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為
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由沈陽大學創(chuàng)排的詩畫音樂劇《鐫·刻》隆重首演。該劇以疫情期間大學的校園生活為切入點,以雕塑系大學生創(chuàng)作建黨百年的作品為線索,融匯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的輝煌足跡,同時將敖漢小米[1]、三千孤兒[2]、精準扶貧等節(jié)點巧妙連接,延展出宏大的想象空間和豐厚的精神內蘊,并以歌舞詩畫的青春舞步和藝術語言,展現(xiàn)了當代青年熱愛黨、心向黨、跟黨走的青春風采。其后,2021盛京戲曲論壇“音樂劇《鐫·刻》劇目研討會”盛況空前,來自海內外的近40位嘉賓匯聚沈城,探討馮玉萍的藝術人生和舞臺創(chuàng)造,研討音樂劇《鐫·刻》的創(chuàng)新價值和提升空間。尤其,與會嘉賓對于音樂劇概念及《鐫·刻》音樂創(chuàng)作的熱議,具有很強的理論色彩,值得細細品味和延伸思考。
中國戲劇梅花大獎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馮玉萍是音樂《鐫·刻》的導演,她感慨在建黨百年這個偉大的時刻,我們怎能不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去歌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思軍是該劇作曲,從4月底5月初拿到劇本到在7月5日演出,創(chuàng)作時間非常緊迫。他和解荒分工由他做前面校園生活的部分,解荒做后面蒙古色彩比較濃郁的部分。他認為音樂劇應該是流行音樂的載體,在國外是美聲、通俗唱法,其中愛情故事不能少,否則不像標準音樂劇?!剁潯た獭纷畛醵ㄎ皇敲褡逡魳穭。髞砀姆Q詩畫音樂劇,這樣更能融進主旋律的特征。著名作曲家、沈陽音樂學院教授徐占海指出,音樂劇和歌劇審美群體不一樣,音樂劇是專門給青年人寫的,面向的整個觀眾群體主要是年輕人,所以從這點上來講,它必須增加音樂的動感。《鐫·刻》是典型的音樂劇寫法,音樂非常有動感,節(jié)奏律動在持續(xù)。音樂劇從唱法上以通俗為主,通俗又有兩種,民族與美聲。重要的是音樂劇選擇的題材,要貼近青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歌劇是以音樂結構戲劇的,以音樂塑造人物形象,以音樂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歌劇是靠音樂。而音樂劇是以歌曲構成戲劇。所以,有時感覺音樂劇和歌劇這兩個詞弄反了,按道理現(xiàn)在的歌劇應該叫音樂劇,現(xiàn)在的音樂劇應該叫歌的劇。同時他認為,現(xiàn)在干什么事容易一窩蜂,前一段都寫歌劇,最近都在搞音樂劇,北京就有6部音樂劇同時上演?!剁潯た獭芬魳穭?chuàng)作很成功,音樂劇的定位準確。問題主要是容量太大,音樂很難找到清晰的主線,所以還是要凸顯一個內核。另外,目前合唱比重少,氣氛有些起不來,需要增加詠嘆調,增加合唱的部分,獨唱需要適當減少。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戲劇》雜志原主編賡續(xù)華表示,中國的音樂劇我看得少,外國的音樂劇可能多一些。日本的音樂劇走了一條非常認真的模仿之路,比如音樂劇《獅子王》,如果都戴面具,日本和美國的版本你分不出來,唱得都非常好。堅定的模仿是日本人做事的特點。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標志性的音樂劇還沒有誕生。音樂劇是歌劇通俗化的表現(xiàn),因為歌劇走不下去了,所以開始發(fā)展音樂劇。戲劇需要向大眾的方向發(fā)展,所以出現(xiàn)了屬于普通人的音樂劇。歌劇也吸收音樂劇的東西,也在學習變得開放和時尚。音樂劇《鐫·刻》不能當做一般的戲劇對待,它是一部“禮花戲劇”,具備那種喜慶感和莊嚴感,在節(jié)慶的時候需要這樣一部作品。禮花很燦爛,但不是常態(tài),我們在這出戲的基礎上應該繼續(xù)完善,讓這個禮花更美、更好、更久。
聯(lián)合國國際合作協(xié)調局總干事蔣衛(wèi)卿有著非常豐富的觀劇體驗,首先他認為《鐫·刻》是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劇。一是題材好,反映了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二是劇本好,寫得非常流暢;三是音樂好,讓人看了心潮澎湃。他表示:“我來自紐約,也看過一些音樂劇,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它和那邊的音樂劇做了比較。紐約的一些時代音樂劇,有些題材是過時的、老舊的,很多是幾十年前的題材。像這部音樂劇這樣推陳出新反映當下的,在百老匯也是很少看到的。百老匯的一些音樂劇,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情節(jié)非常簡單,哪怕一部長篇小說,舞臺上就幾個情節(jié)。這部作品內涵很豐富,并且能串在一起表現(xiàn)出來,這非常不容易?!