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川杰,胡容,呂遠平,何強,遲原龍
(四川大學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成都 610065)
傳統(tǒng)發(fā)酵調(diào)味品,如四川泡菜,在貯藏期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生花”現(xiàn)象?!吧ā笔窃谂莶吮砻嫘纬傻纳锬ぃе蔓}水渾濁、菜品軟爛和餿臭[1],造成原材料浪費和經(jīng)濟損失。已有研究表明膜璞畢赤酵母是導致發(fā)酵食品表面形成生物膜的主要菌株之一[2]。竹筍殼是食品加工中的下腳料,產(chǎn)量大、價值低,多廢棄[3]。竹筍殼提取物已被證實具有抑菌活性[4-6],但其對于“生花”酵母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報道較少[7]。本研究以膜璞畢赤酵母為目標菌,考察了3種竹筍殼提取物的抑菌特性和抑制生物膜特性,探討了竹筍殼對四川泡菜生花的影響。本文研究結(jié)果可為竹筍殼類天然防腐劑的開發(fā)提供基礎(chǔ)依據(jù),為竹筍殼資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參考。
毛竹筍:收獲于2020年5月,購于當?shù)剞r(nóng)貿(mào)市場;膜璞畢赤酵母:分離自四川泡菜鹽鹵表面膜璞,實驗室自存;蘆丁、福林-酚試劑、考馬斯亮藍G250、沒食子酸:購于成都市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養(yǎng)基(YPD):購于青島海博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蘿卜、食鹽:購于當?shù)剞r(nóng)貿(mào)市場。
SpectraMax M2型微孔板測讀儀 Molecular Devices儀器(上海)有限公司;Nikon Ts2型倒置顯微鏡 上海千欣儀器有限公司;Biosafer-10C型冷凍干燥機 美國Labconco公司;UV-11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
1.3.1 竹筍殼提取物的制備
將新鮮的竹筍殼清洗、切塊,采用組織粉碎機打漿,經(jīng)紗布過濾后收集竹筍殼渣,再采用冷凍干燥得到竹筍殼打漿物(DJ);取50 g竹筍殼渣加入至500 mL蒸餾水中,在40 ℃下攪拌提取2 h,過濾后收集提取液,經(jīng)減壓濃縮、冷凍干燥后得到竹筍殼水提物(ST),稱重并計算得率;采用無水乙醇替代水作為提取溶劑,其他提取工藝和條件同上,得到竹筍殼醇提物(CT),上述3種提取物置于干燥器中貯藏,備用。
1.3.2 竹筍殼提取物中主要化學成分的測定
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提取物中可溶性糖的含量[8],采用考馬斯亮藍比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含量,采用硝酸鋁顯色法測定黃酮的含量[9-10],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測定多酚含量。
1.3.3 竹筍殼提取物對膜璞畢赤酵母抑制作用的測定
配制濃度為2×103CFU/mL膜璞畢赤酵母菌懸液和100 mg/mL 3種竹筍殼提取物水溶液,分別取適量菌懸液和提取物水溶液至96孔板中混合均勻,使其中目標菌濃度為103CFU/mL,且竹筍殼提取物濃度為6.25~50 mg/mL,以濃度為103CFU/mL的菌液為空白對照。在28 ℃靜置培養(yǎng)24 h,通過肉眼觀察孔板中混合液是否出現(xiàn)渾濁確定3種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將培養(yǎng)后的提取物——目標菌混合液涂布于YPD固體平板,在28 ℃靜置培養(yǎng)48 h后計數(shù),則抑菌率(%)=[(對照組菌落數(shù)-處理組菌落數(shù))/對照組菌落數(shù)]×100。
分別取適量菌懸液和提取物水溶液至96孔板中混合均勻,使其中目標菌OD值為0.15,且3種竹筍殼提取物濃度為各自MIC,以未加入提取物溶液的菌液為空白對照,測定3種提取物對目標菌的抑菌動力學曲線。
1.3.4 竹筍殼提取物對膜璞畢赤酵母菌生物膜的抑制和消除作用的測定
依據(jù)Perpetuini等[11]的方法測定3種提取物對目標菌生物膜的抑制和消除作用。生物膜抑制實驗:配制濃度為106CFU/mL膜璞畢赤酵母菌懸液和100 mg/mL 3種竹筍殼提取物水溶液,分別取適量菌懸液和提取物水溶液至96孔板中混合均勻,使其中目標菌濃度為105CFU/mL,且3種提取物濃度為各自MIC,以未加入提取物溶液的菌液為空白對照。在28 ℃靜置培養(yǎng)24 h,經(jīng)甲醇固定、結(jié)晶紫染色、無菌水洗滌、冰乙酸洗脫后,測定洗脫液于600 nm處的吸光度值。
生物膜消除實驗:取適量菌懸液與無菌水混合使目標菌濃度為105CFU/mL,在28 ℃靜置培養(yǎng)24 h,菌液表面形成生物膜后,再加入適量提取物水溶液至菌液中混勻,使3種提取物濃度為各自MIC,以未加入提取物溶液的菌液為空白對照。再于28 ℃靜置培養(yǎng)24 h,經(jīng)固定、染色、洗滌、洗脫后,測定洗脫液于600 nm處的吸光度值。生物膜抑制率或消除率(%)=[(對照組OD值-處理組OD值)/對照組OD值]×100。
利用光學倒置顯微鏡觀察生物膜抑制實驗中竹筍殼水提物(25 mg/mL)對膜璞畢赤酵母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放大倍數(shù)為10×40,以未加入提取物的菌液為對照樣。
1.3.5 竹筍殼對四川泡菜“生花”的抑制實驗
取500 g蘿卜洗凈、切分,浸漬于裝有煮沸冷卻食鹽水的4 L泡菜壇中,加入40 mL老泡菜母液并混勻,通過添加適量食鹽使泡菜鹽水的平衡鹽度為4%(W/V),壇口加水密封后于室溫條件下存放2 d,此時泡菜已發(fā)酵成熟(pH約為3.5)。實驗組將膜璞畢赤酵母菌懸液加入成熟泡菜中,同時加入200 g竹筍殼小塊2 cm2;對照組僅加入膜璞畢赤酵母菌懸液。兩組樣品均在室溫條件下放置14 d,比較觀察竹筍殼對四川泡菜“生花”的影響。
1.3.6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P<0.05,應(yīng)用Origin 9.0進行數(shù)據(jù)作圖。
竹筍殼打漿物、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得率分別為5.71%、3.72%、4.02%。其中竹筍殼醇提物具有較高的黃酮和多酚含量,竹筍殼水提物中多酚含量最高(P<0.05)。營養(yǎng)物質(zhì)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竹筍殼打漿物中分別達到了55.73 mg/g和24.52 mg/g[12],與其余兩種提取物相比差異顯著(P<0.05)。
