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熇熇
摘要: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長期存在的,其教學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體現(xiàn)的,是在長期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廣泛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中不斷積累而成的。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多以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為主,學生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為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掌握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和知識內容,教師要善于利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質量,促進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6-117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要求教師能夠開展高效的課堂,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以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小學語文的閱讀課堂也是如此。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更加有深度呢?很顯然,小學語文老師不能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使學生被動地接收所要傳授的知識,因為這樣不能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效率自然也不會增加。所以對于小學語文老師而言,應該轉而采用一些新的方法來使學生對語文深度閱讀產生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立形象的深度閱讀教學情境
閱讀的文章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可能很難理解作者在文字背后想要表達的真正意義,以及體會作者想要抒發(fā)的情感。那么這個時候對于老師而言,使學生能夠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是教學的關鍵,如果老師通過創(chuàng)立具體的與生活有關的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覺得這些知識都是和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他們不僅會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還會在代入感的幫助下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深度閱讀的效果。而在當今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創(chuàng)造具體的教學情境更是創(chuàng)新之舉。比如,我們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來做一個視頻,讓學生能夠體會某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加強學習效果。老師可以在這門課的前幾分鐘,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放一些圖畫或者是視頻,引出這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內容,讓學生先產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再給學生設立一個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組成小組,自主探索這篇閱讀的內容,最后通過比賽的方式來選出講得最好的那一組。
二、適當點撥
“深入閱讀”模式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的個人習慣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最終成效,所以值得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深入閱讀”的模式,要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適當進行點撥,通過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方式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潛藏點。在選擇閱讀材料方面,教師需重視文章的新穎性,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有助于將學生的求知欲調動起來。對“深入閱讀”模式下的學生來說,求知欲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關鍵,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閱讀教學的節(jié)奏,有選擇地對文章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而不是讓學生盲目進行閱讀。
三、體會文章作者的情感
科學的閱讀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展開深度思考。因此,教師要為小學生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例如,引導其更多地關注每個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通常這些語句有一定的總結性,能展示關于整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內容,可以幫助讀者更直接地了解文章內涵和主旨。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主旨是學生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進行深度閱讀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要對這部分內容的閱讀進行更多的引領,讓小學生能通過反復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進而提升其對文本信息的深度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引導中,教師可以從文本內容的細節(jié)處入手,通過循循善誘的提問,促進小學生對內容進行仔細揣摩,以更多地了解文章在行文構思和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特點,促進其深度解讀文章,有效體會文本中蘊含的哲理等,進而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展開更多思考。
四、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結構方式,感受風格特點
教師對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深度教學期間,要加強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結構,其教學目的在于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發(fā)展學生語文寫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與語文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現(xiàn)代教育倡導發(fā)展學生能的綜合能力,其優(yōu)勢便在于有效促進學生多方面技能和認知的提升。對于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方式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相同的文章作者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對比和分析,從多篇文章中感受作者善于運用的優(yōu)秀語言表達方式,體會其邏輯,將其吸收并有效地運用至語文寫作學習中。另外,對于體會文章結構這一教學目標而言,教師可以將相似結構的文章進行整合,引導學生感受其結構,并進行學習。例如: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中《富饒的西沙群島》與《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課文,均是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進行寫作的。課文中結構十分清晰,是閱讀和寫作過程中解析文章的重要結構方式,以開頭、中間、結尾三個環(huán)節(jié)為主,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結構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多種文章結構形式,語文教師要加強引導學生準確地掌握多種文章結構方式,進而達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理解閱讀材料的目的。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是學生受進行閱讀教育階段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有關閱讀的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老師而言,應該采用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來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更有深度,不是只關注文章表面,要體會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想要表達的感情等等。對于學生而言,自己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同時要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能力,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深度閱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葉旭.關于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09):85-86.
[2]葉旭.關于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09):85-86.
[3]蔡起萬.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當代家庭教育,2021(08):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