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 100020 )
圖片是一種信息運載量極大的媒體形式,與文字相比,圖片能夠生動直觀地記錄和表達內容。正因為圖片的這種特質,人類自石器時代就學會了利用繪制的圖像進行信息傳遞和記錄。到了近現代,由圖片和文字構成的紙媒成為了人類社會信息交流和發(fā)布的主要形式。通常情況下,要生動客觀地描述一些現象,配圖必不可少。這也就催生出了圖片編輯這一職責,相應地,圖片處理的一系列技術也應運而生。說到圖片處理,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數字圖片處理,例如Photoshop等等,然而在信息技術還未發(fā)展或普及的時候,圖片處理就已經存在,而且成功應用在了報紙和期刊雜志上。傳統(tǒng)的圖片處理實際上就是對照片進行剪切和拼接,使其能夠表達特定的內容。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雜志和報刊已經逐步轉向了彩色印刷和數字化排版,在這種前提下,圖片處理也進一步升級,從傳統(tǒng)圖片處理上升到了數字化圖像處理,相應的技術也從針對照片和底片的處理變成了利用計算機針對數碼圖片進行處理。傳統(tǒng)紙媒對于圖片的處理方式還需要特別注意印刷工藝,需要針對圖片進行優(yōu)化,以確保印刷后的效果。
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信息技術成為了驅動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關鍵手段,數字化在各個領域不斷深入發(fā)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聚焦到傳媒領域,隨著高速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隨時隨地接入網絡獲取資訊,這就使得以智能終端和彩色高清屏幕為載體的網絡化媒體成為了當下的熱門,這也就是所說的新媒體。新媒體下,內容的承載量越來越大,高清圖片和視頻成為了最適宜于傳播信息的方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圖片處理和應用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傳統(tǒng)面向紙媒的圖片處理方式,如今需要考慮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小、清晰度和表現力等因素。同時,由于屏幕尺寸比例大致可分為手持式豎屏和橫屏,因此圖片的尺寸和比例方面就存在了較大的自由度。特別是網絡數據流量價格如此低廉,以至于在進行極高清晰度圖片搭載時也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也在逐步挑戰(zhàn)傳統(tǒng)媒體的地位。在這樣的態(tài)勢下,圖片編輯工作勢必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可以明顯觀察到一些顯著的新變化。
本文將從新媒體視角對圖片處理進行觀察,對其核心的一系列變化進行研究和梳理,一方面能夠為傳統(tǒng)媒體從業(yè)者轉型提供幫助,另一方面也能夠為新媒體圖片處理提供一些前瞻性的研究。
傳統(tǒng)媒體中,圖片處理工作是圖片采編的一部分,通常情況下由前端工作人員將圖片素材予以采集后,針對紙媒的特點,對圖片進行一系列處理,從而獲得適宜于紙質印刷的圖片。而在傳統(tǒng)媒體圖片處理技術方面,則主要是對圖片本身進行處理,主要方式有:
剪切與拼接是根據圖片編輯的需要,為了凸顯主題或者表達某些特殊的意向,因此將圖片素材中的一部分或者多個部分進行剪切和拼接,使得多張圖的元素能夠集成在一張上,達到特殊的表現效果。該方式通常是要確保在不改變原圖片意思的前提下進行,部分圖片處理人員惡意拼接和篡改圖片含義,導致新聞失真。例如美國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布萊恩,因合成了一張伊拉克戰(zhàn)場的虛假圖片,受到了整個新聞界的譴責和聲討。
灰平衡調節(jié)則是特別用于應對紙媒印刷方式,為特別凸顯圖片主體,因此將其中核心線條的灰度進行調節(jié)。如此一來疊加顏色后視覺沖擊力會更強。
