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杭州 310018)
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開篇指出:“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已經走過一百年光輝歷程?!边@是中國共產黨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百年奮斗重大成就的根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莊嚴宣告:“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yōu)異的答卷?!秉h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進步史上的偉大奇跡。
輝煌得來不易。回望過往歷程,黨為什么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不斷奮起?因為黨始終懷有初心?!拔覀凕h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一百年,是創(chuàng)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敝袊伯a黨又如何能在歷史性“考場”中繼續(xù)前進?因為“不忘初心,方能始終”。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路上,黨中央發(fā)出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繼續(xù)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初心指做某件事最初的發(fā)心、初衷,起著引領方向的作用。共產黨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政黨,共產主義是共產黨的理想信念?!豆伯a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第一次公開宣稱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是實現“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實現個人的自由與全面發(fā)展。追求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的宏大理想,初心和使命是相對而言的具體要求和目標。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總結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后者是宏觀層面,前者是微觀層面。宏觀指導微觀,只有理論上清醒,信念上才能堅定。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深刻理解《宣言》,從而更加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同時必須把握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以史為鑒,“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宣言》中的共產主義信念有三重維度:以資產階級為維度,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雙重矛盾,這是共產主義信念的產生根源;以私有財產為維度,分析了揚棄私有制是共產主義的實現途徑,這是共產主義信念的深刻內涵;以無產階級專政為核心,指明無產階級必須取得政治統(tǒng)治,才能消除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實現“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共產主義,這是共產主義信念的踐行保障。
第一,資本主義社會的雙重矛盾是《宣言》中共產主義信念的產生根源。
馬克思以資產階級的形成為歷史依據,分析了資產階級的重要特性:革命性和世界性。資產階級的革命性是指對傳統(tǒng)關系的破壞和對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tǒng)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薄百Y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辟Y產階級的世界性是指資本的權力結構被鋪陳到整個世界?!百Y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p>
對資產階級的革命性的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內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重要矛盾:自由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的前提是自由,因為它消除了封建社會中的特權等級關系,帶來了人們之間平等的、自由的交換關系;但其實質卻是不自由,即資本對勞動的權力支配。對資產階級的世界性的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內在于資本主義的另一重要內在矛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資產階級的形成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解放和發(fā)展,與此同時,由于生產關系的狹隘性,無法容納發(fā)展的生產力,只能以破壞的方式消滅它,于是出現了以生產過剩為特征的經濟危機。
第二,揚棄私有制是《宣言》中共產主義信念的深刻內涵。
《宣言》進一步論證了私有財產在來源和結果上都是自由的反面,從而說明揚棄私有制是解決自由與資本主義矛盾的唯一辦法。
首先,在來源方面,馬克思指明資產階級私有制不是來源于獨立的、自由的勞動,而是來源于被資本家剝削的奴役勞動?!暗牵y道雇傭勞動、無產者的勞動,會給無產者創(chuàng)造出財產來嗎?沒有的事,這種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是資本,即剝削雇傭勞動的財產,是只有在不斷產生出新的雇傭勞動來重新加以剝削的條件下才能增殖的財產?,F今的這種財產是在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對立中運動的?!?/p>
其次,在結果方面,馬克思論證了工人的極其不自由狀態(tài)。資本是一種社會權力,意味著對全體無產階級的支配?!百Y本是集體的產物,它只有通過社會許多成員的共同活動,而且歸根結底只有通過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才能運動起來。因此,資本不是一種個人力量,而是一種社會力量?!痹谌绱说脑瓌t下,全體工人沒有自由、沒有個性,因為他們被資本奴役、支配,資本才具有自由?!霸谫Y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而資產階級卻把消滅這種關系說成是消滅個性和自由!說對了。的確,正是要消滅資產者的個性、獨立性和自由?!辈粌H如此,私有財產的原則也使得工人沒有家庭、教育和民族國家。
第三,無產階級專政是《宣言》中共產主義信念的踐行保障。
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生產力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之間的不相適應而產生的矛盾,它表明資本主義的滅亡將成為必然。
首先,經濟危機導致大量生產力被破壞。“在商業(yè)危機期間,總是不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產品被毀滅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造成的生產力被毀滅掉?!逼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工業(yè)的進步,現代工人的生存條件水平卻下降了,“工人變成赤貧者,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還要快?!Y產階級不能統(tǒng)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yǎng)活它反而要它來養(yǎng)活的地步?!碑斮Y產階級喪失了自身生存和統(tǒng)治的條件時,無產階級革命的時機就成熟了。
無產階級革命不會自動發(fā)生,從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到共產主義社會,只能是由共產黨人的階級斗爭所帶來的自覺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大工業(yè)的發(fā)展是自覺過渡的前提,資產階級對工人上升為無產階級的幫助是關鍵。共產主義革命的第一步是實現無產階級統(tǒng)治。無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意味著資產階級私有制的徹底消滅,意味著階級對立的條件不復存在,隨之到來的就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宣言》的最后,馬克思堅定有力地向全世界宣告,通過暴力推翻資本主義體系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唯一手段。資產階級一定會在這場暴力革命面前瑟瑟發(fā)抖,因為他們將失去自己的統(tǒng)治。無產階級將熱烈地擁抱革命,因為“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共產主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最終實現將經由一個個具體的階段性目標而逐步達成。黨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一個個階段性任務。中國共產黨是《宣言》中共產主義信念的偉大踐行者。