标P于《鐫·刻》的音樂創(chuàng)作他認為,首先旋律非常優(yōu)美,非常流暢,爵士樂、搖滾樂等不同曲式、音樂素材、音樂風格的演奏及演唱,整體銜接、過度、轉換都非常好,整個劇目都是一氣呵成、天衣無縫。同時,歌唱演員的表演功力非常扎實、非常深厚,他們的演唱時而鏗鏘有力、氣勢磅礴,時而委婉細膩,如泣如訴,這種充滿激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動了他。他同時指出:“音樂劇的靈魂是音樂,我能感受到它的流暢、動感、悅耳。但就突出主題來說,它的回旋,它的反復,有些音節(jié)還是少一些。所以,有些地方、有些音節(jié)、有些旋律,是不是應該有些回旋,能夠反復加強?!甭?lián)合國國際合作協(xié)調局、多元文化交流促進委員會副主席張芳表示:“我早就被馮玉萍的表演和演唱征服了,沒想到她在導演方面的才華也是光芒四射,她的審美,她的思維,都在舞臺上體現(xiàn)了出來。”中國著名新銳導演馬會雷認為,音樂劇《鐫·刻》的每個細節(jié)都那樣飽滿、激昂,對現(xiàn)實與歷史,對孩子的傳承,都飽含激情。他指出:“從戲劇角度看,我感覺過于“滿”。就是每一場戲劇結構和音樂搭配,總是在一種激情里面,總是在一種腦充血的狀態(tài)。觀眾感受到了戲劇的沖擊力,但卻靜不下來,缺少讓人回味的東西?!剁潯た獭肥且徊课枧_劇,演唱也很生活化。尤其廚房楊師傅特別讓我感動,他的唱特別隨意,這種隨意反而把人物那種深厚情感表現(xiàn)得特別濃。所以我覺得有些段落的反差,在音樂節(jié)點的銜接上,還有改進提升的空間。”
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得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柳萍是活躍在中國戲曲舞臺的領軍人物之一,她表示:“我從西北飛到東北雖然很累,但觀看《鐫·刻》還是讓我感到比較振奮。這出戲也讓馮玉萍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馮玉萍是演員出身,現(xiàn)在又做導演,實現(xiàn)了華麗的轉身。”河北省文聯(lián)副主席賈吉慶認為,這臺音樂劇音樂做得很好,很大氣,高潮部分和詩情委婉之處都很好。同時他強調:“我覺得演員挺棒的,不管是男高音張書記,還是通俗唱法的做飯師傅,演唱的方式都很有個性,也很符合人物的特點。當然,唱的最好的還是馮玉萍,她一張嘴就有聲音的沖擊力,讓我心潮澎湃非常激動,就覺得這種演員太少有了。真正講唱功,她那種聲音不是一般評劇演員能比擬的。她的演唱氣息特別穩(wěn),吸的也深,聲音出的也穩(wěn),特別是唱草原上的蒙古歌曲,我覺得她唱長調那種味道和小顫音,一張嘴就把你帶到一望無邊的大草原上,讓你感覺到藍天白云,感覺到羊群,那種聲音的穿透力和沖擊力,那種厚度、寬度非常有魅力?!鄙蜿柺形膶W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王靜認為:馮玉萍容貌美、身段美、氣質美、擔當美、氣量美、唱功美。唱功是其中的一個支柱。這部劇的整個音樂非常高亢嘹亮,蕩氣回腸,尤其是馮玉萍那一嗓子猶如廣闊草原的天籟之音。每個演員唱的都非常好,感覺特別透亮、舒暢、高昂,這部劇體現(xiàn)出大氣量。遼寧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韓寧研究員表示,5月份參加了該劇的劇本研討,原本還有些擔心。看到這個劇目這么短時間立在舞臺上,而且非常流暢,觀眾反響熱烈,確實非常難得。目前該劇應該初步具備了一臺優(yōu)質音樂劇作品的特質,如果假以時日,經(jīng)過打磨提升,應該是遼寧這幾年音樂劇創(chuàng)作的一個典范之作。河北省廊坊市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蘭萬玲認為音樂劇的藝術形式年輕人喜歡。馮玉萍作為戲曲藝術家創(chuàng)作音樂劇,也是她開拓探索的一個新途徑,這樣一種藝術形式孩子們更容易接受。音樂劇是外來的,但馮玉萍把它搞的特別有現(xiàn)實意義,她把音樂劇跟本土的生活高度融合,這種藝術形式很值得推廣。該劇表演上大氣恢弘,細膩的地方、動情的地方催人淚下,尤其是馮玉萍那一段唱,那嗓子真是得天獨厚。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吳乾浩研究員指出,《鐫·刻》的藝術樣式是詩、畫、音樂融合的戲劇,雖然是一種新形式的綜合藝術,但與我們民族的戲劇傳統(tǒng)是完全合拍的。張庚先生提出劇詩的概念,就是從詩的角度,《鐫·刻》通過詩隊強化了詩的氛圍。昆曲逢動必舞,舞就帶有一種形象,帶有一種畫的意境?!剁潯た獭返妮d歌載舞也有畫的意味。音樂劇是西方舶來的,當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音樂劇的樣式,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們必然在演出中加大民族化的東西。《鐫·刻》的形式適應戲劇中最需要表現(xiàn)的內容,特別是表現(xiàn)人,表現(xiàn)人的精神,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說,這次做了一個新的綜合,是一個非常適合表現(xiàn)慶祝建黨百年的沈陽角度。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譚志湘研究員認為,音樂劇《鐫·刻》激情四射,充滿了青春朝氣,特別有青春特質?!