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銘
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對人類文明的巨大沖擊和嚴峻考驗。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人類打響了阻擊戰(zhàn)、總體戰(zhàn)和人民戰(zhàn)爭。疫情危機之下,國家領導人在指揮這場人民戰(zhàn)爭中的英明決策,散發(fā)著中國古代兵學思想的光輝。對此,2020年4月,央視網《人民領袖》欄目陸續(xù)推出5 篇系列特稿《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1〕并進行評述,學界也多引用兵學名言探討抗擊疫情?!?〕
兵學,就是軍事學術,以中國先秦時期的孫、吳兵法為突出代表。有必要思考:誕生于兩千多年前、聚焦于沙場作戰(zhàn)的思想為何能在與疫情抗爭時同樣具有借鑒意義?中國傳統(tǒng)的兵學思想能否為抗擊疫情提供某些普遍性的認識?中國“戰(zhàn)‘疫’兵法”的書寫與傳播,能否為講好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國故事貢獻力量,又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哪些啟發(fā)?特別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發(fā)布、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新冠疫苗各地陸續(xù)開放接種等重要事件相繼發(fā)生之際,以及在建黨百年的特殊時刻,有必要以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和成功實踐為具體參照,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的兵學謀略的價值,進行綜合考察。
在中國抗擊疫情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的第四階段〔3〕,國內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在做好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勵國內復工、復產等成為重要工作。4月7日起,央視網針對國家在疫情防控中的果斷決策、舉國上下的團結一心、科學防控的理性精神等,陸續(xù)推出5 篇《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系列特稿,每篇均以耳熟能詳?shù)谋鴮W名言命名。
盡管打響戰(zhàn)爭的“第一槍”有時無法被準確預判,但是,掌握戰(zhàn)略主動權有助于克敵制勝?!秾O子兵法·虛實篇》的“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提出了要善于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的觀點。對此,《荀子·議兵》篇的主張頗有道理:“觀敵之變動,后之發(fā),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痹跍蚀_考察敵軍動向后,雖然晚于敵人出發(fā),但是要先于敵人到達,做好戰(zhàn)略準備,是用兵的重要原則。
疫情之初,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下,全國上下一心,立刻采取一系列嚴格的防控措施。隨即,武漢宣布“封城”,并“對湖北省、武漢市對外通道實施最嚴格的封閉和交通管控”〔4〕,第一時間阻斷新冠病毒傳播鏈。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道:“作出這一決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氣,但該出手時必須出手,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薄?〕其中,“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源自《黃帝四經·兵容》,也是兵學思想中關于當機立斷的論述。在阻斷病毒傳播鏈的同時,全國各地的4 萬多名醫(yī)務工作者星夜馳援,奔赴武漢,展示了“中國速度”和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
《孫子兵法》在探討預見勝利的條件時,將“上下同欲者勝”作為一個重要方面?!秴亲印D國》從反面闡發(fā)了這一機理:“不和于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陣;不和于陣,不可以進戰(zhàn);不和于戰(zhàn),不可以決勝?!比绻麌覂炔康囊庵静唤y(tǒng)一、軍隊內部不團結、戰(zhàn)時行動不一致、戰(zhàn)斗部署不協(xié)調,則難以取勝。
在戰(zhàn)“疫”歷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服從黨中央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協(xié)調、統(tǒng)一調度”,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體現(xiàn)了“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yōu)勢”。〔6〕疫情之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以實際行動在這場人民戰(zhàn)爭中踐行了德國著名將領魯?shù)堑婪虻摹翱傮w戰(zhàn)”〔7〕理念。從“上下同欲”到“總體戰(zhàn)爭”,疫情之下,中外兵學思想的某些閃光點實現(xiàn)了實踐意義上的交匯與并容。
定謀、決策之時,需要掌握敵我雙方的真實情況,最終找到破敵良策。孫子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便是至理名言。用兵往往有賴于各種情報,只有透過種種表象看到問題的虛實,才是必勝之道。表象與隱情,在古代常以“陰”“陽”涵蓋,故而《六韜·武韜·發(fā)啟》篇有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
