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翠
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第三小學
目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教育行業(yè)帶來了全新的生機,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進行教學效果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鮮明的特征中感受英語閱讀的魅力,使學生從對英語閱讀的恐懼逐漸轉變?yōu)閷τ⒄Z的閱讀充滿興趣。本文針對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方式及策略進行探討,以期改變英語閱讀教學難度較高的現(xiàn)狀。
教學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地起始階段,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并未受到重視。但在現(xiàn)代教學模式中課前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進行教學鋪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并進行針對性地設計,通過融入信息技術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引導效果。
例如在對《What's he like?》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導入,使學生能夠在自身學習興趣的促使下展開積極的閱讀。首先,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展示一個西方的面孔并讓學生進行表達。在學生的表達結束后教師可進行在一次的引導,如“That's right, the students looked at the Western look and described, then students would like to see Western children how to express the look?”通過應用英語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到文章內容中進行思考,且表達中以視角轉換的方式進行了角色的替換,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較為高昂,更是對閱讀全新的教學內容有著較高的期待。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導入,能夠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欲望與學習氛圍中進入正式教學的課堂,這對學生學習效果及閱讀能力的提升都有著良好的影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帶領下也能夠更加簡單且便捷地進入到英語的閱讀狀態(tài)中展開學習。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力及閱讀能力,部分教師會沿用較為老舊的標準錄音進行播放,期待學生能夠通過模仿的方式達到較為標準的英語發(fā)音。但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只能在較為短暫的時間中依靠自身聽力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如出現(xiàn)走神、漏聽等情況時則難以進行重新地填補。
例如在對《What time is it?》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對話內容相關的動畫。在動畫中一名小朋友提出問題:What time is it?另一名小朋友回答說:It's 11:30。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相對較為簡單,難度較大的就是對時間的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每天十二個小時及60分鐘的表達方式。學生通過反復的觀察和聽取能夠較為簡單地進行理解。在學生理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來源于網絡的文章進行閱讀,主要的內容同樣為時間的及時差的表達。通過這種方式展開教學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興趣都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表達的準確性也能夠得到較為完整的提高,通過流暢和標準的朗讀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全面的強化。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經常會遇到較為抽象的詞匯和相關知識,學生在對此類內容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往往較為困難,閱讀的難度較高且閱讀體驗較差。教師在面對這一情況時便可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幫助學生消除閱讀中產生的問題,使學生嫩鞏固流暢地完成閱讀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例如在對《How tall are you?》進行教學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會受到FEET, centimeters兩種計量單位的困擾。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展示,如一名同學其身高為160厘米,那么換算為英寸約為63英尺。雖然講解時較為復雜,但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展示則能夠省卻這一步驟,讓學生能夠對FEET,centimeters兩種計量單位進行正確的理解,便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較為流暢的學習和理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應用微課視頻的方式展開,在遇到問題時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進行講解能夠結合信息技術靈活多變的展示內容進行實際難點的演示。通過微課的方式,學生能夠對教材中的難點知識進行針對性地學習,教師在教學結束后也可將微課視頻上傳到班級群或校園網站中,學生再次遇到問題時可重新觀看微課視頻進行解決,鞏固英語學習效果。為了的應用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難點的理解程度及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較強的可行性,教師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的差異進行適當?shù)恼{整與改進,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及閱讀欲望,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滿足小學階段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