第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逐漸走向成熟,最終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中國共產黨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提供了政治前提。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從此展現了新的面貌。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土地革命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中國革命由此走向復興。遵義會議之后,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中國共產黨進入真正獨立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中國實現了無產階級專政。
這一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各族人民被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統(tǒng)治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不再被奴役,而是一躍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這一勝利,指引了中國社會的未來發(fā)展方向,為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掃清了障礙,為國家的富強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前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理想提供了政治前提。正如在《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所指明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發(fā)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p>
第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中國共產黨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提供了制度保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性任務基本結束,即將開展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性任務。為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新中國成立的最初三年里,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到1956年底,農業(yè)合作化、手工業(yè)合作化、全行業(yè)公私合營都基本完成了,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帶來了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改變了過去廣大勞動人民被奴役的地位,使廣大勞動人民一躍成為新中國的真正的主人,根本性地變革了中國幾千年來固有的階級關系。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進一步鞏固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以及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人民的經濟基礎。因此,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為共產主義理想提供了制度保障。
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所評價的:“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p>
第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逐漸摒棄蘇聯(lián)模式,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曲折中前進,為中國共產黨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開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具有良好的開端,而且富有成效。當時,中國面臨嚴峻、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而且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因而其探索又是艱難曲折的。
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所闡述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蔽覀儜摽吹?,建國初期的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有著幾億人口的農業(yè)大國,其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復雜性可想而知。因而錯誤是有其客觀性的,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理想也是在吸取經驗教訓中逐步踐行的。
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現實路徑。
鄧小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者和理論先驅者。中共十二大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背景下召開的,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同中國革命一樣,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才能成功。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理論勇氣,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并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適應中國發(fā)展要求,形成了科學發(fā)展觀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
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所宣稱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引中國發(fā)展繁榮的正確道路,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p>
時代是思想之母,新時代孕育新思想。當代中國站到了歷史的新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應時代之變遷、立時代之潮頭、發(fā)時代之先聲,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靶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xù),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边@一理論匯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堅守人民主體地位,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帶領人民群眾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這一理論承載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承接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為復興中華民族筑起強大精神支柱;這一理論擔當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世界謀大同的責任,情系祖國,胸懷天下,為應對全球挑戰(zhàn)提供中國智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歷史證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chuàng)造中國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國共產黨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