悄然傳播的新冠病毒是肉眼不能及的微觀事物,潛藏在不可知的環(huán)境之下。如果無法透視其中的病理,便無從談起破解疫情為全球帶來的困局與變局。對此,中國不僅提出“科學防治”“要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8〕,還及時、主動地向各國、各研究機構公布重要研究信息,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力圖早日取得突破。據(jù)報道,到2020年9月10日為止,“國藥中國生物研制的兩款新冠滅活疫苗已經接種了數(shù)十萬人次,無一例明顯不良反應,無一人感染”〔9〕。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科研攻關的效率與能力。據(jù)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權威發(fā)布,截至2021年5月19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疫苗44951.1 萬劑次,這將大有助于抗疫斗爭重大戰(zhàn)略性成果的鞏固與守護。
戰(zhàn)爭的要訣是“以糧為先”,戰(zhàn)國謀略家張儀的“兵不如者勿與挑戰(zhàn),粟不如者勿與持久”(《史記·張儀列傳》),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雄厚的后勤保障,便難以維持軍隊戰(zhàn)斗力。正所謂:“三軍之事,莫重于食也。”(《草廬經略·糧餉》)
疫情對全世界人民的“米袋子”“菜籃子”造成了威脅,同時,口罩、消毒液、測溫儀等重要醫(yī)療物資短期內集中出現(xiàn)缺乏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戰(zhàn)?!薄?0〕為此,在國家的全局統(tǒng)籌下,醫(yī)療物資生產企業(yè)迅速復工復產,趕制疫情防控急需的醫(yī)療物資,全國各地支援的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急需的地區(qū)。同時,政府注重民生工作,時刻關注百姓的基本需求、就業(yè)問題等,針對疫情之下的社會難點問題,陸續(xù)出臺一系列政策,確?;久裆U?。
李澤厚曾指出,兵家思想“一切以現(xiàn)實利害為依據(jù)”,表現(xiàn)出一種“特定的理性態(tài)度”。用兵之道,在于以一種清醒的頭腦去思考戰(zhàn)爭,依靠充分準備和自我革新,建立堅不可摧的防線,而不是心存僥幸,期盼敵人不來進攻?!蹲髠鳌分小安粋洳挥?,不可以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疫情危機之下,鞏固優(yōu)勢、查漏補缺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不言而喻。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可謂不深刻:“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薄?1〕疫情促使我們對鞏固政治優(yōu)勢、推進依法治國、完善體系建設等進行深入反思。
概而言之,“戰(zhàn)‘疫’兵法”的基本表述涉及占據(jù)主動、團結一致、科學防控、保障后勤和鞏固自身五個方面的內容,是通過中華兵學文化的形式,對中國“戰(zhàn)‘疫’”經驗的梳理、總結與闡釋。
“戰(zhàn)‘疫’兵法”通過兵學思想中的經典話語,闡釋了疫情之下的中國果斷采取“封城”舉措、緊抓科研攻關、統(tǒng)籌醫(yī)療物資等一系列行動背后的邏輯。那么,為什么要用中國兵學思想的話語體系來探討此次疫情之下的中國行動?傳統(tǒng)的兵學思想與現(xiàn)代應對疫情之間,究竟存在哪些關聯(lián)?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應當思考:在中國兵學思想史的視閾下,如何理解戰(zhàn)爭的性質及其起源?兵學思想孕育、發(fā)展于先秦,諸子百家在談論戰(zhàn)爭時,常將之與“存亡”關聯(lián):“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保ā秾O子兵法·計篇》)這一點,哪怕是極端好戰(zhàn)的法家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夫戰(zhàn)者,萬乘之存亡也?!保ā俄n非子·初見秦》)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學人又將戰(zhàn)爭與“正義”對接:“故義者,兵之首也?!保ā秾O臏兵法·將義》)“故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保ā段究澴印の渥h》)關于戰(zhàn)爭正義性的認識,也延續(xù)到了之后的時代:“圣王之用兵,非樂之也,將以誅暴討亂也?!保ā度浴は侣浴罚熬葋y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者無敵,驕者先滅。”(《后漢書》)實際上,“存亡”與“正義”之間,并不一定存在鴻溝,往往是粘合在一起的,特別是在漢朝對兵學思想的整合之下,這種認識更加明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廣而貪金玉之略,將以存亡繼絕,平天下之亂而除萬民之害也?!保ā痘茨献印け杂枴罚?/p>
之所以進行思想史原典的爬梳,緣由在于,一旦理出“存亡”與“正義”這兩條關于戰(zhàn)爭性質的線索,便不難理解何以采用中國傳統(tǒng)兵學思想的理論裝置,用以闡述疫情之下的中國行動。疫情的到來,使全人類面對生死存亡,而至今不知病毒源頭何在,以及發(fā)生伊始無法“對癥施藥”的窘境、觸目驚心的感染數(shù)字、詢盤量激增的喪葬用品等一系列冰冷的現(xiàn)實,不由得讓面臨“存亡”的人類基于自身立場,為此次“抗疫事業(yè)”增添“正義”的性質。故而,“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人民戰(zhàn)爭”“防控阻擊戰(zhàn)”“攻堅戰(zhàn)”“并肩作戰(zhàn)”等詞匯的高頻出現(xiàn),意味著人類為抗疫事業(yè)賦予了戰(zhàn)爭屬性。如果說,在世界尚未被“發(fā)現(xiàn)”時戰(zhàn)爭的形態(tài)是地區(qū)性、區(qū)域性的,近現(xiàn)代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不同國家集合體兩相對立下進行的世界范圍內的戰(zhàn)爭,那么,此次“戰(zhàn)‘疫’”,不再是人與人之間的血雨腥風,而是全人類作為一個整體與非細胞型微生物之間的戰(zhàn)爭。
