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樺
編者按:
? ?高考是一種磨礪,更是考生一生難以忘記的經歷。在如今,高考是一個家庭數年中要集體承壓的關卡,是家庭全體成員集思廣益、共同突破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如何面對高三的壓力,恐怕沒有標準答案,有參考,總會減少歧路。我們通過一位家長的日記,回顧她在過去一年陪著女兒走過高三的心路與行路,她的女兒如今已經考入了985的大學。她的回憶也為那些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與家庭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案例。
按說高三開始了,應該有個隆重的、詳盡的、嚴肅的、主題為厲兵秣馬的家長會,但因為疫情的緣故,班主任只能在家長群里發(fā)了個ppt讓大家自己看。這個ppt比較簡單,概括起來說了五件事:第一,給孩子吃好,如果是住校生就多給點伙食費;第二,假期好好學習查漏補缺彎道超車;第三,其實根本沒幾天假期,但仍要好好學習查漏補缺彎道超車;第四,鍛煉身體;第五,家長不要嘮嘮叨叨惹孩子心煩。
我看了之后的感覺是:老師說得真全面??!好的!保證不嘮叨!做好后勤吧!讓小美順理成章地進入奉旨吃飯的狀態(tài)吧!但是再定睛一看,這五點要求每條都有道理卻又相互矛盾。所謂假期一共就那幾天,既要鍛煉還要學習,怎么可能呢?只能理解為高三的生活就是這么豐富吧。鍛煉、休息和學習?到底哪個是最重要的?這真的不知道。
后來高三的每次家長會,無論線上線下,都是這個基調。老師們說的每句話都很對,但合在一起讓人感覺無法操作。每句話前面都有個“一定”,一定要保證孩子的休息和鍛煉,但是一定要多刷題提高速度;一定要督促孩子緊張起來,但是一定要做好思想上的安撫工作不要讓他焦慮;一定要注意基礎題保證做一道對一道,但是一定要注意題型變化……哪句話不對呢?都對,但是怎么執(zhí)行呢?一天只有24小時,并不因為今年高三時間就對你格外寬容,24小時怎么分配?怎么做是對的?
去年我同學家侄女高考,成績一直都很好,但考試前幾個月突然看東西直線變曲線了,以為是眼鏡問題,其實是視網膜脫落,用眼過度造成的,后來做了手術,有一個月完全不能用眼,雖說最后也走了985,但這過程夠嚇人的。我專門給小美講了這個事情,提醒她要愛護眼睛。說完一想,唉,還覺得班主任發(fā)的假期須知自相矛盾非常搞笑,其實我自己給小美提的要求建議也是一樣的呀。
這個問題一直很困擾我。她越睡越晚,高一高二的時候在11點半到12點,到了高三就在12點之后,甚至1點之后。每天早上7:10之前送到學校,晚上10:30下晚自習。如此高強度連續(xù)作戰(zhàn),不光是她,就連我們家長都頂不住。晚上經常要催她睡覺,催多了她就不耐煩,而且還專門嚴肅地跟我們說讓不要管她,自己該睡就睡,她在班里根本不算睡得晚的。
但她繼續(xù)學習而我們先睡根本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她不睡,我們就無法安心睡覺。又有幾次我們撐不住先睡了,1點多醒來一看,所有燈都還亮著,她趴桌子上睡得叫都叫不醒。如此幾次之后,我們更不可能先睡了,只能硬耗。
她同學們的情況也差不多。從初三開始,班里的規(guī)矩就是誰困了不用跟老師說,自己到教室后面站著,因此經常出現老師在前面講課學生在后面站了一排的奇觀。上高中之后仍然有這個規(guī)矩,后面站著的越來越多,甚至后黑板那兒還提供了墊板供站著的同學記筆記使用,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后門剛好還有個柜子的門掉了,有的同學就把頭扎進柜子里記筆記,造型怪異但大家也見怪不怪。
再后來站著也不怎么解決問題,有時候正上著課就聽“咕咚”一聲,大家都嚇一跳,原來是某位站著的同學睡著了一頭倒在地上,在大家的注視下趕緊爬起來繼續(xù)聽課,略有點尷尬,勉強裝作無事發(fā)生。
小美也經常站后面,她還會喝點咖啡,同學們喝咖啡是慣常操作,還有些更極端的買點特別辣的方便面調料,直接吃調料。老師們看著也心疼,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強調,咱們班孩子們沒有誰不努力的,都很用功,但是平時也要注意休息……我一聽就感覺又回到了自相矛盾的老路上了,只能說老師自己也充滿矛盾。
生物老師比較有趣,老爺子一口陜西話,十分慈祥,說:“咱們班沒有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很好。雖然不是我的孩子,但他們都是我的學生,我都舍不得給他們布置太多作業(yè)。每天他們都很自覺,困了就站教室后面,但站著他也犯困。有的孩子天天困得喝咖啡,也把他喝不醒。別讓他使勁喝咖啡了,喝咖啡多了對身體不好,給他買點酸橘子,把他酸一酸?!蔽铱蠢蠣斪邮遣恢肋€有人直接吃辣調料,要不得更心疼。
家長會上老師們自己提出的休息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問題,看得出來幾位老師也很想給家長一個答案,但也沒有答案。學校安排高三跑操,強制性鍛煉,其實對于他們這久坐的高三學生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每次家長會必然有家長要問,班主任也必然會說的另一件事,就是糾纏所有家長和孩子全過程的補課問題。要補課嗎?在哪兒補課?補哪一科?是上大班課、小班課還是一對一?
在沒經歷過高考之前,我覺得這些問題都不值一提。這還用問嗎?難道答案不是唯一的嗎?當然是哪一科差就補哪一科唄,不然呢?成績特別突出的和特別差的去上一對一,中等情況就去上班課唄,不然呢?頂多是上了幾天覺得不合適再調整嘛。
而現在經歷過了高考的毒打之后,我必須承認這還真是難以一概而論。小美補課的過程就是費心、費力當然也費錢的糾結。
關于補課這個事,家長會上班主任說:“外面的培訓班為了讓你覺得這筆錢沒有白花,一般講的題都是偏難怪。但是無論中考高考都不會有那么多偏難怪題,因此一定要慎重,到高三了最缺的是時間,要根據孩子情況適當報班?!?/p>
然而什么是適當呢?
小美爸單位有幾個孩子都是同一所中學畢業(yè)的,他們在介紹經驗的時候無一例外都強調一定要重視語文,讓找個老師上一對一的課程,語文在高考中太重要了,總分相同的情況下按語文成績排序,而且小美學校的語文成績普遍不夠好。每次聽完我們都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考上清華的都這么說,看來是真的要補語文,但不是都說語文提分很難嗎?可能那幾個分數特別高的孩子其他科目都沒有短板了,補語文是為了追求完美吧?而且就小美的情況,她的短板明明是數學,有時候是物理,數學和物理在歷次考試中輪流拖后腿,而語文從小就是加分項,相對來說還不是那么短。要不還是先緊著短板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