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國
(大連外國語大學 遼寧大連 116044)
首先,體育鍛煉是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當今時代,優(yōu)化和發(fā)展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符合時代的要求及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更加有利于高校的體育教學建設工作。其次,積極加強大學生休閑體育教育,能夠讓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協(xié)調的狀態(tài),是和諧校園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另外,休閑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人們要對休閑體育類項目進行深刻理解,對休閑體育項目和健康生活狀況的認知不斷提升。人們逐漸認識到休閑體育教育對于學生、學校、社會家庭等各個領域的重要價值和推動意義[1]。同時,健康中國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整體性的戰(zhàn)略部署,促進各個高校有效開展休閑體育教育,能夠在全民范圍內形成一股注重休閑、積極向上、強化鍛煉的風潮,能夠有效推進國內休閑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首先,健康休閑體育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大學校園中各種各樣的休閑活動,能夠使學生身心處于舒適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靈感。其次,科學的休閑生活能夠保障高校校園秩序穩(wěn)定。最后,休閑活動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誠信友好,讓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得到提升,而且還可以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進而形成一種和諧向上和文明進步的氛圍。
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充裕的自由時間是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前提。通過相關問卷調查和實際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階段大學生可用于休閑體育的時間還是比較充足的,而大部分的大學生將休閑時間大多用于玩游戲、看視頻、看書、旅游、聚餐、睡覺等內容上,很少有學生能夠將自己的休閑時間用于體育鍛煉和健身上。
學生對休閑體育的了解不夠全面,對休閑體育教育足夠了解的大學生占比較少,甚至有些大學生完全不了解休閑體育的概念。這是因為我國部分高校對休閑體育教育的宣傳工作沒有加強,學生也沒有對休閑體育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
另外,學生可參加休閑體育的形式較少且參加頻率較低。雖然很多學生有參與學?;顒拥囊庠概c想法,但大部分學校舉行體育活動的種類較單調且頻率較低,這就無法讓很多大學生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的需求得到滿足[2]。
要堅持以人為本,實行快樂教育的思想理念,主張體育技能與技巧的傳授為主要立足點,追求更加全面的體育效果,并挖掘學生潛在能力。需要將休閑體育教育理念融入教學當中,豐富教學內容,合理拓寬學生可選空間,讓課程內容變得更加多樣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和選擇。高校中的體育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加強自身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提高休閑職業(yè)素養(yǎng),要以自身實際行動去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當中,并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
由于部分高校學生并沒有認識到休閑體育項目給自身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因此學校應當抓緊對相關校規(guī)、政策、文化的制定和宣傳工作,讓廣大學生充分了解體育的功能以及休閑類體育項目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且健康的休閑體育鍛煉觀念。學校在這個過程中也應當有效提升高校休閑體育的管理與指導性服務。在高校內部開展休閑體育教育及相關活動,離不開學校高層高校的管理與指導性服務,校領導以及相關政府機構應當給予相關教育活動足夠的重視和指導。例如,可以在校園內部構建高校休閑體育組織、社團,充分發(fā)揮相關組織機構的主導作用。另外,還可以在校園內部設立專門的休閑體育文化指導站,以便于在實際活動開展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加專業(yè)性的知識性指導[3]。還可以聯(lián)系校外的休閑類體育俱樂部和相關體育協(xié)會,尋求更加具有專業(yè)性的幫助和指導。最后,應當充分研究健康中國的相關教育政策與背景,在學校內形成自上而下的休閑教育認知體系。
在基礎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加強硬件建設與管理,優(yōu)化體育教學外部環(huán)境,這就需要高校對原有體育設施功能進行及時的更新與擴大,要鼓勵新時代高校體育休閑教學目標的努力實現(xiàn),讓大學生在短時間內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體育意識與習慣。對課程教學進行建設時,對學生參加休閑體育活動中的各種需求要進行全面調查,并完全掌握相關的知識,了解當前流行的及學生喜歡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綜合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要選擇編制內容較為豐富的休閑體育活動教材,并結合不同形式的休閑體育活動,建設與社會實際需求相應的休閑體育課程教學體系,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休閑體育活動所具有的文化氣息,從而讓其高品味文化追求及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另外,在課程效果的評價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反饋信息尋找學生所感興趣的項目,并判斷這一項目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進而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指導[4]。