表1 3種竹筍殼提取物的主要化學成分Table 1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extracts from bamboo shoot shells
3種竹筍殼提取物對膜璞畢赤酵母均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見圖1。
圖1 3種提取物在不同濃度下對目標菌的抑菌率Fig.1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he three extrac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against P. membranifaciens
由圖1可知,隨著提取物濃度的增加,3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逐漸增強。當提取物濃度達到12.5 mg/mL及以上時,3種提取物的抑菌率均達到50%以上,其中竹筍殼醇提物的抑菌活性最強,其在濃度高于25 mg/mL時可以達到對目標菌的完全抑制,3種提取物的抑菌動力學曲線見圖2。
圖2 3種提取物對目標菌的抑菌動力學曲線Fig.2 The inhibitory kinetics curves of the three extracts against P. membranifaciens
由圖2可知,加入提取物的菌懸液OD值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增長較緩慢,當培養(yǎng)48 h時OD600 nm值均低于0.8(空白組OD600 nm值約為1.6),表明3種提取物對目標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中竹筍殼醇提物的抑菌活性最強,這可能與其黃酮和多酚含量高有關(guān)。有研究證實100~200 mg/mL的竹筍殼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作用能達到山梨酸鉀的效果[13]。也有研究得出竹筍殼提取液對泡菜中的“生花”酵母有抑制作用。
表2 3種竹筍殼提取物對膜璞畢赤酵母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及對其生物膜的抑制與消除作用Table 2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the three extracts from bamboo shoot shells on P. membranifaciens and their inhibition and elimination effects on its biofilm
由表2可知,竹筍殼水提物和醇提物在其MIC濃度下對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均達到70%以上,但其消除生物膜的效果較差(不足或接近10%)。
對照組中成熟生物膜呈致密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見圖3中B。加入濃度為25 mg/mL的竹筍殼水提物后,抑制了黏附細胞從酵母相轉(zhuǎn)變?yōu)榫z相,生物膜中的孔隙和管道系統(tǒng)被破壞,菌絲的形成明顯減少,破壞了生物膜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見圖3中A。
圖3 添加25 mg/mL竹筍殼水提物處理組(A)和空白對照組(B)下膜璞畢赤酵母形成生物膜的形態(tài)觀察(10×40)Fig.3 The morphology observation of biofilm of P.membranifacie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25 mg/mL aqueous extracts of bamboo shootshells (A)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B)
綜合上述研究結(jié)果,推測竹筍殼提取物主要與目標菌直接作用從而抑制生物膜形成,可能的作用機理有:減少體系中浮游產(chǎn)膜菌的數(shù)量;通過修飾改變表面性質(zhì),阻礙浮游細胞的黏附和聚集;下調(diào)生物膜主要組成物質(zhì)如菌絲、多糖、蛋白質(zhì)、核酸的相關(guān)表達基因,降低生物膜形成能力。
表3 四川泡菜發(fā)酵過程中pH和鹽度Table 3 The pH values and salt concentration of Sichuan pickles during fermentation
圖4 竹筍殼對四川泡菜“生花”的影響Fig.4 The effect of bamboo shoot shells on the “biofilm formation” of Sichuan pickles
由表3和圖4可知,乳酸菌在發(fā)酵前2 d快速生長產(chǎn)生乳酸,對照組和實驗組的pH分別降至3.50和3.24,表明泡菜成熟。對照組在發(fā)酵至14 d的過程中,以膜璞畢赤酵母為主的微生物形成白色碎花狀生物膜,膜璞逐漸褶皺變厚,泡菜水渾濁,pH升高至4.16,泡蘿卜特有的酸香風味減弱。加入竹筍殼的四川泡菜中未出現(xiàn)生花現(xiàn)象,泡菜水清亮,泡菜酸香風味濃郁,表明竹筍殼的加入可有效抑制四川泡菜生花。此外,對照組和實驗組鹽濃度由初始的4%逐步降低至3.64%和3.48%,這可能與泡菜中的有機質(zhì)被分解,組織液滲透進鹽水中有關(guān)。
竹筍殼水提物和醇提物對膜璞畢赤酵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最小抑菌濃度下,竹筍殼水提物和醇提物可以有效抑制膜璞畢赤酵母形成生物膜,抑制率分別達到(81.76±1.31)%和(71.31±1.56)%,但這兩種提取物對目標菌生物膜的消除作用較弱。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利用竹筍加工副產(chǎn)物制備天然防腐劑的方法,可為其他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副產(chǎn)物的再利用和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和調(diào)味品的防腐保質(zhì)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