剁潯た獭纷鳛橐徊恳魳穭。擦粝铝艘恍┲档没匚兜臇|西。馮玉萍的兩段唱將戲劇推向高潮,尤其是她唱的小米之歌,那確實是在這臺戲里的閃光點。《鐫·刻》也讓我們覺得還有很多東西值得理論界去研究,比如作為音樂劇表現(xiàn)中國題材,它有自身的藝術規(guī)律和藝術要求,作為中國的音樂劇應該是什么樣子?中國的音樂劇如何與社會發(fā)展結合?如何搞出世界承認的中國音樂???這是一個實踐,也是一個課題,可以上升到理論高度。著名戲曲藝術家、原沈陽戲曲劇院院長徐培成表示,詩畫音樂劇是主創(chuàng)團隊冥思苦想、刻意追求的樣式,非常新穎,非常好看。《鐫·刻》劇中人物的情感打磨還不夠,而且沒有深度融入人物內心,感覺有點浮。導演的處理很新穎,手段也很豐富,但在動情點和閃光點的開掘上還應該強化。青年人的戲在趣味上應該調整一下,要力求在嬉笑打鬧的氛圍中反映人生哲理。音樂創(chuàng)作很成功,但音響難如人意。
音樂劇是青年喜愛的舞臺形式,青年戲劇評論家對《鐫·刻》也高度關注?!吨袊鴳騽 冯s志副主編靳文泰指出,中國戲劇梅花大獎7位獲得者中的2位生活在沈陽,然后馮玉萍和宋國鋒都成功轉行做了導演,一位在內蒙古拓荒,一位到高校探索,這不妨稱作“沈陽現(xiàn)象”。音樂劇《鐫·刻》的演出讓我們收獲了一份驚喜,沈陽大學能創(chuàng)排這樣一部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詩畫音樂劇,確實令人感覺到青春力量的強大?!剁潯た獭返膭?chuàng)作從形式到模式都很出新,一方面詩隊、歌隊、舞隊等現(xiàn)代戲劇的元素涌現(xiàn)在舞臺上,同時通過海選的模式把沈陽藝術院校的人才整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有影響力的創(chuàng)作氛圍。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秘書長沈勇認為,《鐫·刻》雖然是主題性創(chuàng)作,但也是有創(chuàng)意的真誠之作,它結合了重大的時間節(jié)點,組合了沈陽大學的很多專業(yè),整合了遼沈區(qū)域的文化資源,強化了實踐性、實驗性、公益性,是一部會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作品。同時,沈勇也指出《鐫·刻》的整體性還需要強化,既需要層次,也需要有主次。音樂處理需要更整體、更完整,比如起承轉合,比如對演員所有唱段的整體布局,在這上面整體性還應該進一步加強。來自《中國藝術報》的青年戲劇評論家鄭榮健認為,馮玉萍從表演到演法的多維探索,在戲曲音樂劇的方向上開拓了自己的道路。當評劇往音樂劇路子上走的時候,與當代的質感產生了銜接,這不僅僅是評劇的課題,也是所有戲曲劇種的重要課題。盡管這種探索還在路上,但每走一步都能夠沉淀下來閃光的東西,給未來走得更寬提供經(jīng)驗和給養(yǎng),這也是馮玉萍最讓人敬佩的特點?!剁潯た獭愤@部劇正是在尋找一種獨特的樣式。從音樂劇的角度來看,確實有美聲和通俗,包括載歌載舞的表現(xiàn),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邏輯,形成了一種有自己感覺和溫和表達的樣式感。
音樂劇《鐫·刻》通過海選匯聚了近百名大學生參演,從建組到首演只有40天時間。而關于音樂劇與音樂創(chuàng)作的這次深入探討,關于音樂劇《鐫·刻》的打磨提升,關于校園戲劇的創(chuàng)新成長,關于中國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卻給我們留下了長久的思考。
注釋:
[1]敖漢小米,內蒙古自治區(qū)敖漢旗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內蒙古赤峰市的敖漢地區(qū),是世界范圍內種植和食用小米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地區(qū),被稱為“世界小米之鄉(xiāng)”。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敖漢旗興隆溝發(fā)掘出了粟和黍的炭化標本。經(jīng)專家考證,距今8000年。
[2]三千孤兒,上世紀60年代,因為我國部分地區(qū)生活條件艱苦,無法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和生活,導致出現(xiàn)了大量棄嬰,這給當?shù)馗@汉凸聝涸簬砹司薮髩毫Α榇耍?000多名孤兒被送到了內蒙古,并把他們稱之為“國家的孩子”。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提到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佳話。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內蒙古牧民的奉獻與擔當,撫養(yǎng)“國家的孩子”,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親、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