學校在進行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拓展休閑體育教育路徑,讓整個教育貫穿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知識文化教育中融入休閑體育教育,促進休閑體育教育項目與其他學科和知識的有效融合,構建多樣化、多形式的授課環(huán)境,這樣有助于多方面提升學生對于休閑體育的認識程度和學習積極性。另外,有效促進知識文化類課程與休閑體育教育學科的結合,還能夠完善學校的整體課程結構,引導學生通過休閑體驗來獲得更多的快樂與幸福,以此促進校園內休閑體育文化氛圍的形成,并且提高學生的生活認同感和心理幸福感。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各個學院的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為學生傳播休閑體育活動的意義、魅力、價值,以便于做到知識教學與體育教學的有效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員也逐漸認識到了參與休閑體育項目的積極意義,因此,學校可以結合周邊群眾對于休閑體育項目的認知情況來進行相關研究,分析大家在休閑體育活動和相關項目開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基于此,應對全民健身理念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積極調動社會、家庭等人力、物力方面的資源,并利用校內各種媒體優(yōu)勢,營造校園休閑體育健身氛圍,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作為全球化的一個趨勢,資源共享可以為學校、社會和家庭提供優(yōu)質的資源互補,所以高校應該利用課外和校外環(huán)境,為大學生開辟出休閑體育教育空間,讓高校、家庭與社會相互配合,實現(xiàn)對學生正確休閑體育態(tài)度、行為和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
學校應該有效結合學生的實際體育健康素養(yǎng)和對休閑體育活動的認知程度,改善并調整相關教學策略,組織學生與周邊群眾開展互動性和趣味性的休閑體育活動,引導大學生借助自身的休閑體育意識,對周邊的群眾產生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構建和諧的休閑體育活動氛圍。而高校休閑體育活動教育與社會層面相接軌的教育模式,也能夠有效利用學校周邊的場地、設施功能和體育類資源,促進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開展和優(yōu)化,令社會中的休閑體育資源在高校整體休閑體育項目及發(fā)展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起重要的促進作用[5]。
休閑體育教育是高校文化和體育文化兩者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過程,其中涵蓋了全體師生在體育實踐中共同營造出來的文化現(xiàn)象。科學合理地開展休閑體育活動,可以讓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得到豐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對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作用,而和諧校園文化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有利于大學生主動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當中。而作為高校體育文化的重要部分,大學生休閑體育需要經過整合改革和創(chuàng)新等階段,積極推動校園精神文明和師生和諧文化氣氛的建設工作[4]。因此,體育教育活動與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開展休閑體育活動,能夠讓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活動意識和學習習慣,更加有利于提升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我國幅員遼闊且地域廣泛,不同地區(qū)的高校所具備的地域性特征和社會自然特征也不相同。而休閑體育類項目歸根結底是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類活動項目,結合實際情況可以得知,不同的地區(qū)所能開展的休閑類體育項目及相關服務也有所不同。因此,各個高校在開展具體的校園休閑體育活動時,可以結合學校所處的位置以及周邊環(huán)境來進行合理調整和規(guī)劃,盡量立足實際、實事求是地組織校內師生參與到適合當下環(huán)境背景的休閑體育活動中。例如,對于一些平原偏遠地區(qū)的高校,地勢開闊且空氣清新,適合開展馬拉松長跑類的休閑體育項目;而對于一些處于城市中心的高校而言,由于場地有限,且周邊車水馬龍、人口密集,因此,適宜開展一些諸如籃球、網球、羽毛球等室內性的球類休閑體育項目[6]。
另外,對于一些具有當?shù)仫L土人情與特色文化的高校而言,可以結合相關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當?shù)貍鹘y(tǒng)服飾、傳統(tǒng)體育項目等來組織學生開展相關休閑體育活動。例如,對于閩西地區(qū)的一些高校而言,當?shù)貏濤堉邸⑽椠?、舞獅、武術等傳統(tǒng)的民族體育項目均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而在學校內結合適宜的環(huán)境和資源開展以上類型的休閑體育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既能夠有效鼓舞全校師生參與到學校組織的休閑體育活動中,也能夠深化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文化傳承意義,幫助大家充分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及傳統(tǒng)休閑體育項目的魅力。
綜上所述,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休閑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并加大休閑體育教育的宣傳力度,從而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休閑體育教育活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