既然抗擊疫情也是一場戰(zhàn)爭,那么,應對者的行動就充分體現(xiàn)著兵學思想的基本邏輯。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兵學思想典籍,蘊藏著大量斗爭哲學和處世智慧,早已在自覺與不自覺間融入中國大眾的思想。“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兵不厭詐”等經典名言,即使人們無法精確地說出其源自哪部原典,亦無妨在為人處世時運用其中的智謀。故而,運用人人皆知的“兵法”,詮釋中國戰(zhàn)“疫”的行動,更易于解釋,也更容易被國人接受。
另外,兵學思想誕生發(fā)展于先秦的大爭之世,其原始形態(tài)只是為了指導“人斗”——敵對雙方之間的武裝斗爭。將兵學思想運用于現(xiàn)代抗疫,并非先秦兵學家的本意,而是后繼者的發(fā)揮,這意味著兵學思想的某些要素,也可以在其他領域提供廣泛指導。關于兵學傳統(tǒng)文化的多維應用,似常見于商業(yè)、醫(yī)學與管理學。例如,早在戰(zhàn)國時期,有“商祖”之譽的白圭,其經商秘訣便是運用兵法之道:“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保ā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侗鴮W與中醫(yī)學》〔12〕一書揭示了兵學與中醫(yī)學的源流、理念等,存在著相近之處,而“國家用兵猶醫(yī)之用藥”的感嘆更是展示了用兵與用藥二者機理的一致性;至于管理學方面的借鑒,日本企業(yè)界將《孫子兵法》視為“管理圣典”,尤其是在企業(yè)管理的角度,對其中“避實擊虛”“知己知彼”等思想進行了體悟與闡發(fā)?!?3〕而中國現(xiàn)代管理學的建構,也有賴于開拓者對《孫子兵法》的研究?!?4〕可見,將中國戰(zhàn)“疫”故事、理念總結為“戰(zhàn)‘疫’兵法”,符合兵學思想能在其他領域適用的特性,具有學理意義的正當性。
同時,中國已取得抗擊疫情重大戰(zhàn)略成果,在這場世界范圍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里,卓有成效的應對經驗,理應被準確總結和廣泛宣傳?!皯?zhàn)‘疫’兵法”是中國傳統(tǒng)智慧在現(xiàn)代的合理運用與有效經驗,為應對困擾現(xiàn)代世界難題提供了一劑“良藥”。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現(xiàn)在有底氣、也有必要講好中國故事,這對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繼續(xù)沿著中國道路前進的信心和勇氣、對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識至為重要。”〔15〕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無疑是時下所需。在講故事時,應當注重“傳統(tǒng)中國與現(xiàn)代中國的平衡”〔16〕,這種要求,恰好是“戰(zhàn)‘疫’兵法”所具備的??傊灾袊鴤鹘y(tǒng)兵學文化的經典話語,結合疫情之下的中國行動,昭示中國戰(zhàn)“疫”的寶貴經驗,是可取的做法。
新冠病毒非一域一國之災難,而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全方位侵襲。疫情之下,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無所遁形、無法置身事外,唯有團結一心、共同抗“疫”,方能盡快復歸到正常的生活。一位記者寫道:“團結合作是戰(zhàn)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薄?7〕“同舟共濟”,大概可以理解為:當坐同一條船共同渡河時,大家總是利害相同的,故而無論之前存在怎樣的深仇大恨,都應當在此刻擱置矛盾,患難與共。然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如此具有和平主義色彩的詞語,竟然源自指導戰(zhàn)爭的《孫子兵法》,《九地篇》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即使“吳人”與“越人”之間的宿怨致使二者不共戴天、勢不兩立,但是當同舟而乘、不幸遇險時,雙方竟然都能超越“小怨”,以“大愛”守望相助。理解了這一點,便不難解釋為什么在2020年2月,當中國多地醫(yī)療物資告急時,日本友人能夠慷慨以助。同樣,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當中國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堅持致力于支援世界各國的抗疫事業(yè)。
如上文所述,來自傳統(tǒng)的中國兵學思想,不僅倡導如“上下同欲者勝”的內部團結,更能發(fā)掘出“同舟共濟”的世界大愛。在疫情危機之下,它一方面為人們提供了抗擊疫情的斗爭哲學;另一方面,又不無對共同命運的關懷,特別是在疫情之下愈發(fā)復雜的世界變局中,更有助于啟發(fā)我們團結起來、共渡難關。面對疫情帶來的一系列難題,中國堅持科學理性,加強團結合作,推進多邊協(xié)調,為打贏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zhàn)做出表率,特別是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為世界公共衛(wèi)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梢哉f,中國真正踐行了發(fā)源于中國古代兵學思想中的“共濟”精神。
