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釗
她出生在黑龍江省五常市一個村莊,父母的勤勉敬業(yè)、不畏艱難引導著她傳承良好家風、鋪就坦蕩人生。她就是民進宿遷宿城總支委員、江蘇省宿遷市政協(xié)委員、宿城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趙春秀。
趙春秀的父親是一名護林工人,在單位領(lǐng)導、同事的心中是個老實人。他看護林區(qū),兢兢業(yè)業(yè),從不放過偷砍木材的人,從不私拿公家的木材,也從不運用這點“看護權(quán)”謀取任何好處,他常對自己的孩子們說“公私要分明,領(lǐng)導信任我,才安排我做這項工作,絕不能以權(quán)謀私”。在栽種樹苗的春天,單位分配給趙春秀父親的片區(qū),他都嚴格按照單位要求的樹苗間距、樹坑深度栽種,由于工作認真,同樣的面積,他要比其他工人種得多,用得工時長,但他從不叫苦叫累,當他看到經(jīng)他栽種的樹苗存活率高,長勢旺盛,單位領(lǐng)導也給予好評時,他欣慰地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誠實收獲幸福?!边@些讓趙春秀從他父親的身上學到了什么是“大公無私”,什么是“勤勉敬業(yè)”。
趙春秀還經(jīng)常向她的女兒講述母親勤儉持家的故事:“姥爺在單位雖然能干,收入?yún)s不高,為保障孩子們吃穿用度、學習費用,姥姥就勤儉持家,還養(yǎng)了一些家禽、家畜變賣補貼家用。家中的衣服、書包、鞋子大多是姥姥親手縫制,我們在學校吃的菜大多是姥姥親手腌制的咸菜。我們小時候,老大的衣服穿小了給老二穿,老二穿小了再給老三穿,我作為老二只能穿舊衣服,而妹妹作為老三只能穿打補丁的衣服”。
父母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風。父母的大公無私、勤勉敬業(yè)、勤儉持家這些品格,讓趙春秀在學習中認真踏實取得好成績,最終考取了政法院校,畢業(yè)后成為一名法官;在工作中勤奮鉆研取得優(yōu)異業(yè)績,進而從書記員成長為全省審判業(yè)務(wù)專家。這些品格為趙春秀成為一名好法官、好妻子、好母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在運用審判權(quán)時,她做到了秉公司法、不徇私情、拒禮拒賄、攻堅克難。在家中,除了生活必須品,沒有高檔商品;在購買服裝看重性價比不講究品牌;在業(yè)余時間以讀書寫文章、鍛煉身體、親手做家務(wù)為樂。她以多做事、多出工作成果為榮,不與人爭權(quán)斗利、不攀比物質(zhì)享受。
在趙春秀的影響下,她的愛人也成為了一名熱心市民。一次下班后,他在單位門前的廣場上撿到一部手機,回到家后,他急忙充電,等失主打電話來,并第一時間將手機還給了失主。
趙春秀的女兒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茁壯成長。她作為班級團書記,多次帶領(lǐng)同學們到敬老院、社區(q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班會、班級辯論賽等,主動參加為高三考生準備考場等勞動,這些義務(wù)奉獻,她樂此不疲!
趙春秀說:“父母給了我們愛和良好家風,我們要傳承好、發(fā)揚好,再成就后輩的美好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