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智娟
(南京傳媒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2)
如今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開放自由的時代,隨著網絡、政治、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為了滿足不同國家文化交流的需求,就需要依靠語言翻譯實現(xiàn)文化互動。因此,外語翻譯教學至關重要,可以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翻譯人才,促進不同國家文化交流。只有樹立跨文化意識,了解語言翻譯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內涵,才能準確翻譯和傳達出語言精髓。所以高校英語翻譯教育要注意從文化視角提升學生翻譯能力。
逆向思維在英語翻譯中是常常會運用到的一種方法,只有學生充分掌握逆向思維翻譯方法,才能更加靈活地學習英語,下面就具體分析兩種比較普遍的逆向思維翻譯方法。第一,省略翻譯方法。省略翻譯法的作用主要是基于英語翻譯的實際需求,將一些多余的詞省略掉,在不改變原文大意的情況下,在英譯漢和漢譯英中靈活運用逆向思維進行原義逆向補充,并且還需要注重翻譯內容和語言體系的表達習慣,保障二者的一致性。比如在英譯漢過程中,英語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將原文省略掉的內容先找出來,進行補充,然后靈活分析句子整體大意,以此來提高翻譯的精準性。第二,正反轉換翻譯方法。正反轉換翻譯方法是為了應對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思維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等特點,合理運用正反轉換翻譯方法,以此提高翻譯的準確度。
例如:對于英語國家的人來說,他們在表達肯定或者反對意見之時,會以直接的方式來表達個人的想法,但是中國人在表達肯定或者反對意見時,常會以委婉的方式來表達?;谶@樣的文化差異,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這一點,只有掌握了不同點,才能更好地把握英語翻譯的方向,有效轉換語言體系。所以,教師要在翻譯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面對正反向轉化問題,比如:If it rains at the Beidaihe scenic spottoday, volunteers willstand in lines with umbrellas to keep tourists dry.“如果今天北戴河景點下雨,志愿者將為游客打傘,以免他們淋濕?!痹谶@個句子翻譯中,并沒有將dry的“干燥”之意翻譯出來,而是站在作者情感表達的立場上進行翻譯,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翻譯的精準性,同時也按照漢語語言的表達習慣呈現(xiàn)出來。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促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實施需要做好統(tǒng)籌兼顧的管理工作,完善好教學硬件設施,為英語翻譯教學提供充足的條件。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tǒng)教學單一化模式,熟練應用智能教學設備完成英語翻譯教學實踐,借助信息技術來掌握教育資源,了解不同翻譯內容背后的文化根源,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翻譯水平。如果缺少文化內涵和背景的了解,難以真正掌握英語翻譯精髓和提升翻譯水平。比如black dog,按照字面意義直接翻譯為“黑狗”。但是在英語文化背景中,black dog還有抑郁癥的意思,這一層含義主要來源于丘吉爾的一篇演講,其對這個詞賦予了新的內涵,如果缺少對文化含義的了解,只是按照字面含義進行翻譯,便難以準確表達翻譯內容的實質。所以,在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教師需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思維,通過信息技術,搜集大量英文原本閱讀材料,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從不同閱讀文本中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區(qū)域文化的特點。
以英文小說為例,教師通過搜集有關《呼嘯山莊》《簡·愛》等文本資料,以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英國19世紀初期的社會文化背景,或者通過關注英文學習網站、購買紙質書籍、下載《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等新聞資料,隨時了解最新英語文化資訊。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跨文化學習氛圍,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英語文化和語言習慣。而且小說這種文體也可以讓學生有興趣閱讀下去,在思考和閱讀中,逐漸提升英語翻譯能力。如果學生對英漢文化了解不足,面對巨大的文化習俗差異,難以準確把握英語翻譯內容,所以,教師的引導和教學方式十分重要,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例如:英語國家和漢語國家的餐桌禮儀差異,即“Keep quiet while eating, or two neighbors can communicate”。