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善
作家和詩人寫作品,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名氣、賺些稿費,更不是因為消遣和無聊。作家和詩人的作品發(fā)表出來,是要面對讀者,影響讀者的。作家和詩人的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積極向上,陽光的,正能量的,還是頹廢的,陰暗的,以至于低級庸俗的,是由作家和詩人的思想觀念和創(chuàng)作觀念所決定的。
有責任感、使命感的作家和詩人,在寫作時,首先想到的是作品的意義,是要表現(xiàn)什么?他的作品給讀者提供的內(nèi)容一定是積極向上,陽光的,正能量的。
詩言志,文載道,這個道理自古就十分明白。
我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入文壇,當文學編輯,業(yè)余也寫文學作品,在黨組織的教育下,在老一輩文藝工作者的引領下,我牢記著文藝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是為人民服務的。這個“兩為”是方向。我熱愛我的祖國和人民,也熱愛這個時代,幾十年過去了,我編文學雜志,我寫詩寫小說。我在寫作品與編作品的時候,頭腦中的意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我寫的作品我編的作品,一定要內(nèi)容健康,積極向上,對讀者有啟示作用,至少有審美意義。絕不能寫出和編出違背人民利益、人民群眾不歡迎的作品,更不能寫出和編出那些反人民反時代反社會的作品。這是一個作家與編輯應該有的責任和使命。
2019年,湖北來鳳出了個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張富清,我受命進行采訪,寫成了3000余行的長詩《中國,一個老兵的故事》,《光明日報》一整版選發(fā),并獲得了首屆方志敏文學獎詩歌大獎。在此之前,我還寫了長詩《向警予之歌》和組詩《聞一多頌》,以及一批歌頌英雄和革命的詩歌,這些詩歌發(fā)表和出版后,先后獲得過一些獎。有人說,我的這些詩都是頌歌或者說是紅色寫作。
謝冕先生曾發(fā)表文章說:這是一個需要“大詩”的時代。
我們要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更多地書寫大詩,歌唱祖國、歌頌時代、歌唱英雄的詩歌與其他體裁的作品,應該更多地寫,應該寫得更好。
沒有責任感與使命感的作家和詩人,是寫不出大詩和有家國情懷的作品的。他們的作品,在我們的時代,是不受歡迎的。
我們的寫作者和我們的編輯,一定要身負責任和使命,寫好和編好我們的每一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