在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zhàn)的全局之下,中國對內筑牢了阻斷病毒傳播鏈條的堅固防線,對外毫無保留地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支持全球抗“疫”,彰顯了大國擔當。央視網“戰(zhàn)‘疫’兵法”系列特稿一經發(fā)布,便被《人民日報》海外網轉發(fā)多篇,這有利于中國話語、中國戰(zhàn)“疫”故事的海外傳播?!皯?zhàn)‘疫’兵法”,就是中國對“共濟”精神所做出的表率與呼喚。
【注釋】:
〔1〕《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4/07/ARTIqF5ErR3sdyS4OvqyGo39200407.shtml[2020-04-07];《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上下同欲者勝》,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4/10/ARTIu99zPtQCv8Ggk4c1LZeg200410.shtml[2020-04-11];《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4/12/ARTI7JcYBuytszMPoEzJcbV3200412.shtml[2020-4-12];《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4/13/ARTIA93OAkE4kI85Bpt9JFSJ200413.shtml[2020-4-13];《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4/14/ARTInb4W7JVegaNryVBx8cUw200414.shtml[2020-4-14]。另外,也有媒體以“戰(zhàn)疫兵法”為名進行宣傳:《防控戰(zhàn)疫“兵法”送到》,鳳凰網甘肅綜合,http://gs.ifeng.com/a/20200127/8158616_0.shtml[2020-01-27];《牢記戰(zhàn)疫兵法!關鍵時期別松懈,與病毒對抗到底》,深圳特區(qū)報微博,https://weibo.com/1893278624/IxfQv11G8?type=comment#_rnd1599790781660[2020-03-05];等等。
〔2〕王寧:《多做“關口前移”的預防工作》,《解放軍報》2020年3月16日第006 版;杜善國:《拿出自己應有的戰(zhàn)斗姿態(tài)》,《中國國防報》2020年3月20日第002 版;王根成:《“糧草先行”更須精準保障到位》,《解放軍報》2020年4月15日第006 版;張瑞軍:《保持強大戰(zhàn)略定力精心謀劃善作善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5月7日第4 版;等等。
〔3〕第四階段(3月18日至4月28日)即取得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決定性成果的歷程。參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4〕《習近平總書記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引中央部門齊心行動》,新華網,http://m.xinhuanet.com/2020-02/26/c_1125630904.htm[2020-02-26]。
〔5〕《習近平總書記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引中央部門齊心行動》,新華網,http://m.xinhuanet.com/2020-02/26/c_1125630904.htm[2020-02-26]。
〔6〕《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人民日報》2020年2月5日第1 版。
〔7〕〔德〕埃里?!ゑT·魯?shù)堑婪颍↙udendorff):《總體戰(zhàn)》,戴耀先譯,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版。
〔8〕《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人民日報》2020年1月28日第1 版。
〔9〕《新冠滅活疫苗緊急接種數(shù)十萬人海外平行對照零感染》,《科技日報》2020年9月11日第8 版。
〔10〕《習近平總書記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引中央部門齊心行動》,新華網,http://m.xinhuanet.com/2020-02/26/c_1125630904.htm[2020-02-26]。
〔1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中國政府網,https://www.baidu.com/link?url=teaCGywMMuyPk34zzhXqTcq04Bq 8ZJVY_Tr2LqGiLW_4ubqTQPdRpIadtZWMMpyU_VLtMIPI12egclvQzum4_pSYJCYA4A9mbdLI5_lIrSW&wd=&eqid=93868cba00035fe1000000025f60924f[2020-02-14]。
〔12〕劉振聲:《兵學與中醫(yī)學》,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版。
〔13〕張再林:《〈孫子兵法〉與現(xiàn)代管理思想》,《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 期,第108 頁。
〔14〕周軒、白長虹:《陳炳富管理學術思想再評價》,《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 期。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207~208 頁。
〔16〕葉枝梅:《淺析對外交流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6年第9 期,第39 頁。
〔17〕徐惠喜:《團結合作是戰(zhàn)勝疫情的強大武器》,《經濟日報》2020年5月20日第0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