如果學生對餐桌禮儀了解不夠,就會對其產生不理解,認為英語國家的人都不愛接待客人,對此產生誤解。因此,學生要充分關注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將其看作是促進文化交流和提升英語翻譯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從英語思維出發(fā),掌握多元中西方文化知識,對于翻譯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的習俗文化、歷史背景等概念都有所了解,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才能在翻譯課堂中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建立翻譯思維模式。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對翻譯的興趣和學習基礎,轉變學生翻譯認知思維,靈活設置教學內容。從英語與漢語的課程特點來看,教師需要先幫助學生明確漢語學習思維與英語學習思維的關系,讓學生在了解不同語言課程特點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語言綜合能力。英語學習需要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并且結合漢語與英語文化差異性,不斷從實踐學習中積累翻譯經驗和技巧表達。
以漢英文化差異特點作為翻譯的切入點,對其進行合理利用,站在文化視角翻譯原文大意,不斷提升自身翻譯的精確度,這一點和逆向思維翻譯法有相同之處。而站在文化視角,加深對翻譯原文的理解,則更加全面。一般在英語考試閱讀題型中,基于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完成理解文本、解答閱讀問題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學生對文化攝入不足,不管是對漢語詞匯的理解偏差還是對英語文化表達習慣的陌生,都會導致學生在翻譯時出現(xiàn)錯誤情況。最常見的翻譯問題就是出現(xiàn)中式英語,其問題在于學生對于英語表達習慣和文化知識了解欠缺,比如:在大學四六級翻譯中會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翻譯內容,很多學生就把“泰山雄偉壯觀”譯成“Mountain Tai is big”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譯。顯而易見,這是學生基于漢語文化思維表達習慣進行翻譯的,所以,學生對于漢語文化背后的含義和英語語言還沒有找到轉換關系和切入點,翻譯自然會出現(xiàn)差錯??傊?,漢語表達是比較抽象和含蓄的,而英語是比較直接和具象的,學生只有找出漢英文化之間的差異,轉變思維認知模式,才能不斷提升翻譯能力。所以,將認知翻譯思維應用在翻譯教學中,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對英語國家各類文化的了解,還可以準確表達英語。因此,教師要在課程開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彌補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
現(xiàn)階段,翻譯教學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是制約我國翻譯人才培養(yǎng)事業(yè)的瓶頸。翻譯課程教學自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師的角色和任務也區(qū)別于大學英語,教師不僅需要承擔起教學中知識傳授的角色,而且需要引導學生將翻譯學習和翻譯行業(yè)接軌。所以,高校之間可以展開翻譯教師的交流研討會,針對高校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突出其培養(yǎng)目標,并科學把握翻譯市場的導向和相關要素,立足于整體把握翻譯教學的發(fā)展。為此,可從兩方面展開:第一,高校間可以定期舉行翻譯學術研討會,為翻譯教師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融入多方教學經驗和想法,切實確立可行的教學模式,只有教師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才能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第二,改進翻譯教學方法。從這一層面看,一方面教師可以將翻譯練習與閱讀理解相結合,讓學生從閱讀理解中,選擇具有翻譯代表性的句子,以此檢查學生對翻譯知識和技巧的掌握情況,并向學生講解英語直譯、意譯、引申和褒貶、增詞法等,結合學生翻譯的句子進行相應修改和評價,使其找出翻譯問題,加以修正;另一方面是通過英漢對比,掌握不同語言體系的差異。如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漢語表示“城鄉(xiāng)差別”。英語常用連詞、介詞來表示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但是漢語很少會這樣表達。
綜上所述,英語翻譯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思維,強調英語的實用性技能,在實踐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利用,搜集一些相關英語學習資料,并對其進行嘗試翻譯,感受不同語言體系下的文化差異特點,了解和注意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翻譯誤差和文化誤解,同時,還應在翻譯中運用逆向思維方法,搭建不同語言之間交流的橋梁,提高翻譯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