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秦玲
(作者單位:湖北省民宗委)
我作為一名“80后”,是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對改革開放有著自己的體會。
1978年,我們黨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同一時期,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指導下,中斷了11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到重新恢復,從此改變了千千萬萬知識青年的命運。這其中就包括我的父親,他從湖北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考入大學,從此改寫了人生。
1982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鼓勵個體經(jīng)濟“適當發(fā)展”。我的大伯就在那時辦理了個體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在漢正街小商品批發(fā)市場干起了個體戶,短短幾年就成為街坊鄰里中的第一個“萬元戶”。與此同時,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學校,接受國家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爸R改變命運”是每個家庭的切身體會,“知識改變國民素質”是國家的長遠方略。老師說,免費義務教育是黨送給老百姓的“民生禮包”,惠及義務教育階段1.4億少年兒童。我的童年,沁潤在黨的歌聲里,書寫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故事里。
1998年,黨中央確定了城鎮(zhèn)住房的市場化改革,我國的住房制度出現(xiàn)了重大轉折。我們家也終于有了自己的產(chǎn)權房。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fā)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直至今日,黨中央始終堅持“房住不炒”的理念深入人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發(fā)展理念落地生根,發(fā)展的每一個腳步,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如今,農(nóng)民也有養(yǎng)老保險了,進城也能安家了,群眾看病又方便了,辦事不用多跑路了,退休工資又漲了……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連著黨心。要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改革開放,人民在改革中得到實惠。我深深體會到,“聽黨話,跟黨走,準沒錯!”大學期間,我正式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了班級里第一個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才能入黨,黨員必須優(yōu)秀”,這句話縈繞著我的整個大學時代。我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加入學生會、參加辯論賽、三次拿到學校甲等獎學金、考取計算機軟件設計師中級證書、被評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我希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踐行黨的宗旨。
今年是農(nóng)歷辛丑年。前不久,有這樣兩幅圖片在網(wǎng)絡上引起特別關注:一幅是1901年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滿清政府與美國等西方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另一幅是2021年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中美高層會談中強勢回應美國談判代表的現(xiàn)場。
時隔120年,兩個甲子輪回,美國仍是那個美國,但中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中國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巨大的改變?是什么讓中國從一個羸弱國家成長為一個底氣十足的大國呢?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從1998年抗洪搶險到抗擊非典,從戰(zhàn)勝冰雪災害到四川抗震救災,從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到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可控,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所進行的一切斗爭、所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百年黨史,“人民”是關鍵詞。中國共產(chǎn)黨人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鏗鏘之音,深刻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時代之問。作為青年黨員,我將時刻牢記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詞,不忘初心聽黨話,牢記使命跟黨走,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