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重要基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建成教育強國”列為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重要目標,令人振奮,催人奮進。建成教育強國,首先要強在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辦好中國的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xiàn)代教育。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堅持中國道路。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都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我們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就必須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打上“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使之成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
建設教育強國,必須立足中國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f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辦的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教育,教育發(fā)展還不充分也不平衡,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教育改革發(fā)展必須要立足我國國情,實事求是,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建設教育強國,必須體現(xiàn)中國特色。中國教育思想源遠流長、豐富深厚,涌現(xiàn)出眾多享譽中外的教育家,產生一大批世界教育名著,培養(yǎng)熏陶了無數仁人志士。建設教育強國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但不能“言必稱希臘”,生搬硬套國外模式。我們要與其他國家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更要傳承創(chuàng)新中國優(yōu)秀教育思想,做到“繼承而不守舊,借鑒而不照搬”。在遵循世界教育發(fā)展共同規(guī)律的基礎上,總結中國教育經驗,形成中國教育模式,提供中國教育方案。
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服務中國發(fā)展。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與國的競爭日益激烈,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都離不開人才培養(yǎng)。中國高鐵、核電建設、5G技術、共享經濟等領跑世界的背后是大量人才的支撐。同時,要實現(xiàn)“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更加離不開教育。所以,我們要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加強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培養(yǎng),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