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佐縣
國內拉閘限電可以視為世界趕考碳中和的考題,類似的考題可能還會出現,對此應做好準備。
近一段時期以來,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引發(fā)各界廣泛關注,也由此引發(fā)針對能源轉型的大討論。不僅僅國內出現電力短缺,歐洲、美國也出現類似現象,其嚴重程度較國內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年的能源短缺已經是一個世界現象。就其形成機理而言,拉閘限電現象的出現既有需求側因素影響,也有供給側因素的推動,同時亦是實現碳中和過程中似乎必須要經歷的,總之是多方因素形成的合力所致,涉及到經濟、社會及自然領域等諸多方面。
需求側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現為世界經濟恢復性增長拉動電力需求。2020年暴發(fā)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各國政府對疫情及病毒傳播途徑、危害性認識不足,不得已普遍采取相對嚴厲的封城及管制交通、限制人員流動措施。嚴格管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但也使得支撐經濟增長的投資與消費受到嚴重抑制,最終導致全球經濟負增長。進入2021年之后,各國在疫情防控中逐漸摸索出一邊防控疫情,一邊促進經濟增長的經濟社會運行模式。隨著各項經濟刺激政策效果相繼顯現,全球商品與服務需求開始回暖,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繼而產生強大電力需求。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效果顯著,是全球唯一在疫情期間實現正增長以及率先恢復的主要經濟體。國內企業(yè)復工以及外貿訂單回歸中國本土是國內工業(yè)用電激增的主要推手。
能源供給側方面的有效產能不足與需求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受疫情期間經濟管制的影響,全球范圍大量能源計劃投資項目或在建項目被取消或滯后延期,造成包括煤炭、油氣在內的能源有效供應產能下降,這只是其一。其二,疫情期間全球各國在發(fā)展綠色低碳經濟方面的共識進一步增強,碳中和升級成為世界戰(zhàn)略。目前全球有130多個國家出臺碳中和目標或路線圖,未明確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國家也正在積極謀劃和推動相關工作。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是優(yōu)化能源結構,重點是發(fā)展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清潔能源,形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大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后,國內多地即開始了快節(jié)奏的化石能源替代及去產能工作。效果是突出的,一些規(guī)模小、效率不高的小型煤礦被關停,造成事實上的國內煤炭產能整體下降,以及之前的煤炭供應均衡被打破的格局。我國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依然接近60%,主要用于發(fā)電,煤電依然是電力主體。當電力需求激增的時候,在替代能源供應不到位形勢下,國內煤炭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而電價未能隨之水漲船高,造成電力行業(yè)虧損、發(fā)電積極性下降以及發(fā)電量增長趕不上需求增長,于是便出現了拉閘限電現象。
實現碳中和的隱含前提條件之一是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供應中發(fā)揮主力軍作用。目前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fā)電裝機在總裝機容量中占比已達40%,發(fā)電量也已達30%以上,這一比例已是較高水平。然而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如此大規(guī)模的裝機容量在保障電力供應方面的能力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目前至少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受極端氣候條件和氣象條件制約,可再生能源的供應總是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理論上講發(fā)展儲能及智能電網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可再生能源供應不穩(wěn)定的挑戰(zhàn),但上述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實踐尚需要周期,效果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不排除長時間探索的可能。從2021年運行情況看,受干旱以及風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國內主要可再生能源供應地區(qū)的電力供應波動,已經影響到自身并波及鄰近地區(qū)電力供應,比如云南因干旱造成的水電供應不足就造成廣東的缺電。
實現碳中和的隱含前提條件之二是當國內能源供應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貿易渠道從海外市場獲得所需能源,而目前看來這一條件的實現也有難度。主要是因為當世界各國在采取步調一致的碳中和行動方案時,面臨的挑戰(zhàn)往往是相似的,解決方案趨同導致能源市場的競爭程度變得激烈,目前的天然氣市場便是如此。亞洲需要天然氣,歐洲也需要。由于風電受高壓氣象條件影響歐洲風電供應能力下降,同時由于經濟恢復拉動了電力需求,歐洲的天然氣發(fā)電需求大增。之前飽滿的庫存已經捉襟見肘,歐洲為此大量進口天然氣,與亞洲形成競爭,從而導致全球天然氣現貨價格大幅增長,漲幅高達十多倍,這一影響絲毫不亞于2020年疫情期間的負油價。天然氣大國美國的氣價也開始翻番。
目前全球石油需求于煤炭和天然氣而言倒是相對穩(wěn)定,市場也相對平靜,但也有上漲的壓力。其主要原因是石油主要用于交通能源,而非用于電力。不過從能源市場相互聯動的機制看,煤炭和天然氣市場的波動不可能不對石油市場產生沖擊。若2021年繼續(xù)出現極寒天氣,若煤炭、天然氣價格一路高漲,全球用于發(fā)電的石油份額可能會保持增長。2021年以來原油價格已經屢次出現上漲,目前還有上漲跡象。若極寒天氣導致更多的石油用于發(fā)電無疑將進一步拉動石油需求。此外經濟恢復帶來的交通能源需求增長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支撐石油需求,推高國際油價。我國目前依然是原油進口大國,油價上揚將進一步增加經濟運行成本。我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國內新基建、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經濟體系構建將帶來工業(yè)用電、交通用能以及石化產品需求大幅增長,能源價格上揚將為經濟運營帶來壓力。
拉閘限電不是個案,是世界普遍現象。這個現象的出現給步履匆匆的全球碳中和進程敲了警鐘。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類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歷史雖然漫長,但可再生能源要想成為工業(yè)化社會的主體能源,要想使其運行體系達到應有的成熟與穩(wěn)定水平,依然需要人類做出艱苦的努力和探索。歐美電價飛漲、國內拉閘限電可以視為世界趕考碳中和的考題,類似的考題今后可能還會出現,對此應做好思想準備。
●實現碳中和,需要多方協(xié)作,共同努力。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