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李建春
教師要依托教材,豐富課程資源,通盤考慮單元內容,整合閱讀內容,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獲得自己的閱讀體驗,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教師要以開放的眼光重組教材,以多樣的方式拓展教學,引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研課標,挖掘訓練重點,并制定出恰當?shù)哪繕?。如在學習部編版四下第四單元內容時,教師圍繞“我的動物主題”設計目標為“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能“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關心小動物,忠誠地與動物做朋友”。教師帶領學生研讀課文,要抓住關鍵字詞揣摩、抓住重點句子體會,通過自讀自悟,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教師的講解要做到“精”,學生會的不講,講了也難以掌握的也不講。教師在講授之前要研判學情,通過課前檢測等方式預判學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重組,這樣才能把握重點,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教師要針對單元教學的目標,科學地設計導學單,讓他們透過文體,去品味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在學習《貓》這節(jié)課內容時,教師設計導學任務如下:通過預學認識本課中的生字詞,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作者筆下寫了三個特點不同、命運各異的貓,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內容;從來歷、外形、性格、地位等方面說說三只貓的生存狀況。學生要能有感情地朗讀失貓之痛的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教師要準確地解讀目標、剖析教材、篩選內容,從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有條理,閱讀活動變得更高效。
教師不滿足于教材既定的主題,還要深入挖掘,對主題進行細化、補充,這樣會更易于被學生所理解。對于同一主題單元的語篇,在寫作手法、表達技巧等方面也會有差異,他們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盡相同?!敦垺芬燥L趣語言寫出貓的性格,《母雞》塑造“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白鵝》以對比的手法寫出了白鵝的高傲。教師要加強對比,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內涵。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引,為他們選擇恰當?shù)闹黝},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要篩選出學生感興趣的閱讀主題,讓他們通過閱讀掌握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進他們對內容的理解。
傳統(tǒng)的主題閱讀方式單一,教師重技巧輕感悟,學生的閱讀量明顯不足,教師要依托單元主題,讓不同的文本加以整合重組,從而能促進學生理解與鑒賞能力的提升。課文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學生能從閱讀中習得知識、掌握方法,能獲得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部編版六下第一單元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民俗”為主題,《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等文章以不同的體裁、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節(jié)日風俗,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教師可以用媒體、故事、童謠等方式導入,刺激學生的感官;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將學生輕松地融入課堂。教師播放動漫童謠,以通俗的語言說說北京過春節(jié)是什么樣子。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整體感知文本,說說作者寫了春節(jié)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說說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通過閱讀,能感受春節(jié)“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感知“年的味道”,有“爆炸的味道”“香甜的味道”“開心的味道”。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研讀文本語言,理解文本的內涵,體會作者寫作的技巧,才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形成豐富的體驗。教師要圍繞主題而提問:臘八的時候,人們都在做些什么?他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情嗎?教師進一步擴大提問的范圍,教師問:除夕時人們要做些什么?除夕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最后,教師讓學生去搜集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習俗,并與學生交流,感受過年的氣氛,從而能深化對主題內容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閱讀、思考、感悟,并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內容,豐富閱讀主題,能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