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 沭陽 223600)
在孩子們幼小之時就播撒良好生活習慣的種子,對于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教師應因人而異,注重一個“變”字;角色體驗,注重一個“境”字;家校共育,注重一個“合”字。唱響唱好這樣的“三步曲”,良好生活習慣的日漸養(yǎng)成就在情理之中,孩子們以后人生路上的精彩、豐盈和美好也在情理之中。
曾有專家言:“每一個小孩都是原創(chuàng)?!彼^“原創(chuàng)”是指孩子的個體性、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既然強調(diào)“原創(chuàng)”,那么,整齊劃一對待學生的做法就是應該予以摒棄的,“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應有之義。的確,每一種習慣背后都“站著”孩子的思想或家長的影子,都有不一樣的緣由。教師應深入孩子們的內(nèi)心深處,深入更多真相的深處,找到可以突破并切實改進的切入口。比如,一個小學生太懶了,輪到他值日,胡亂掃幾下地就完事了,地面上都還有很多紙片;擦黑板時東一下西一下,很不徹底;讓他擺桌椅,東倒西歪,很不整齊……事后了解到,在家中他什么也不干,從未自理過任何事情,既無家務經(jīng)驗,也無家務技巧。面對這樣的學生,不能用對待其他人的方法去教育他,而是“一對一”進行談話、調(diào)整、啟發(fā)等等。無疑,改變這個孩子,應該從改變他家中的生活習慣入手。更多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后天形成的——桌子上亂刻是因為校外到處張貼的小廣告的“示范”作用,座位里面藏有數(shù)量可觀的小吃是因為家長本就是個“吃貨”,學習用具總是丟三落四是因為從小就不是自己整理而有人代勞的結(jié)果……深刻挖掘每一種不良生活習慣背后的深層原因,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注重一個“變”字,使之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應該成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個基本視點。
時下,嚴詞呵斥、直面批評、單向灌注,仍然是部分教師在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的常態(tài):“指望你變得勤快起來,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說了N次了,為什么你總是改不掉邋遢的毛病呀?”“以后誰把小吃帶到教室里罰站一小時。”……這樣的嘮叨作用不大,反而引起了部分學生的反感。怎么辦?通過角色體驗,注重一個“境”字,使生活習慣養(yǎng)成像“鹽”一樣融進情境的“湯”中,或不失為一條高效的路子。以下是一個情景劇活動:動物王國的“國王”去新的“開發(fā)區(qū)”視察,剛到目的地,一不小心踩在一個香蕉皮上,摔了個大跟頭;緊接著,踏入一個臭水溝,好半天才出來;接著,一群蒼蠅盯上了他,因為他的衣服了染上了不明污染源……“國王”大怒,對這里的衛(wèi)生狀況深感失望,決心整治這里的衛(wèi)生狀況。針對很多不良衛(wèi)生習慣,均可以以境育人,比如:“我自主我能行”主題隊會、“勤儉節(jié)約”故事分享會、“生活習慣最佳”優(yōu)勝者評選活動、“讓人代勞的感覺其實不好”校園劇表演活動、“優(yōu)雅環(huán)境離不開你我他”調(diào)查活動、“亂吃零食帶來的后果”情景劇……實踐證明,角色體驗遠勝于直面灌輸,無痕教育遠勝于刻意強迫——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發(fā)生,并且以“形象性、情境性和渲染性”贏得了學生的喜愛。隨后,良好生活習慣的日漸養(yǎng)成也就在情理之中。
上文提過,很多不良習慣背后“站著”家長的“影子”。的確,日常中的浸潤、熏陶和影響特別重要,包括壞習慣?;诖耍⒅丶倚9灿牧Χ?,注重一個“合”字不可或缺。合力愈大,好習慣的養(yǎng)成、鞏固和長久保持就愈輕松;家校育人理念愈一致,孩子們良好生活習慣的達成就愈高效。對此,學校或教師首先應該俯下身子,主動接近家長,關(guān)注幽微細節(jié),注重有效對話,使之互通有無,使之形成一個高效、快捷、方便的“共同體”。
教師和家長應通過自媒體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校外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嗎?自己洗腳和洗襪子嗎?自己房間的衣服、學習用具擺放整齊嗎?自己收拾嗎?吃飯有挑食、慢吃和邊吃邊玩游戲的習慣嗎?……這樣的交流呈現(xiàn)在QQ家長群或微信家長群中,讓更多的人自由交流,尋找更多“成功家教”,互相分享或借鑒好方法、好策略和好點子。必要的時候,教師乘機推送經(jīng)典美文或美圖,從更多層面完成家長理念的轉(zhuǎn)變:好習慣在于大人一點一滴的影響、效仿和傳承;成人做好了,孩子們自然有樣學樣。實踐一再證明,家長是踏實勤快的,并且善于言傳身教,學生就也不會懶惰成性;家長是優(yōu)雅生活的典范,并且善于放手,讓孩子自主自悟親力親為,那么,孩子變成一個“優(yōu)雅好少年”也就指日可待。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生活習慣不僅僅是以上“三步曲”。還比如通過中華經(jīng)典以文化人,通過其他有效德育資源進行課程育人等等,關(guān)鍵就在于教師要重構(gòu)框架,活用資源,巧借平臺,善用方法,在孩子們幼小之時就播撒良好生活習慣的種子,使之善于生活,善于學習,真正演繹好人生路上的精彩、豐盈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