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鵬
(吉林省梨樹縣實驗小學 吉林 梨樹 136500)
數學知識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一項重要知識,在社會生活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要想解決這樣的數學問題就需要小學生具備良好的解決問題思維能力,而小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該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伴隨著新課改以及核心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推動,小學數學的教育模式以及內容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讓小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已經不再是最終的教育目標,人們更加希望通過小學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方面的思維以及綜合能力素養(yǎng),如果學生能夠在該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其在往后的數學科目學習過程中會取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本文就以此展開相關的研討。
對于在新時代下發(fā)展的小學生來說,應該讓其接受更符合時代性的教學內容,而現代化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因為就數學教育來說,其本質就是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出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通過運用這方面的能力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數學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小學教育中,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主要就是通過使用應用題等類似題目來讓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的提高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途中反復實踐數學理論知識,并且還能夠逐步的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
2.1 固化思維影響教學成效。雖然說當前我國社會的小學教育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教學水平,但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仍然會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固化思維就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這種固化思維一般體現的教師的教學方式當中,一些教師由于長期使用的同一類教學方式,從而使得自身的教學思維固化,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往往會以套路的方式進行生搬硬套,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的死板,不具備較高的實用性。解決數學問題是一個考驗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這期間需要學生調動各方面的思維感官能力來尋找解決問題的信息以及線索,這也就表示這對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固化思維的教學方式顯然是影響教學成效的。
2.2 學生意識不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由于小學生的各方面學習能力還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在學習意識方面還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概念,一些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并不清楚自己為什要學習數學,因此也就無法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極度的依賴他人以及教師,自我解決問題能力極其匱乏,這顯然是不利于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成長的,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學生沒有在思維層面想成自我學習意識,從而也將導致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1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由以上所提到的,讓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鍛煉其數學思維,達到能夠解決問題的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注重該方面的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小學生從被動的聽講狀態(tài)中轉變?yōu)橹鲃拥膶嶋H操作狀態(tài)當中。這就需要教師去主動的引導學生去進行實際操作,如在進行加減法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課本放在一起,讓學生數好課本的數量,然后讓其他同學拿走或添加課本,以此來代替加減的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實現對加減法知識的掌握。
3.2 教材設計貼合生活,加強應用。對于小學生來說,學術上的數學問題對于其來說過于死板,不利于學生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就需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如把教材內容設計的更加貼合生活,豐富生活化的內容,加強應用。這樣的教學內容改動將會更加適合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尤其是在解決問題方面會有較大的提升,因為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更加容易得到學生的關注,學生在理解起來也會更加輕松,綜合這些因素,就可以讓數學教學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從而完成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目標。而要想實現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對當前的課本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同時還要善于觀察學生的生活,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機結合,豐富教學中的生活化氣息,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讓小學生具備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是完成當代小學教育目標的重要步驟之一,教師要在教學當中去注重自身的教學問題,通過學習新型的教學內容、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來擺脫固化的教學思維,勇于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加強生活與教學的結合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