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鐘李明
摘要: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結合理論與實踐且覆蓋整個建筑專業(yè)群。以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內容中的項目作為載體,結合課程的實踐性的特點講述經典人物與經典建筑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隨堂練習的方式來測試課程思政的實驗效果,并完善更加符合學情的課程思政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關鍵詞: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思政。
習近平同志在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苯鼛啄暝诟呗氃盒V幸苍诜e極探索適合高職院校的思政道路,如果要走一條合適的高職院校的思政道路,那首要就要做試點教育,專業(yè)試點,課程試點,其次當下的高職學生的學情分析必不可少,最后就是根據(jù)學情選用適宜的手段,達到思政影響“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學情分析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在巴中職業(yè)技術學院開設的專業(yè)中歷史最悠久,對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示范專業(yè)有良好的實驗基礎。以19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的班級為實驗班,該班共有學生21人,其中20人為漢族,1人藏族,男女比例為11:10。通過問答的方式了解學生關于學習目標、學習動機的情況。
(一)學習目標
在提出“你認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并從學習、就業(yè)、社會價值、生活和探索知識5個方面作答時,實驗班的學生中90%的學生回答都是以“就業(yè)”為基礎進行延展的,其中更傾向于實用性質的目標。
(二)學習動機
在學習動機的問答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都是來源于“專業(yè)”、“興趣”、“壓力”三個方面,如果課程不屬于專業(yè)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弱。在學習動機的了解中,11個男生的學習動機是有個收入高的工作更能夠在社會立足,“建筑人,建筑魂,建筑學了人上人”的想法多數(shù)來源未來的就業(yè)壓力。
(三)學習過程
從學生的學習方法即課前預習、聽課的情況、課后復習、處理課業(yè)作業(yè)等4個方面來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在聽課的情況來看,實驗班的學生大部分能難對理論知識提起興趣,到實踐部分興趣滿滿,但因為缺乏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認識,導致在項目式教學中實踐部分很難掌握操作技巧,導致整個項目的完成度不夠好。課堂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有助于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能,并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思政融于課堂教育的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積融入思政元素,實施過程中必須符合學情尤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須要以人為本,圍繞學生開展,關照全體學生,服務于學生,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
(一)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在建筑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中,實踐性較強且內容較多,結合該門課程的內容貼合實際的特點,再根據(jù)學生接受理論知識較難的情況,在講解理論知識時,注意將二維的圖紙融入三維的世界,在讓學生用手繪圖的時候,實驗班的學生很多有抵觸情緒,“為什么不能直接用電腦繪圖,還要用這么老舊的方式做練習?”帶著這樣的疑問,在教學的課堂中首先給學生展示《園冶》里的一些建筑制圖并告知學生這是在幾百年的建筑圖紙,學生驚嘆之余,講解制圖的方式很多,中國古代的建筑很有特點,其中以故宮為切入點,“屋頂是東方傳統(tǒng)建筑中最富有藝術魅力的組成部分,被譽為建筑的冠冕。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屋頂形式多種多樣,中國古代建筑的造型重點就在屋頂?shù)奶幚砩?。中國傳統(tǒng)屋頂?shù)男问蕉喾N多樣,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頂?shù)鹊?。”舉例來說,故宮中的太和殿的屋頂形式是重檐廡殿頂?shù)男问?。廡殿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屋頂?shù)淖罡咝沃疲允净蕶嗟淖罡叩燃?,學生能夠增強民族自豪感。其次,一張林徽因的照片讓大家猜測人物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講述除了人間四月天之外講述林徽因的另外一個身份-建筑師,引出建筑師伉儷-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建筑手稿,并給學生展示梁思成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手繪建筑圖紙,并講述他們在抗戰(zhàn)時期在西南聯(lián)大校區(qū)設計并施工校舍的行為。借此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做事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在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中,制圖標準的基本規(guī)定篇章的課堂教學時,往往學生會不注意此節(jié)內容,在講解內容時配合在中國建筑制圖與國際標準制圖出現(xiàn)很大不同時,在建筑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受了很多歧視,但是那個時候的中國建筑師為了國家有越來越多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現(xiàn)代建筑而積極學習統(tǒng)一標準,向學生說明現(xiàn)在大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要嚴格按照制圖標準畫圖,在此過程中使學生能養(yǎng)成嚴謹?shù)穆殬I(yè)素養(yǎng)。
三、效果分析
在進行的實驗班的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內容,在講授、練習后,使用超星學習通活動中隨堂練習進行實驗效果采集,在課堂結束前進行判斷題、單選題、簡答題的題型來查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其中簡答題多數(shù)設置有關于課程思政的問題,關于三個方面:第一,在課程的教學中是否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第二,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是否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素養(yǎng)?第三,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老師是否“生硬”地進行思政?從30次的隨堂練習中能得到以下結論:71.4%的學生在課堂更能了解中國,增強了民族自豪感,45%的學生樹立了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學習目標,40%的學生能夠看出教師的思政目的。
在以巴中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為例,以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為載體,通過課程教學活動中以人物故事和優(yōu)秀案例給學生進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實驗班的學生能接受此種方式,很多學生表示感覺融入思政的課堂氛圍更加活潑。在高職院課程思政的研究與探索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情制定適宜的思政目標是課程思政成功的前提條件,“潤物細無聲”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劉智運.對5641名大學生的學情調查分析與對策建議[J].高等教育研究(武漢)﹐1995,(10).
[3]方華中.屋頂談“美"——淺析我國古代古建筑屋頂?shù)膶徝捞卣鱗J].美與時代,2008 ( 11 ).
作者簡介
王利(1994-7—),女,漢族,四川巴中人,學士,單位:巴中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居環(huán)境設計。
鐘李明(1989-12—),男,漢族,四川巴中人,學士,單位:巴中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建筑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