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靜 賀群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100083)
新時代背景下,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fā)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已經成了現代人備加關注的話題。增強人們的終身體育意識,只能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卻不能約束人的其他社會行為,這個空缺需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來彌補。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高校體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升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鑒于此,該文重點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功能體現,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
從本質上講,教育能夠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來說,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知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在所有學科中,大學體育教育最能體現出思政教育的指導性功能,比如:在大學生籃球聯賽活動中,滲入一定的思政教育內容,能讓學生團結一致,共同戰(zhàn)勝對方,也能讓雙方球員體會到比賽友誼,相互鼓勵,凝聚體育精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高校體育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體育課程目標上傳達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實現全方位育人。大學體育教學經常會組織體育賽事,有體育比賽就會有輸贏,失敗的一方隊員容易產生心理挫敗感,體育教師只有從思想上開導他們,才能把他們從苦惱中拉回現實,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加上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必將實現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的大幅度提升,擁有完美的人格。
高校要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育人理念,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滿足新時代的社會需求,不斷向社會輸送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活動帶有較強的體育精神,能夠鼓舞人心激勵學生頑強拼搏。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的結合,更有助于調動起學生的內在動力,正如知識可以使人奮發(fā),思政知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信心,并為祖國的繁榮而刻苦學習。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不夠重視體育課程,總認為體育學科只是鍛煉身體,似乎對于學生的就業(yè)無多大益處。盡管社會呼吁全民參與健身運動,高校紛紛加大體育教學管理力度,但是對其的重視程度依然比不上專業(yè)課,特別是大學生面臨就業(yè)壓力,只關注文化課,即使體育課上滲透思想政治知識,也很少有學生聽得進去,導致許多大學體育思政教育僅流于形式,難以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
大學體育教師向學生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過體育運動展示出來的。但絕大多數體育項目都需要一定的場地設施和器材,離開這些必備硬件條件,體育思政的育人價值將無從談起?,F我國高校的體育硬件設施依然是制約體育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客觀因素之一,比如學校愿意花大量資金用于專業(yè)科研,追求學校王牌專業(yè)科研水平的提升,而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完善體育設施。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導致一部分體育項目無法正常開展,難以發(fā)揮這些項目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眾所周知,大多數體育教師都畢業(yè)于體院,專長是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傳授,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雖有所了解,但不精通,更別提合理運用體育教學來傳達思政內涵。體育教學在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對現代大學體育教師的思政水平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大學體育教師的思政理念淡薄,思想政治知識滲透能力受到限制。
體育除了具有強身健體功能,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傳遞體育精神,完善人格。高校體育教師應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高度凝煉體育精神,將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精神要素相融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感召力。體育教師應當將體育精神與教學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主動地接受思想教育,在相應的體育項目實踐中內化體育精神,將其轉化為學生的追求。
高校首先要完善體育運動設施、美化體育建筑、更新體育名人雕塑等,同時要引入先進的器材設備,安排專人在報欄上張貼海報,宣傳體育賽事和國際體育冠軍,使大學生受到視覺沖擊。值得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思政學習氛圍時,務必確保體育設施齊備、安全可用,還要滿足大學生的多樣化體育需求,便于開展健康、向上的體育形式,實現體育思政育人的目標。通過體育設施、體育建筑、體育雕塑等靜態(tài)的環(huán)境的營造,激發(fā)大學生的運動熱情,有助于加強學生政治、精神文明建設。
有效發(fā)揮大學體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須在體育教學目標中傳達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向上,以端正的態(tài)度學習和生活。體育課程與思想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將“以人為本”與“育人為先”相結合,樹立“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發(fā)揮大學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將“培養(yǎng)意志品質和道德行為”等體育課程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目標相結合。大學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點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實現體育的育人價值。
現階段,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大學體育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積極落實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身心需求,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使其樹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其次,大學體育教師要不斷儲存豐富的思想政治內容,同時具備各學科融會貫通的能力,巧妙地將體育教學與思政要素相結合,源源不斷地將思政精髓傳授給大學生,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更上一層樓。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強國之路指日可待,最終必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的強大,也離不開思想政治覺悟高的國民,以及愛國、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的優(yōu)良傳統。作為高校體育教師,要堅定不移地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豐富個人的思政知識,充分挖掘體育教學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正確引導學生面對挫折,處理人際糾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人格的塑造和思想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