階調處理主要是對圖片中像素點亮度進行調整,確保亮度值適合印刷,在確保圖片信息不受損失的前提下提升印刷質量。
圖像顏色對于圖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紙媒來講,高對比度突出主題的同時,鮮艷的顏色能夠使得場景更加生動。因此通常圖片需要通過審美矯正,調整部分顏色參數后進行發(fā)布和印刷。
銳度增強主要用于提升印刷效果,補償印刷導致的失真。
而對于傳統(tǒng)圖片處理來講,上述操作只是圖片處理的基礎方式,實質上傳統(tǒng)圖片處理更關注原圖片的質量,也就是采編人員的拍攝水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圖片處理也逐步在應用一些新技術,例如一些高度自動化的批量圖片處理工具、基于人工智能的照片修復技術等等。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圖片處理的目的和需求都有了較大的變化。這里對新媒體視角下圖片處理的諸多新特性進行論述。
當代社會,進行圖片常規(guī)化處理的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開發(fā)商致力于將圖片處理簡單化,使得諸如調色調、調亮度、虛化、裁剪等圖片處理技術能夠快速被未經過圖片處理訓練的人掌握,最常見的工具有美圖秀秀、光影魔術手等等。而傳統(tǒng)模式下常規(guī)的圖片處理手段主要還是Photoshop等專業(yè)工具。這種變化就要求從業(yè)人員要不斷加強對新工具、新方法的運用,一方面鞏固自身傳統(tǒng)圖片處理的技能,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更高效更便捷的圖片處理工具,使得圖片處理工作可以花更多時間在設計和立意上,以提升圖片的表現力和內容質量。與此同時,在圖片編輯時經常發(fā)現圖片存在一些瑕疵,這些瑕疵可能來源于:老照片質量不高或有損毀、抓拍導致的遮擋或模糊、拍攝技術不到位導致的圖片質量較差等等。對于這些瑕疵,目前已經有了諸多基于人工智能的圖片修復技術。例如百度云和阿里云均已經提供了高質量低成本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圖片修復和優(yōu)化服務。這類工具或服務也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才得以常態(tài)化的,因此圖片處理工作未來也要加強對圖片處理技術和工具的關注,用更先進的生產力工具優(yōu)化日常工作。
對于新媒體而言,圖片的展現方式從報紙和雜志轉變?yōu)榱穗娮悠聊?,這也就是所謂的媒體屏幕化。隨著電子信息產業(yè)的不斷更新迭代,特別是液晶面板設計生產技術的不斷升級,屏幕趨向于高清晰度和大尺寸。對于新媒體而言,所要面對的就有兩個極端方向:屏幕分辨率的增加和屏幕尺寸的擴張。對于單體屏幕而言,目前已經存在了超過120英寸的單塊顯示設備,如果考慮到戶外媒體的拼接屏幕,則可能有超過1000英寸的顯示屏。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媒體要應對的不僅僅是圖片內容,還有圖片的尺寸和清晰度。
在高分辨率屏幕方面,由于移動終端或掛載的固定設備的分辨率一再升級,目前移動端已經能夠做到4K的分辨率,這就使得用戶在訪問和瀏覽新媒體資源時,對于圖片細節(jié)的探查力更強,原本在低分辨率上難以觀察到的瑕疵,在高分辨率下一覽無余。這就對圖片處理的精細程度提出了要求,特別是以圖集作為主要內容的一些新媒體,特別需要對圖片質量進行提升。
而對于大尺寸屏幕來講,通常應用在公共場所,以融媒體形式存在。在巨大的屏幕上,如果要進行圖片展示和搭載,圖片的構成就顯得極其重要,尤其是對于部分巨型屏幕,通??赡芫托枰M行適當的圖片拼接和排版,以滿足巨幕的展現效果。這就要求在圖片處理時注重圖片的排版和內容安排,要求圖片處理人員不僅具備圖片處理拼接技能,還需要具備內容排布意識和美學思維。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和獲取變得極其容易,直接體現在圖片處理方面的就是圖片來源的多元化。
(1)圖片生產者門檻進一步降低。在移動終端不斷普及的今天,每個人都可以借助自己的智能終端進行內容生產,特別是圖片內容生產。同時借助專門的圖片交流或供稿平臺或者社群,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作品變現。這也給了圖片采編人員一個全新的渠道,用以盡可能擴大素材的獲取范圍。而由于智能設備的性能越發(fā)強大,普通人所拍攝的圖片質量也可以比較高。
