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小教語文181 湯 點
古往今來,縱觀詩詞宇宙,有聲震千古的偉人,亦有湮沒普羅的無名氏,然而他們的詩,卻共有著超越塵世與時間的卓越品懷,在宣紙之上訴諸自身。浩瀚胸懷,既有品德高尚之標,亦有剛毅堅卓之志,更有心懷天下之向。幾千年詩詞的蜿蜒流傳,孕育了中國人獨有的思想境界與品德修養(yǎng)。引導尚在思想塑形期的小學生誦讀古詩詞,是一種民族風骨的擬塑。詩詞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是他們思想的活水之源,有助于架構(gòu)新一代青少年的品德觀。
氣節(jié),是文人精神高度的拓張,是文人度量的縱向挖掘。境界越是高深,氣節(jié)就越是厚深悠遠。南朝劉義慶言:“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高昂氣節(jié)自揮去,只留芳香漫天。小學生作為民族未來的希望,應該具有求真求實的精神,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不為世俗時弊所左右的操守。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從古詩詞中感受氣節(jié)的卓高,從小樹立堅實的操守人格,從而達到育化學子的教導之能。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暮年曹操不甘天命的豪闊壯志。曹操在動蕩腐朽的東漢王朝末年,一統(tǒng)北部中國,成一代霸業(yè)。曹操即使臨近暮年,也能迸發(fā)出銳意進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剛毅豪情。老叟尚如此,何況爾等后生?歷代江山更迭,無數(shù)志士仁人皆懷鴻鵠,但卻因人生路途之坎坷,郁郁不得志,含恨而終。百年風雨兼程,百年風華正茂。少年意氣,又恰逢盛世,自應胸中長存凌云志,大鵬展翅翱翔。我們作為教師,自應當以身作則,將古詩詞中的鏗鏘風采,根植于學生的骨骼。
君子自有氣量比蒼穹,容納山海百川。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曾言:“心曠則萬鐘如瓦罐,心隘則一發(fā)似車輪?!弊怨乓詠恚藗円恢蓖瞥鐨舛葘捄甑钠返?。胸懷寬廣往往是視野開闊的前提,因此一切志向高遠之士都必須首先培養(yǎng)大海容納百川般的寬廣胸懷,然后才能成就大海一般宏大的事業(yè)。觀氣量宏大之人,無一不有過人之瀟灑,昂闊之心胸,敬人之雅涵,令人心向往之,實為令人欽佩之品格。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亦要胸懷大量,有海納百川的闊首胸懷,能有容異之氣度,取長補短,兼采百家,做到教中有長,學無止境。此外,我們要帶領學生深入領略有關君子氣量的詩詞,從中感知那卓越風采,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學會容人之雅量,中華君子之氣度。
心懷天下的情懷,是歷代仁人志士的心之所往?!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心憂天下的卓越境界。家國,可說是華夏兒女的根骨的根植地,是理想鄉(xiāng)。家國情懷本身就是中華兒女應當堅守的情懷,早已融浸到每個中華民族兒女的血肉中,滋養(yǎng)著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心靈,不可分割。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時代責任,承載著對人民和國家舍我其誰的責任與使命,熔鑄成為夢想,成為民族的奮斗與擔當。我們在教學中,也應當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與當代社會主義愛國精神相結(jié)合,將其現(xiàn)代化、通俗化,在教學實踐中,注入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學生培養(yǎng)功成有我的奉獻精神,舍小我為大我的寬闊心胸,培養(yǎng)愛國之情,讓學生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奏響新時代青年的愛國主義凱歌。
民族的復興崛起,離不開學校對學生的教誨育人。教師的職責,不單單是為學生答疑解惑,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在教學中塑造人生三觀、品德修養(yǎng)。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化培育,成為一個正直且有擔當?shù)纳鐣?。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崛起掌握在每一個擔負大任的教師手中,而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潛移默化,方能成功。
新時代的大國青年,當首以古詩辭賦為精神涵養(yǎng),汲取品德修養(yǎng),將個人理想、事業(yè)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傲⑸碛诘?、立德于誠、立言于真、立功于實”。作為即將成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青年,更應當將自身人格塑造與培養(yǎng)下一代緊密相連,傳播古韻詩詞文化,傳播華夏文人風骨,讓他們在學習經(jīng)典文化的同時,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而為祖國培養(yǎng)一批格局開闊、心胸遠大、志向雄立的接班人,為華夏之崛起助力,為民族之復興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