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虎丘教育集團虎丘實驗小學校 湯燕星
“本位”語文最本質(zhì)的特征就是實踐,此外,還有四個“指向”,指向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語言實踐、指向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語言實踐、指向?qū)徝黎b賞與創(chuàng)造的語言實踐、指向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言實踐。
語文課堂,不僅應該讓學生習得語言,還要讓他們提升人文素養(yǎng),做一個有思想、有情懷的人。文本只是學生和文本作者對話的一種載體,如何多角度理解文本,則由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自身感悟能力等多種因素決定。語文課堂一定是有深度的課堂,語文教師的教學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文字上。當然,要扎根于語言文字,同時,也要“文道結合”,引導學生提升精神世界。在語文課堂中感受情意的熏陶,于“潤物細無聲”中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學生通過觸摸語言文字,感受語言的溫度,精神世界豐富了,他們就會感到充實,感到滿足,有了這樣的積淀,相信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也會更陽光、更堅定。
人文素養(yǎng),即文本的語言價值外延視角。被選入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質(zhì)”指的是文章的內(nèi)容與情感,我們透過語言文字,最終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價值觀。我們要透過文字表面,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語文不僅僅是語文,要讓語文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考社會、思考人生的方式。例如,教學《臥薪嘗膽》一課,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同時更要理解體會勾踐發(fā)憤圖強、堅持不懈的精神;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性。
現(xiàn)在的課文以單元歸類,有些單元都是寫人的文章,讓我們學習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zhì);有些單元都是寫景的,我們可以在感受語言文字美妙的同時,感受作者對此情此景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有些單元是寫物的,我們可以由物及人,領會作者托物言志所言的“志向”;有些單元是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可謂小故事中蘊含著大道理;有些單元是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聯(lián)的,引導學生要深入生活,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美好……
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的,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有一定的人文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文思想是很有必要的,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學習,更是一種思想境界的提升。例如,學習《愛之鏈》一文,愛心的傳遞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延伸,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良好品質(zhì);《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文中的老人生活態(tài)度積極樂觀,豁達灑脫的性格特點值得我們玩味;《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表面在寫樟樹,實則借物喻人,借樟樹的美好品質(zhì)歌頌宋慶齡的高尚品質(zhì),引導學生學習名人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魅力。
此外,教師一定要耐心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意志品質(zhì),即尊重、責任感、勇氣、堅持等等。例如,《天游峰的掃路人》,學生能夠從老人爽朗的笑聲中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愛,體會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理想的風箏》一文,學生能從劉老師身上學會他熱愛生活、愛崗敬業(y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師重視人文價值的引導,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種人文情懷,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有人文情懷的人,有敬畏之心、有高尚理想和追求的人。例如,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學生可以跟隨作者細致觀察,從而感受人與鳥和諧相處的快樂,這一單元以“觀察”這個主題編排教材,在觀察大自然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導學生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教師要善于營造特定的氛圍,讓學生在靜思中入情入境。這些具有人文價值的東西不應該是老師直接講出來的,一定要讓學生反復玩味語言文字后自己體會出來,只有學生自己感受到了,才有價值。語文教學中還有許多滲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們可以發(fā)揮課文本身固有的素材,也可以補充拓展適當?shù)牟牧?,在學生心靈上播撒人文價值的種子,逐漸“滲透”,有機地進行人文教育。例如,《三顧茅廬》《公儀休拒收禮物》這樣的文章,通過描述古人的相關事跡,告訴我們?yōu)槿颂幨赖牡览砗凸湃藗ゴ蟮娜烁瘢龑W生向傳統(tǒng)文化致敬。總之,教師要善于挖掘字里行間蘊含的人文價值,給予學生精神的熏陶。
小學語文文本有不同體裁,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閱讀體驗。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文體、語言、方法、人文四個視角出發(fā),不僅要考慮語用,更要考慮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學生的思辨力,讓學生徜徉于語言文字的魅力中,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讀書是為了明理,讀書也是為了從自身視角出發(fā),放眼社會,心懷理想,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把所學內(nèi)容放到理想情懷的實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