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姣
(1.湖南九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2.湖南弘一(永州)律師事務所,湖南 永州 425000)
敲詐勒索罪,主要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并對他人進行要挾進而索取一定數(shù)額的公私財物行為。從刑法條文和罪狀本身角度上理解,這項罪名并不存在異議,但是在實際司法操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由于一些問題而產生爭議,甚至是同一性質的案件在不同的司法機關處理上會有不同的結果認定,這就使得受害人的權利受到侵害,還會影響法律的公正性?;谝陨蠁栴},本文將針對敲詐勒索罪認定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從敲詐勒索罪的罪狀本身和刑法條例角度來看,敲詐勒索罪似乎在認定上并沒有什么歧義,然后在實際司法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由于同一行為產生不一樣的認定方式,甚至不同司法機關會對同一性質的案例作出截然相反的審判結果,這樣很容易讓案例存在真假問題。因此,這就讓敲詐勒索罪的認定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單從“敲詐”的字面上我們可以了解到,這項行為大多就是依靠非法手段對他人進行財務索取,進而獲得財物的行為。
一般來說,我們會將敲詐勒索罪的犯罪主觀方面認為是故意的行為,并且犯罪主體大多也屬于一般的主體,而且還是直接故意的行為,其主要目的也是以非法的行為對他人進行財物索取。因此,如果是在合法條件下進行財物索取的行為就不會被認定為敲詐勒索罪。其中還有一項存在爭議的問題就是債務催要是否構成犯罪。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如果是債主為了討還長時間未還的債務而對債務人使用威脅的語言進行要求索還是不構成犯罪的,同時這種行為主體也不具備主觀故意,因此不能被認定為敲詐勒索罪。
在被認定為敲詐勒索罪的過程中,數(shù)額的大小也是可以作為區(qū)分是否構成此罪的參考標準。根據(jù)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guī)定,當敲詐勒索公私財物到達一定起始數(shù)額才會認定為犯罪,并且起點一般是1000元到3000元不等,其中還要根據(jù)具體案例進行性質定罪。當敲詐勒索數(shù)額較少時,并且達不到量刑所要求的數(shù)額時,只會被認定為是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并不能構成敲詐勒索罪。
“敲詐”一詞從字面上進行分析就是具有依仗暴力、恐嚇或者利用欺騙、威脅他人的手段對他們進行財物索取,其中就包括“敲”和“詐”兩重含義。與我們熟知的“詐騙罪”存在明顯的區(qū)別,主要不同在詐騙罪一般是指借助隱瞞真相、虛構事實或者假冒身份的方式來讓被害人有錯誤的認識,進而引導被害人“自愿”“主動”地將財物交出,其中存在明顯“騙”的特征。但是敲詐勒索罪更明顯的就是“威脅”的特點,甚至讓被害人出于恐懼的心理而不得已將財物交出的行為。
在市場經(jīng)濟日益繁榮的背景下。敲詐勒索罪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財產性犯罪。這不僅損害了被害人的人身權利,還威脅到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具有很強的社會危害性?;诖耍嚓P部門更要針對刑法領域中對敲詐勒索罪認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這樣才能處理其中存在的爭議,也能夠更好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促進法律社會的形成。
常見的消費者維權行為不能被判定為敲詐勒索罪。隨著我國社會和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人們的維權意識也在進一步提高。相比以往,當人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并不知道進行維權,當消費者和經(jīng)營者產生問題時也不知道怎么去處理,當然,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會通過和經(jīng)營者進行私下協(xié)商處理,或者通過消費者協(xié)會甚至是法院進行維權。但是,當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為對商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滿意時進行巨額索賠,相關公訴部門就會針對消費者的訴訟認定為是敲詐勒索行為[1]。這是社會上常見的問題,如何認定是否犯罪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因此,在進行具體司法實踐中要根據(jù)具體的案件進行分析,從而判斷行為人是否符合構成敲詐勒索罪的規(guī)定,進而作出決定。
第一,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的界限。這兩者主要的區(qū)別在于暴力程度的不一以及針對對象的不同。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相比,搶劫罪的暴力程度要更大。不僅如此,但凡人的主觀意識上有了搶劫的意識,并且在客觀上還實施了暴力、威脅等手段,這樣基本上就會被認定已經(jīng)構成了搶劫罪[2]。除此之外,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的針對對象也不同,搶劫罪主要損害了被害人的利益,而敲詐勒索罪可能侵害到被害人的財產以及財產性權利。第二,敲詐勒索罪和綁架罪的界限。這兩項罪名都是我們常見的犯罪認定。但是,綁架罪和敲詐勒索罪的主觀方面和客體都存在區(qū)別,甚至在客觀方面也不完全相同。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敲詐勒索罪所侵害的客體是財物或者財產性利益,而綁架罪會傷害到被害人的人身權利。敲詐勒索罪和綁架罪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并對被害人的人身安全進行侵害。敲詐勒索罪相較于綁架罪而言,敲詐勒索罪的威脅、要挾程度更低。
在我國,敲詐勒索罪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見的財產犯罪。但是我國刑法對敲詐勒索罪的規(guī)定存在籠統(tǒng)的問題,再加上司法實踐的過程較為復雜,因此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敲詐勒索罪都存在很多爭議。根據(jù)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guī)定:“敲詐數(shù)額巨大或者存在特殊情節(jié)的”一般就會被認定為敲詐勒索罪重罪的認定依據(jù)。并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司法實踐,下述的情形會被認為是敲詐勒索罪的嚴重情節(jié):一是多次作案、流竄作案,而且對社會會構成威脅;二是敲詐勒索行為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例如精神失常、被害人自殺等;三是敲詐勒索孤寡老人、殘疾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四是敲詐勒索方式比較惡劣,甚至以威脅社會公共安全作為威脅方式來進行敲詐勒索,還有冒充警務人員敲詐勒索以及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敲詐勒索等;五是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敲詐勒索量刑標準進行完善,另外還要對《刑法》進行相應修改,這樣才能更好地向社會展示刑法的威嚴[3]。
綜上所述,敲詐勒索罪對我國社會穩(wěn)定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但是在目前敲詐勒索罪認定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行解決,怎樣才能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實現(xiàn)對敲詐勒索罪的最終認定?除此之外,由于這項罪名會給當事人的財產帶來損害,甚至會影響人身安全,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將敲詐勒索罪的認定方法進行明確,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公民的權利,也可以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