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器
古代食器,大小不一,功能也不同。有的主要用于烹飪,有的則用于取食。
1 ·鼎·
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的奢侈豪華。鼎還可用于祭祀,并作為王權的象征。人們以“問鼎”比喻圖謀王位或顛覆某國政權。如《世說新語》:“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視淮陰矣?!?/p>
2 ·鑊(huò)·
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時常在鑊中把肉煮熟,再將肉移到鼎中就食。如《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3 ·鬲(ìl )·
古代炊具,主要用于煮粥。形制與鼎相近。圓腹三足,三足中空,與腹相通,作用是能最大限度地受火,以加快煮食物的速度。如《爾雅· 釋器》中說:“鼎款(空)足者謂之鬲?!?/p>
4 ·甑(zèng)·
蒸食物則可用甑。甑,上下兩部分能分開,上為甑(后來變成蒸籠),下為鬲。戰(zhàn)國后期,甑、釜常常連用。釜像鍋,甑底有細孔,放在釜上。如《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p>
除烹飪器物外,還有取食器,如箸(zhù,筷子);盛食器,如豆(原用于盛飯,后逐漸變?yōu)槭⑷忉u、肉羹)、籩(biān,《爾雅· 釋器》中說“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
簞(dān,竹制或葦制,盛飯)、簋(ɡuǐ,主要用于盛飯,最初為竹木制或土瓦制,后多用青銅制成);放置食器的用具,如案(長方四足或圓形三足。食器先放在案上,然后再擺在席上,成語有“舉案齊眉”)。
如《林黛玉進賈府》:“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薄?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p>
二、酒器
古代的酒器,即用于釀酒、盛酒、溫酒和飲酒的器物,大多是陶質和青銅質的。
盛酒器物主要有尊(又作樽,敞口收頸,腹大底?。?、彝(yí,陶質或銅質)、壺(盛酒漿)、卣(yǒu,口小腹深)、觴(shānɡ)、觥等。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難》),“或暖壺酒兒,或烹甌茶兒”(《灌園叟晚逢仙女》)。成語“簞食壺漿”。
飲酒器物主要有觚(ɡū,長身細腰,大口圈足,盛酒二升)、觶(zhì,圓腹侈口,束頸鼓腰,盛酒三升)、角(形似爵)、卮(圓形,盛酒四升)、杯等。
三、其他器物
1 ·榻·
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
如《孔雀東南飛》:“移我琉璃榻?!?/p>
2 ·床·
古代也指供人坐臥的器具。
如《孔雀東南飛》:“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
3 ·幾·
一種小桌子。
如《促織》:“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p>
4 ·案·
長方形的桌子,與放置食器的桌案有差異。
如《左忠毅公逸事》:“廡下一生伏案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