帶來了受眾群體滿意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受眾群體表示,微視頻的方式更具感染力,內容豐富性也更強。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報道方式變成了各大主流媒體的主要的新聞播報方式。
微視頻在互動性方面雖然不如網絡直播,但是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也具有一定的互動性。視頻制作者和發(fā)布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與觀看者產生互動,這個過程是雙向的,視頻發(fā)布者可以實時聽取到受眾對視頻內容的意見和建議。
由于時長較短的緣故,微視頻往往會在趣味性方面較為注重。制作者通常會在視頻內容中加入很多可以吸引受眾眼球的元素,以提高視頻的娛樂性,讓受眾可以選擇觀看。當前視頻APP 中的微視頻多以娛樂、旅游、明星、動物等內容為主打,主要目的還是想讓受眾感覺到輕松愉悅。
微視頻最大的特點便是短小,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表達制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在碎片化時代中,受眾觀看視頻的心態(tài)也越來越浮躁,過長的視頻往往只會引起受眾的反感。因此,許多微視頻制作者往往會盡可能地精練其視頻內容,做到言簡意賅的同時也做到妙趣橫生,可以讓受眾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到視頻的關鍵內容信息,并且對視頻內容產生深刻印象。
在當代發(fā)達的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支持下,短視頻應用以及社交網絡的發(fā)展已經臻于完善?;谖⒁曨l的時政新聞播報較比于既往不僅在傳播速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在實時效果方面也有了很大增強。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可以實現(xiàn)對時政新聞的快速轉發(fā)分享,而在短視頻APP上,由于有著數量巨大的用戶,也使得時政新聞的擴散速度和擴散范圍有了極大的保證。以央視新聞客戶端為例,時政微視頻《初心》在發(fā)布之后的短短24小時之內便獲得了4億之多的點擊量,不僅數量非??捎^,而且傳播速度也令人震撼。
新媒體時代不僅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多元化不僅體現(xiàn)在形式方面,同時也體現(xiàn)在內容方面。形式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播報類型的豐富化上,如以會議報道、現(xiàn)場報道為主的“第一現(xiàn)場”,以時政新聞現(xiàn)場圖片、文字等為主的“輕剪輯”,以黨史回顧為主的“特別策劃”等。而今時政新聞類型更加豐富,而且還趨于體系化,這樣受眾可以從更為全面的角度來理解時政新聞。除了類型有所豐富之外,微視頻時政新聞的風格也多元化,如動畫風格的時政新聞播報,讓受眾可以直觀生動地獲取時政新聞信息。
微視頻的短小精悍給予了時政新聞全新的形象,改變了既往枯燥、乏味印象。然而時政新聞依然沒有改變其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與受眾群體之間仍舊有著不小的距離。雖然時政新聞內容關乎著每一個受眾的生活,然而絕大多數情況下,受眾群體只能是被動接收信息。為了更好地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時政新聞可以利用微視頻的方式來制作一些更加親民、能夠反映政府日常辦公的微視頻,亦可以將一些關乎民生的時政新聞以微視頻的方式播報出來。這樣既可以更進一步提高時政新聞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同時也能夠大大拉近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提高政府的親和力和公信力。
時政新聞的傳播意義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時政要聞信息,其不僅起到告知社會公眾的作用,同時也要喚起社會公眾的支持,如一些公益性的時政微視頻,其目的便是引發(fā)社會公眾內心的認同,從而發(fā)自內心地去響應。這樣的微視頻對傳播效果的要求相對較高,不僅要求視頻內容可以清晰傳達核心思想,同時也要求內容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讓受眾群體可以在觀看微視頻之后內心產生較強的認同感。因此在制作這類微視頻的時候,制作人員不能以高高在上的說教方式來進行,而是要了解普通百姓的真實需求,說出百姓的心里話。
以2018 年春節(jié)期間播出的時政微視頻《牽媽媽的手》為例,該視頻在播出之后引發(fā)了極為強烈的反響。該視頻展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牽著媽媽的手散步的畫面,讓每一個看到這幅畫面的人都不禁動容。孝養(yǎng)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都應當身體力行地去傳承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這個短小的視頻展現(xiàn)的不僅是一位領導人的親切形象,更是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孝文化。
時政新聞微視頻是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lián)技術發(fā)展而興起的一種全新的新聞報道方式。以微視頻的方式播報時政新聞可以更好地讓時政新聞貼近受眾群體,給予受眾群體更好的觀看感受。作為新聞工作者,在制作時政新聞微視頻的時候應突出真實性和趣味性,拉近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距離,讓民眾更好地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