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吉林省柳河縣第九中學 吉林 柳河 135300)
歷史作為一門文科,在許多學生的潛意識里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記憶,這使得他們在學習當中倍感吃力,降低了學習興趣,這讓歷史教學的工作開始趨于邊緣化,其實歷史課堂并不是缺少魅力,關鍵是沒有合適的方法吸引學生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因此,教師在教學前,要充分地做好構建課程結構,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歷史教學。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進一步了解歷史文化,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現就對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展開如下討論。
初中學生需要了解,他們獲得的知識是自己的,他們還需要了解歷史能力,幫助他們發(fā)展推理技巧并增強他們的責任感。通過班級調查來看,學生有這幾種理由:我沒有固定的時間學習;我想學習,但我沒有自控能力;我喜歡一點,看一點就行了。事實上,大多數學生還是想要學習歷史知識的,但需要通過有限的自我控制,才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在缺乏家庭教育的現代教育體系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2.1 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的最佳驅動力,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但是歷史本來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再加上一些教師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古板,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在滲透趣味元素時要注意關聯(lián)學習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例如:在學習《開元盛世》一課時,我們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杜甫有一首詩說‘憶昔開元全盛日’,描述的便是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的景象。那么大家知道這時期是哪位皇帝在位呢?”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所了解唐玄宗,這時學生的情緒馬上被調動起來,對于接下來課程的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2.2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初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教授學生簡單的歷史知識。在新課改下,學生是老師一切教學目的的出發(fā)點也是落腳點,教師的一切教學目標都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學生塑造成一名高素質人才。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應該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這要求老師除了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識內容之外,也要弄明白在歷史課堂上所需要的現代科技技術。首先,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緊跟現代科技不發(fā),熟練掌握初中課堂上所涉及的相關科技技術。舉個例子來看,教師要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應該弄懂多媒體在課堂上有哪些基本的應用技術,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師的職業(yè)技能。其次,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樹立學習觀念,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容量,在課堂上不能死板教學,要讓課堂活起來,讓課本知識活起來,要讓學生學習完知識后可以靈活運用到生活中來,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自身要有清晰的歷史知識框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fā)散,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不斷提升個人素養(yǎng),滿足現階段社會的要求。
2.3 開展小組合作。在初中時期的教學模式中,離不開小組合作這種教學方式,開展小組合作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之間相互探究能力,還可以促進他們團隊意識。在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歷史學習掌握程度以及個體差異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組合作,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取長補短,互相激勵,并主動參與課程學習歷史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授七年級上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這部分內容時,首先組織學生共同探討“什么是分封制”這一問題;其次再把學生按照歷史學習程度不同劃分成幾個小組,合作小組內成員結合課本知識,進行詳細的探究問題及答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不斷地指引學生,利用比較方法或者圖像方法來理解一些難以學習的教學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2.4 利用多媒體技術。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fā)展,教學模式的開展越來越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歷史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效結合,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新型的、適當的教學方式,便于激發(fā)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歷史課程內容以圖像、聲音、文本、幻燈片等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從而促使學生對歷史問題的探索與研究,進一步提高歷史的教學效率。
例如,通過學習人教版的七年級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在講解《北方民族大融合》時,可以先將相關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出來,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民族融合,并掌握民族大融合的概念。學生在自學前通過觀看多媒體,有助于幫助他們清理自學障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歷史文化知識,還能夠使他們熱愛歷史這門學科,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積極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時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有讓學生普遍接受歷史的實用性才能夠更好的開展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只有從自主能力的提高開始,才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歷史的好習慣。最后培養(yǎng)興趣是學生專注學習歷史的不二法門,積極調動歷史課堂的氛圍,會使課堂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