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沂濤中心小學 陳 光
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是新課程標準對教學質量改革的一項新要求。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將教學適當生活化也能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語文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恰恰能起到引導學生理解復雜概念,熟悉相關知識,靈活運用語文技能,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結合。小學階段,許多學生面對寫作任務時常常不知如何下筆,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上缺乏興趣、不愛寫作。但是,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猶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苯處熢陂_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進行取材。例如,在寫景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回憶:“同學們,大家有沒有旅游的經歷、外出游玩的經歷?你印象中最美的地方是哪里呢?”借此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回憶進行梳理、篩選,從中挑選出最喜歡寫、最有內容寫的題材。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體會到語文寫作所具有的這一記錄生活的作用,也能感受到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筆下的快樂,從而獲得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課堂氛圍的打造方面切入,利用情境教學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帶動學生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例如,在《大自然的聲音》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名叫《大自然的聲音》的音頻,讓學生在鳥兒清脆的啼叫聲、隱隱約約的風聲以及逐漸加大的雨聲中感受自然,創(chuàng)設自然意境。然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展示一些與自然相關的圖片,并請學生結合音頻內容想象自己正處在這樣一片清新、美好的環(huán)境中,投入教師所創(chuàng)建的情境中來。然后,再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結合剛才的音頻與圖片進行理解。在這樣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始終保持集中,學習興趣也才能得到激發(fā)。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與趣味化是小學階段教學優(yōu)化策略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原則,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來提升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識字教學中,學習《繁星》這一課的新漢字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先帶領學生讀,再帶領學生寫,最后向學生介紹漢字釋義。然而,這樣略顯機械化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借助“字符動畫”這一工具來豐富教學活動。在字符動畫中,屏幕上首先會出現(xiàn)該字符的部首或第一部分,教師點擊一下鼠標則出現(xiàn)下一部分,再點擊,再出現(xiàn),直到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字符。這樣一個類似于“積木”“拼圖”的動畫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也不是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優(yōu)化就可達到的。筆者認為,在激發(fā)、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關注課下作業(yè)等拓展活動的優(yōu)化,通過多樣化、豐富有趣的拓展活動來進一步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聽聽,秋的聲音》的學習中,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常常是利用抄寫、朗讀、背誦等方法復習課上所學內容。然而,這樣枯燥的課后作業(yè)并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反而容易使得學生因為作業(yè)負擔過重或是作業(yè)單一乏味而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情感。因此,教師可以開設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感受語文、喜歡語文。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后扮演“小教師”的角色,將課上學習到的秋的知識教授給自己的家長或弟弟妹妹;也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后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收集其他季節(jié)的聲音,在下一次課上進行分享等等。
在更多樣、更新奇的課后作業(yè)中,學生非但不會對此產生抵觸情感,還能在這些有趣的體驗中收獲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獲得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教學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幫助學生體會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語文學習興趣;從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入手,引導學生置身于語文學習中,多方面、立體式地感受語文的更多魅力;從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入手,打造內容豐富、新奇有趣的趣味課堂;從課外拓展活動的優(yōu)化中入手,布置形式多樣、更具趣味的課后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