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楠 劉宏奇 杜彩鳳※ 郭彩霞 孫薇麗
絕經綜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是指婦女絕經前后因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1],如月經失調、血管舒縮癥狀、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與代謝異常、泌尿生殖系統(tǒng)綜合征、骨質疏松等[2]。嚴重影響當代圍絕經期婦女的生理、心理健康。中醫(yī)辨證配合多種特色傳統(tǒng)療法[3],具有不良作用小、療效顯著[4]、易于被患者接受等優(yōu)點[5]。中醫(yī)治療可有效控制絕經綜合征癥狀,改善絕經婦女的生活質量。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本病的方法為絕經期激素療法(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6-8],而中醫(yī)治法中,講究“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以個體化診療患者[9],故本研究旨在對比研究絕經綜合征腎陰虛和腎陽虛2種證型全身癥狀的主要特點及分布,為中醫(yī)藥的辨證論治提供客觀依據,也為現(xiàn)代臨床應用中醫(yī)藥治療絕經綜合征提供一定支持。
1.1 一般資料選擇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105例絕經綜合征患者,其中腎陰虛組52例、腎陽虛組53例(研究組)和40例圍絕經期正常女性(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3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病例選擇標準
1.2.1 疾病診斷標準①45~55歲;②年齡導致的月經紊亂(包括周期、經期、經量異常)或絕經;③潮熱汗出,可伴有:煩躁、心悸、失眠、頭暈、口干咽燥、皮膚干燥、性欲減退、腰腿酸痛、二便失調等;④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升高,F(xiàn)SH>10 U/L,雌二醇(E2)降低。
1.2.2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二緝(1995年版)[10]中“中藥新藥治療腎陰虛證、腎陽虛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制定腎陰虛證和腎陽虛證診斷標準。①腎陰虛證。主癥:心煩、手足心熱、口干咽燥、目澀、皮膚干燥、盜汗。次癥: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形體消瘦、大便秘結、肌膚瘙癢、小便短黃、經色鮮紅、舌質紅、苔少,脈細數(shù)。②腎陽虛證。主癥:畏寒肢冷、關節(jié)冷痛、小便清長、夜尿頻數(shù)、精神萎靡、五更瀉。次癥:下肢浮腫、嗜睡、面色晦暗、腰腹冷痛、大便溏、帶下清冷、性欲減退、經行量多、色淡質稀、舌質胖大,苔白,脈沉。同時具備主癥、次癥兩項及以上,參考舌脈情況。
1.2.3 納入標準絕經綜合征納入標準:①符合絕經綜合征疾病診斷標準;②月經紊亂(包括周期、經期、經量異常)或停經3個月以上;③ Kupperman Index(簡稱KI)≥15分;④簽署知情同意書。圍絕經期正常納入標準:①年齡45~55歲;②年齡導致的月經紊亂(包括周期、經期、經量異常)或絕經;③無潮熱汗出,且KI≤8分;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1.2.4 排除標準①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②患有乳腺惡性腫瘤、重度乳腺增生、卵巢腫瘤、子宮腫瘤(直徑>2 cm)及神經、精神、心血管等系統(tǒng)疾病者;③用藥維持疾病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④子宮或卵巢切除術后;⑤近3個月內曾服用治療絕經綜合征藥物者;⑥肝腎功能檢查異常者。
1.3 研究方法
1.3.1 調查方法①對145例研究對象進行KI量表(Kuppermanindex,KI)的調查[11]。②潮熱汗出評分:由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專家綜合近20年公開發(fā)表的“更年期綜合征”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制定了潮熱汗出評分表,包括潮熱汗出的次數(shù)、潮熱持續(xù)時間、汗出量。③運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所制定的更年期綜合征臨床信息采集表進行全身癥狀調查[12]。
1.3.2 性激素檢測仍有月經的患者于經行2~3 d、停經3個月以上的某日上午,空腹平靜狀態(tài),抽取肘部靜脈血2 ml,送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檢測E2、FSH、LH。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處理、計算變量,滿足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檢驗者,采用t檢驗;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或方差不齊采用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 H)。數(shù)據中血清雌激素(E2)檢測值出現(xiàn)<20的不確定值,故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比較絕經綜合征腎陽虛組和圍絕經期正常組之間E2、FSH、LH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絕經綜合征腎陰虛組和圍絕經期正常組之間E2、FSH、LH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絕經綜合征腎陰虛組和絕經綜合征腎陽虛組E2、FSH、LH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比較 (例,