(2)專業(yè)的圖片素材站點,目前線上已經有諸多圖片素材服務平臺,一方面對接個人供稿人為新媒體圖片編輯供稿,另一方面平臺自身也會對外銷售一些具有自主版權的圖片資源。
(3)由于社交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一些事實發(fā)生的新聞或者事件,圖片編輯和處理人員甚至可以直接通過微博等個人空間獲取到事件的第一手資料,這也顯著增加了新媒體的時效性。
綜合而言,多元化的圖片來源使得圖片編輯處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點。
前文提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內容創(chuàng)作者。盡管創(chuàng)作變得簡單,但隨著人類社會對于版權意識的提升以及相應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使得當前在圖片資源版權保護方面的規(guī)則愈發(fā)完善和嚴格。在這樣的態(tài)勢下,對于圖片編輯和處理人員來講,需要特別注意版權問題。
一方面要在使用圖片時特別注意版權情況,對于能夠探查到版權信息的資源,要取得版權所有人的授權,而不能僅僅通過改編和修圖直接加以應用。這里要特別注意,圖片版權在于圖片主體和來源,即使在原圖做了大量修改,也不影響侵犯版權的事實。
另一方面,在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圖片編輯和處理人員應當注意自身的版權保護,防止被非法盜用。典型的應用方式主要有:
3.4.1 添加水印
對圖片增加水印是最簡單的防盜用方式,通過在主題內容之上覆蓋半透明的不影響閱讀和瀏覽的水印信息,能夠有效聲明圖片來源,避免盜用。
3.4.2 增加版權聲明
在圖片處理之外,應當通過版權聲明,對外提醒圖片的版權所有,如果允許授權,則需要提供己方認可的授權方式和途徑,例如附帶出處、支付版權費用等等。
3.4.3 網絡平臺防盜鏈和防復制
防盜鏈和防復制是軟件和系統(tǒng)層面的手段,對于新媒體來講,承載方式一般是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或者網站等。在這些平臺就可以設置禁止復制圖片和下載原圖、禁止盜用鏈接等等。
新媒體時代,內容的創(chuàng)新程度是直接關乎到新媒體運營效果的指標之一。創(chuàng)新需求在新媒體時代無疑得以加重。對于新媒體來講,呈現量、點擊量和傳播力度是十分重要的指標,而只有注重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意和內容吸引人,才能夠有機會留住人并對外傳播。這就對圖片處理和編輯人員提出了新的訴求,要求在自展示性、功能性、互動性等方面進行提升。例如烹飪類型的新媒體,就可以在傳統(tǒng)菜品的圖片基礎上,增加AR技術的應用,通過增加互動提升趣味和實用性。又例如娛樂類新媒體,則可以在圖片拼接和處理方面增加趣味度,
總而言之,新媒體環(huán)境下,市場廣闊,但媒體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對于圖片編輯和處理來講,需要一改傳統(tǒng)的客觀、嚴肅、傳統(tǒng)的表現形式,找到自己擅長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領域,并不斷發(fā)揚光大。
移動互聯和5G帶來的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以信息高速和廣泛傳播的時代。對于新媒體圖片處理工作者來講,其工作內容和思路都將與傳統(tǒng)媒體下有較大的差異。本文從新媒體視角對圖片處理的歷史發(fā)展以及傳統(tǒng)模式下的工作方式進行了探討,并基于新媒體的環(huán)境背景和特殊需求,對其新變化進行了分析。綜合而言,圖片處理和編輯工作者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熟悉和習慣新媒體特性,有針對性地改變自身的能力和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