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市金鳳區(qū)第三小學 王冬梅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不斷將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借此將學生的語文興趣徹底激發(fā)出來。傳統(tǒng)教學理念逐漸難以適應現代教學任務。隨著現代教學思想的不斷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逐漸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這就要求教學工作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高效教學課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要以多種教學形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暢所欲言,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語文知識中大膽猜想,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運用語文知識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口語交際,每個人都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這就需要與人進行口語交際??谡Z交際是我們在生活中體現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最好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要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需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口語訓練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借此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小學生年齡小,可能連一些詞匯的讀音都掌握不好,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小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的特點,幫助學生正確讀寫詞匯,從夯實學生基礎做起,一點一滴地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要下雨了》這一課時,學生對于下雨天都較為熟悉,都能說出下雨天以及下雨前后的一些特點。但是卻對于課文中介紹要下雨的一些詞匯比較陌生,讀音不準確。于是我為學生讀出正確的發(fā)音,帶領學生大聲朗讀,在領讀之后,鼓勵學生互相為對方講講要下雨時小動物的變化。于是學生開始像講故事一樣,互相為對方講述要下雨時的一些特點,如燕子飛得低了,魚兒游到水面上來了,等等。在這種自然的口語訓練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缺乏一定的經驗,對涉及一些語文知識難以理解,為了幫助學生投入到學習之中,教師一定要想辦法讓小學生開口說話。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角色互換,營造輕松歡樂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令小學生感到羨慕不已,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喜歡展示自己。如果教師能夠與學生互換角色,教師坐在學生的位置聽課,學生在講臺上進行講解和分析,就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當老師,會積極預習即將所學的知識,通過反復閱讀和自己的理解,大膽嘗試講解課文。教師要客觀評價,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對學生的講述結果進行教學評價,不僅將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還能增加學生的興趣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在課上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組織好語言,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述出來。學生在講臺上可以盡情發(fā)揮,以多種表現形式來呈現。小宇在講的時候用上了自己個性化的語言,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分享給同學們;小明在講解的時候要求同學們提問題,他為大家逐個解釋;小琪在講解的時候找來了一個花瓶和一雙筷子,里面放入水,又準備了一些石頭,給同學們繪聲繪色地描述課文內容,并親手做了烏鴉喝水的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了課堂互動性,學生在歡快的狀態(tài)下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語文課堂讓學生主動說,不僅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目標,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加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頻率,從而落實了小學語文課堂“說中學”的教學模式。
小學階段學生學好語文,對于今后的成長進步具有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結合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fā)現,小學語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方式方法,積極尋找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其語文精神品質,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優(yōu)秀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