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輝
摘 要:小學階段是為學生未來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chǔ)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逐漸形成各種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也是如此。激勵孩子們主動說話,規(guī)范他們的口頭語言,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言語習慣,鍛煉并盡可能地提升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階段重要的教學目的。
關(guān)鍵詞:小學 口語交際 培養(yǎng)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57
口語交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必須連貫、精準、通順地傳達相關(guān)信息,促進人們的交流與溝通。由此來看,規(guī)范而靈活的運用語言,是開展社交的重要依托和前提。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他們以后和外界的接觸及交流,是他們形成良好社交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也是決定他們未來精神面貌的關(guān)鍵因素。所以,對孩子們來說,在小學時期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非常關(guān)鍵。
不過,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個別教師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導致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語言知識,但無法在實際應用中更好地表達與使用。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須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靈活調(diào)整,由此逐步提高教學效率。
一、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的阻礙因素
1.從生理層面看,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
因為年齡因素,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心智發(fā)育方面明顯不成熟,他們不會進行自我審視,更談不上養(yǎng)成自我修正的習慣,從整體上看難以自控,教師和家長即便有心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但往往缺乏適當?shù)耐黄瓶凇?/p>
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更沒有養(yǎng)成鍛煉自身口語交際能力的習慣,在他們的世界中,“玩”依舊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教師和家長刻意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往往會遇到他們本能的抗拒,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2.從學校角度看,對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缺乏應有的重視
小學生的年齡小,心智尚未成熟,這既成為培養(yǎng)孩子們口語交際能力的障礙,也成為小學階段任課教師忽視這方面教育的借口。應該說,在小學階段,部分教師基于高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考慮,能夠意識到提高班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問題。不過,在他們的思維里,孩子們具有較高的口語交際能力只是他們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方式,一種可以繞過的選擇。所以,在遭遇到孩子們的本能抗拒后,往往望而卻步。其實,因為口語交際能力本身不專屬于任何學科,也沒有計入任何學科的成績中。所以,不管在哪一科的任課教師眼中,均屬于邊緣化內(nèi)容,所以教師很難對其重視,即便是語文教師往往也是如此。
3.從社會角度看,狹窄的接觸范圍制約了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一般來說,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他們的家人、學校的教師和同學、父母的同事及各種親朋好友外,基本上沒有接觸社會的機會。出于安全考慮,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現(xiàn)在對孩子們的保護力度越來越高,讓他們接觸其他社會人士的機會越來越少。值得注意的一個現(xiàn)象是,現(xiàn)在的家庭結(jié)構(gòu)非常簡單,孩子家長營造的熟人圈子也無法和過去相比,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孩子們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如上情況,導致部分孩子不僅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訓練,甚至產(chǎn)生了膽怯心理。其實,對于部分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新教師和新同學往往也被歸類為陌生人,面對教師往往不愿交流,這些都是制約他們口語交際能力形成及提升的障礙。
二、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準備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目標。因為剛走出幼兒園的小學生,在口語社交等方面沒有任何基礎(chǔ),所以任課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1.精準掌握孩子們的相關(guān)情況
教師應該通過觀察、家訪、詢問過去的幼兒園教師等方式,了解孩子們在口語交際方面的具體情況,對每一個孩子在口語表達及聽說等方面的大體情況,形成一個初步但相對全面的了解,對于可能出現(xiàn)問題的兒童、怯生心理比較嚴重的孩子等特殊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2.豐富教學資源,充實教學內(nèi)容
應該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所殘留的“玩”性心理,依托他們“樂玩”的興致,逐漸推動他們向“樂說”轉(zhuǎn)型。實現(xiàn)這個轉(zhuǎn)型,依靠過去單一的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式遠遠不夠,這需要任課教師根據(jù)調(diào)研,了解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的情況特點,有針對性地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實在具體課堂中可用的教學內(nèi)容,并在課堂上靈活打造各種有趣情景,采取諸如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為孩子們口語交際能力的初步養(yǎng)成打下基礎(chǔ)。
3.足夠的耐心、信心和愛心
小學教師面對的稚氣未脫的孩子們,在培養(yǎng)他們口語交際能力時,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是一個耗時累心而且面臨諸多困難的復雜過程。完成這個過程,幫助孩子們實現(xiàn)第一次人生蛻變,需要教師既有足夠的耐心,也有矢志不移的信心,還有永遠溫暖如春的愛心。
三、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可行性措施
1.積極引導,讓孩子們敢說樂說
在口語交際方面存在困難的孩子們,以兩種情況為主;其一是性格內(nèi)向,即便是面對自己家人的時候也缺乏展示他們想法的動力,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比較徹底的“自我封閉”。對此,應該充分利用孩子的可塑性,給予溫暖和鼓勵,引導他們走出即將封閉的個人世界,應該注意尋找這類學生的特殊興趣所在,以此為突破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是性格沒有問題,但可能因為其比較特殊的經(jīng)歷,導致出現(xiàn)自我封閉的傾向。對此,小學教師應該主動靠近他們,展示出喜歡聽他們說話的姿態(tài),鼓勵他們說給教師聽,慢慢地扭轉(zhuǎn)他們的封閉傾向。
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日常熟悉的人或事來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認真觀察,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學生說得很好,但是一些學生的表達內(nèi)容不完整,此時必須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確保不傷害到學生表達的積極性。例如,當某一位學生在向大家介紹熟悉的人與事的時候,需要全班學生集中精力聽講,觀察學生表達的語氣、神態(tài)、肢體動作等,隨后說出學生的優(yōu)點,并點明其不足,鼓勵學生不斷改進,由此達到揚長補短的目的,幫助學生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2.投其所好舉辦活動,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其一應該根據(jù)特定學生的性格特點或者學科偏好,尋找讓他們自然開口的機會。比如,如果某學生有非常不錯的美術(shù)天分,可以向他求教,甚至請他走上講臺,向同學們介紹相關(guān)知識,進而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借此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二是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帶領(lǐng)他們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引導他們走出熟悉的世界,嘗試在新的環(huán)境中不斷克服怯生心理,進而在更高層次上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其三應該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特別是應該充分利用語文及英語等語言學科的教學優(yōu)勢,提升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在安排寫作任務的時候,在他們完成寫作后,可嘗試讓他們講解作文,這樣能在提升他們作文能力的同時,更好地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這方面,任課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靈活尋找各種可能的鍛煉機會。
3.家校協(xié)同,形成最大合力
在小學教師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家長應該提供全方位的協(xié)助。比如,在入學的一開始,家長主動和教師溝通,有利于教師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小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而提升培養(yǎng)的針對性及成效。再如,教師在校內(nèi)外組織各種活動之后回到家中,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根據(jù)具體活動情況,和孩子們進行討論,并適當拓展,開闊他們的視野,同時讓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在家長和學校的密切配合中,應該注意把握的關(guān)鍵點是,盡可能多而及時地表揚學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面對走出幼兒園,進入小學校門的孩子,小學階段所有學科的教師都要切實認識到,不管哪一個孩子,在口頭交際能力方面均有相當廣闊的提升空間,不能輕言放棄;要正視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口頭交際能力可能遭遇到的困難;應該準備足夠的耐心、矢志不移的信心、永遠溫暖如春的愛心,和他們的家長一起,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悅《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模式探》,《江西教育》2020年第30期。
[2] 湯靜《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探討》,《讀寫算》2020年第27期。
[3] 劉璇《農(nóng)村中學生口語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文學教育》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