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白羽
摘要:當前,隨著社會學路徑的翻譯研究模式日漸興起,“社會翻譯學”作為翻譯學與社會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已經迅速發(fā)展成為新的國際學術熱點。本文主要介紹社會翻譯學研究的開端以及發(fā)展,國內社會學路徑的翻譯學研究,社會翻譯學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社會學;翻譯研究;社會翻譯學
一、社會翻譯學研究的開端和發(fā)展
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在哥本哈根第三屆國際應用語言學大會上發(fā)表了《翻譯學的名與實》一文,在這篇文章中,霍爾姆斯不僅構建了翻譯學的學科框架,還首次提到了“社會翻譯學”一詞,也就是當時霍爾姆斯關于當今“社會翻譯學”兩個英文版本的說法,即socio-translation studies和translation sociology,盡管這兩個術語并不統(tǒng)一,但霍姆斯從社會學的視角去研究翻譯學確實是開創(chuàng)性的。
之后,翻譯學經歷了“文化轉向”,隨著圖里“描寫翻譯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以社會學路徑的翻譯研究“社會翻譯學”或者“翻譯社會學”在西方很快獲得了一大批翻譯研究人員的關注,翻譯學開始進行“社會轉向”,人們開始從更大的視野來關注翻譯問題。自1990年以來,來自英國、法國、加拿大、比利時、奧地利等一大批翻譯工作者開始以布迪厄、拉圖爾和盧曼社會學理論和相關研究方法為基礎來進行翻譯學研究,翻譯學開始進行“社會學”轉向。
2005年,國際著名翻譯學雜志《譯者》開辟專欄,專門探討了基于布迪厄社會學理論下的翻譯學研究。因為這本雜志的知名度很高,得到了很多翻譯研究人員對相關翻譯問題的關注。翻譯工作者開始打開視角,從社會學路徑去研究翻譯學問題。
二、國內社會學路徑翻譯研究
國內對于社會學翻譯研究要比西方國家對于該領域的研究晚10年左右,但隨著社會翻譯學的重要性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國內翻譯工作者也開始從事對該領域的研究,社會翻譯學在國內也取得很大的發(fā)展。尤其是最近十年,國內翻譯研究工作者開始從多個角度對社會學路徑翻譯學進行研究,取得了很多理論以及實踐成果。例如,胡牧(2006),王洪濤(2011),武光軍(2008)等研究人員對社會翻譯學的理論框架的構建進行研究,包括社會翻譯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學科性質等問題。也有關注西方的社會學路徑翻譯學研究。他們研究西方社會翻譯學研究概況,以及分析西方社會學常用理論,例如:布迪厄的反思性社會學理論,拉圖爾的行動者網(wǎng)絡理論以及盧曼的社會系統(tǒng)理論。國內還有一些翻譯研究人員運用布迪厄、拉圖爾和盧曼的社會學理論對中國翻譯學家,例如嚴復、林紓和馬君武,以及美國和英國的著名漢學家藍詩玲和葛浩文等人的翻譯作品和翻譯活動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解讀。
三、社會學路徑翻譯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翻譯學的不斷發(fā)展,翻譯研究人員遇到了許多妨礙社會翻譯學發(fā)展的問題,例如,社會翻譯學應該采用什么學科稱謂,研究對象以及研究方法。
(一)學科稱謂
霍姆斯(James Holmes)在《翻譯學的名與實》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關于當今“社會翻譯學”兩個英文版本的說法,即socio-translation studies和translation sociology,某些程度導致了西方翻譯研究人員的學科術語使用不統(tǒng)一的問題。
在西方社會翻譯學研究理論書籍中,有的研究人員偏愛使用“翻譯社會學”,例如沃爾夫、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等翻譯工作者在所著文集中使用了sociology of translation,而另一些人員使用的是“社會翻譯學”這種表達,例如甘比爾(Yves Gambier)、斯密奧尼使用的是socio-translation studies這種表達。
在國內,也出現(xiàn)了術語使用不統(tǒng)一的情況,有一些學者喜歡使用“社會翻譯學”這種學科名稱,例如胡牧(2006)、趙?。?013)、宋安妮(2014),而國內其他的一些翻譯研究人員較常在其研究中使用“翻譯社會學”這種表達。
對于學科命名的分歧,張汨(2017)在《翻譯研究中的“社會學轉向”——米凱拉·沃爾夫教授訪談及啟示》中有向沃爾夫教授本人親自詢問這個問題,沃爾夫教授也有給出一些解答。她認為:在社會翻譯學的發(fā)展進程中,有很多術語被創(chuàng)造出來對學科進行命名,她并不反對其中任何一個,因為這些表達都是翻譯學研究體系中的一部分,沒有優(yōu)劣之分。她認為目前使用比較廣泛,認可度最高的是sociology of translation這個表達,因為它指代的是在社會學視角下對翻譯行為進行探索的研究。
雖然“社會翻譯學”和“翻譯社會學”作為翻譯學和社會學的交叉學科在學科命名上非常相似,但其理論框架,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卻明顯不同。從命名方式來看,前者歸根到底是翻譯學的研究,它研究社會是為了研究翻譯學,而后者是對社會學的研究,它研究翻譯是為了對社會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二)研究對象
社會翻譯學主要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去認識翻譯現(xiàn)象和翻譯活動,因此社會翻譯的研究對象是翻譯現(xiàn)象和翻譯活動。其中,有些翻譯活動本省就帶有社會屬性,這就使得社會翻譯學中的社會學屬性得以保持和不斷延伸,讓社會翻譯學這門擁有源源不斷的活力。社會翻譯學的重點研究對象應該放在社會因素對譯者,翻譯作品,翻譯現(xiàn)象和翻譯活動的影響上,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社會的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宗教因素,政策制定等對譯本的選擇,翻譯機構的經營模式,翻譯策略的選擇,譯本的質量等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三)研究方法
對于社會翻譯學這一門新興學科而言,擁有自己的獨特且科學的研究方法對于其學科創(chuàng)造以及發(fā)展尤為重要。根據(jù)沃爾夫教授,在翻譯的社會學研究中,研究的核心必須是將翻譯行為視作社會實踐等相關問題,但是在研究方法上,應該結合社會學和文化學研究的方法論(張汨,2017)。
據(jù)此,作為一門社會學和翻譯學的交叉學科,社會翻譯學的研究方法可以來自社會學,翻譯學,文學,綜合科學,橫斷科學等各種學科中的常用研究方法。最主要的是要來自于翻譯學和其研究視角的翻譯學。此外,還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重要社會學思想,例如布迪厄的文化社會學理論,其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對于社會翻譯學的學科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傅敬民.社會學視角的翻譯研究:問題與前瞻[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06):101-111.
[2]王洪濤.建構“社會翻譯學”:名與實的辨析[J].中國翻譯,2011,32(01):14-18.
[3]武光軍.翻譯社會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01):75-82.
[4]趙巍.關于“社會翻譯學”的再思考[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21(01):109-112.
[5]張汨,米凱拉·沃爾夫.翻譯研究中的“社會學轉向”——米凱拉·沃爾夫教授訪談及啟示[J].東方翻譯,2017(06):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