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高中語文的教學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提出了教師與學生都需要轉變觀念,將教與學有機結合,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學生則要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兩者結合才能有效提高學習質(zhì)量,并且使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也得到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0-202
一、引言
新課程改革對于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增加了更多的任務,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口語表達、寫作、名著閱讀、課外知識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思路都需要進行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同時也使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得到較大的提升。
二、更新高中語文教與學觀念
(一)教師對于“教”觀念的轉變
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在課堂上將準備好的知識點一點不落地教給學生。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又給教師增添了許多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就產(chǎn)生了矛盾:時間沒變,甚至更加緊張,但需要教學的內(nèi)容卻增多了,那么教師就對于“教”的觀念就需要進行轉變,不能再將所有的知識點都放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了,而是需要進行篩選,重要的、難理解的在課堂上講,剩下的就要學生自己消化。
(二)學生對于“學”觀念的轉變
學生對于學習的觀念也需要轉變,不能一味地只聽老師講解,在課下進行機械的記憶,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是提高了許多的,因此,學生需要轉換觀念,從被動轉化為主動,主動進行課前預習、主動對老師課堂上沒有教的知識進行自學,這樣既節(jié)省了老師的時間,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同時學習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三)“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
無論是“教”的轉變,還是“學”的轉化,最后都需要有機統(tǒng)一,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有效地進行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尤其在最初探索方法的階段,更需要學生對教師進行反饋,以便于教師隨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以此達到最高的教學效率,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一步一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轉變高中語文教與學的方法策略
(一)挑選典型的課文精講細講
由于教學任務的增多,需要教師對于教學內(nèi)容進行篩選,將重點、難點進行精講細講,學生將比較典型的課文聽懂后,就能夠舉一反三地對其他文章進行分析,這樣雖然在一篇課文上花費的時間多了,但是整體的學習效率卻提高了不少,學生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也不斷鍛煉獨立分析的能力,教師也能有條不紊地統(tǒng)籌安排所有的教學任務。
例如,在教學《沁園春 長沙》的時候,這篇課文是一首非常經(jīng)典的詞作,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這篇作品進行朗誦、書法展示、查找歷史資料等等多樣化的任務,讓學生從這篇詞作的歷史背景、作者性格等多個方面進行品讀和理解,并且逐字逐句地進行藝術上的賞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賞析詩詞的整個步驟和方法,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對詩詞在藝術上的品讀有一定的體會。
(二)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高中各科的學習強調(diào)獨立自主的學習,因此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至關重要。學生只有自己十分愿意學習,對學習充滿了興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將知識點掌握得更好。高中的學生是很有活力的,他們的思維非?;钴S,在很多時候能有一些教師想不到的想法,這些想法對于他們也是有很大的益處的,教師可以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的時候,這是《戰(zhàn)國策》中非常經(jīng)典的一段歷史,“荊軻刺秦”也是大家從小就耳熟能詳?shù)囊粋€歷史事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精讀課文之后,適當?shù)馗木帲缓笞约哼M行編排,演一個小型的舞臺劇,在這個過程,能夠鍛煉學生搜尋資料、整合材料的能力,更能夠加深他們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同時也能使他們了解到更多的課外歷史知識。
(三)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
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提出的新要求較多,但大方面上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增加了口語表達、閱讀理解、寫作、鑒賞、課外知識等,這些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提高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長時間地培養(yǎng),才能逐漸形成語文學科的學習思維,從而提高這些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赤壁賦》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先查找作者蘇軾相關的資料,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對這篇文言文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行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有問題盡量在小組討論中解決,最后教師再對學習情況進行補充,這樣能夠讓學生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整個思路,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有很大的益處,并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賞析文言文的能力等。這樣的形式進行多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也就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
四、結語
新課程改革的提出,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都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和補充,學生和教師應該據(jù)此也與時俱進,不能守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方法,走一成不變的老路。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學生也要緊跟教師的步伐,積極配合教師對教學做出的調(diào)整,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更高效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做出適當?shù)母淖?,才能取得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恒索. 優(yōu)化高中語文教與學的有效策略[J]. 考試周刊,2016(57):30-30.
[2]劉烙宏. 淺析優(yōu)化高中語文教與學的有效策略[J]. 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00144-00144.
[3]李紅軍. 高中語文教與學方式轉變的實踐探討[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0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