2.2 研究組患者(105例)不同中醫(yī)證候病情分級構成情況比較按KI評分進行分度,腎陽虛輕度患者比例為54.9%,中度患者比例為45.3%;腎陰虛輕度患者比例為71.2%,中度患者比例為28.8%,2組中均未見重度患者。2組證型患者的病情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傮w而言,腎陽虛患者中輕度患者較腎陰虛少、中度患者較腎陰虛多的趨勢。見表3。
表3 研究組患者(105例)疾病程度構成情況比較 (例,%)
2.3 腎陰陽虛、腎陽虛患者全身癥狀評分比較腎陽虛組畏寒肢冷、關節(jié)冷痛、眩暈、目澀、心悸、氣短、四肢不溫、膽怯易驚、胸悶發(fā)病多于腎陰虛組,腎陰虛組心煩、手足心熱、盜汗、發(fā)病多于腎陽虛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腎陰虛、腎陽虛患者全身癥狀評分比較 (例,%)
雌激素主要來自于卵巢。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后,卵巢功能不斷衰竭,卵泡加速閉鎖,激素水平也發(fā)生變化,其中雌激素先短暫上升后持續(xù)下降,后趨于穩(wěn)定。卵泡刺激素則在生育晚期緩慢升高[13],絕經前后迅速升高,絕經前期可為生育期的3倍,絕經后期可達15倍[14]。促黃體生成素上升,絕經后期可為生育期的5倍。由于激素水平波動,出現(xiàn)了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癥狀的發(fā)生率在不同研究中不等,為53%~75%,癥狀可持續(xù)數(shù)個月至絕經后10年不等,并嚴重影響圍絕經期婦女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和對照組相比,E2水平明顯降低,LH和FSH水平明顯上升,研究組之間激素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激素對于疾病的發(fā)生有一定指導意義,對于腎陰虛和腎陽虛的微觀辨證沒有指導意義。
通過腎陰虛組和腎陽虛組之間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腎陽虛患者中度患者比例(45.3%)較腎陰虛患者(28.8%)高,腎陽虛患者輕度患者比例(54.9%)較腎陰虛患者低(71.2%),羅元愷[15]既往臨床調查絕經期綜合征的患者腎陰虛者占75%,與本次研究結論基本相似。中醫(yī)理論中,陽氣占主導地位,《黃帝內經》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甚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都認為只有陽密的狀態(tài)下,陰固的形態(tài)才會存在,生命才會不息,故陽密的失調對人體的影響最重要[16]。提示絕經綜合征時,腎陰虛癥狀可能出現(xiàn)更早,而腎陽虛是其進一步發(fā)展而來,所以腎陽虛病情可能更重。在治療絕經綜合征時,補充陰液的同時,也要固護陽氣,注意陰陽雙補,以免病情進一步發(fā)展。
將研究組癥狀進行比較,由于腎陽虛和腎陰虛患者在分組時并不能將納入標準中的癥狀絕對區(qū)分,所以將納入標準中的癥狀也列入比較范圍。比較后發(fā)現(xiàn),腎陰虛組心煩、手足心熱、盜汗發(fā)病多于腎陽虛組;腎陽虛組畏寒肢冷、關節(jié)冷痛、眩暈、目澀、心悸、氣短、四肢不溫、膽怯易驚、胸悶發(fā)病多于腎陰虛組。中醫(yī)認為,藏精而起亟也,陰精藏于內,上可至巔頂,下可達足跟,維持生物體上下通達的生長需要。腎陰虧損,腎水不能上養(yǎng)心陰,水火失濟,擾動心神則見心煩;陰虛陽亢,虛火內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腎陽作為一身陽氣之本,為臟腑功能,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提供基礎。反之,陽氣虧虛的患者容易出現(xiàn)功能低下的表現(xiàn)。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患者肢體冷痛的發(fā)生;陽氣不舒,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氣短、膽怯易驚等心膽癥狀[17]。
本研究進行了105例絕經綜合征患者中醫(yī)癥狀的比較,調查結果顯示,絕經綜合征腎陽虛患者較腎陰虛患者病情重。血管舒縮癥狀在腎陰虛證中較腎陽虛患者更明顯,腎陽虛患者較腎陰虛患者全身機能減退癥狀更重。腎之陰陽互根互用,癥狀既有區(qū)別,又互相聯(lián)系,在辨證施護的同時,陰陽雙補,水火相濟,補陰不忘固陽,溫陽兼滋陰液。本研究將中醫(yī)的證候與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疾病和癥狀的認識相結合,有利于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詮釋和理解中醫(yī)證候,有利于在絕經綜合征中醫(yī)治療中根據不同癥狀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從而給予不同的辨證施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