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
摘要:木刻版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美術史上的瑰寶。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提倡的新興版畫使傳統(tǒng)的復制性木刻發(fā)展成為帶有創(chuàng)作意味的黑白木刻版畫。黑白木刻版畫中黑與白的對比是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黑白木刻版畫的過程中,通過單色的布置和刀法的變化,形成了獨特的印痕肌理,這些都表達出了黑白木刻版畫的藝術特點。因此美術教學中版畫學習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就版畫教學繼續(xù)擰探討。
關鍵詞:黑白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方法
當代黑白木刻在自由而開放的創(chuàng)作語境下凸顯出既古老又年輕的雙重氣質。隨著藝術觀念、新技法與媒材的不斷涌現(xiàn),木刻多元化的版畫特質也給木刻創(chuàng)作者帶來新的思考。本文從黑白木刻的創(chuàng)作語境出發(fā),綜合分析當代黑白木刻的創(chuàng)作特征。
一、黑白木刻版畫的發(fā)展概況
木刻版畫源自我國,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tǒng)美術的重要形式之一。因其具有可復制性,早期在唐朝作為佛教傳播的印刷工具被人們廣泛使用;在宋元時期,由于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木刻版畫的技術更加完善,形式也更加多樣;至明清時,文化的發(fā)展繁榮使版畫的需求量增大,尤其插圖類的版畫增多,使得木刻版畫的內容和技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大量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奔赴延安,但當時條件十分艱苦,不能滿足這些藝術工作者創(chuàng)作國畫、油畫的要求,而創(chuàng)作黑白木刻版畫的工具容易獲取,所以黑白木刻版畫成了這些延安文藝工作者的第一選擇。黑白木刻版畫能大量復制的特點正好符合當時抗戰(zhàn)進行大量宣傳的需求,所以黑白木刻版畫在延安非常迅速地傳播開,但延安時期的黑白木刻版畫仍在探索的過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黑白木刻版畫風格趨于成熟,誕生了大量的政治主題鮮明的作品,為人民革命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糧。
二、黑白木刻版畫的顏色特征
(一)黑白對比
黑白木刻版畫中運用黑與白這種簡化的色彩表達形式。簡化也意味著純粹,通過刀法的運用讓黑色與白色分離、交織、融合,剔除了多色對觀者的視覺干擾,讓觀者面對黑白木刻作品時,能夠直接地尋找到畫面中的線索。正如在攝影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在追求像素和色彩還原度的同時,黑白新聞紀實類攝影依舊占據主流地位。去掉彩色能讓人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造型本身,同理,黑白木刻版畫只強調黑白對比,觀者在欣賞時會更加專注,視覺效果也更加具有沖擊力。從造型技術上來講,黑白木刻版畫中最難處理的就是黑白過渡,其次是對比。作者需要對形象的形體結構、畫面的光影、畫面的空間有足夠的認識。特別是在刻畫人物造型時,對身體部位轉折處明暗交界線的把握以及暗面向亮面過渡的刀法處理,是影響畫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從色彩心理學上來講,黑色是“萬色之王”,它是所有色彩的集合,代表無盡,代表包容。而白色沒有顏色,代表虛無。二者處在色譜的兩個極端,為觀者提供了廣闊的色彩心理空間。這兩種極端的顏色,配合黑白木刻版畫畫家獨特的構思和技藝,產生了無限的創(chuàng)作可能。
(二)“灰”的重要性
在創(chuàng)作黑白木刻版畫時,除了黑與白之外,還存在兩者相互交織所產生的灰色?;疑{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造型特點,它的存在是黑與白兩種不同顏色相互作用后產生的,幫助協(xié)調兩種顏色的關系,能為畫面增添獨特的層次和趣味性?;疑那楦邢笳魍瑯邮呛诎啄究贪娈嬜髌返闹匾憩F(xiàn)形式之一。灰色的情感較為豐富,它通過強烈或者微弱的明度變化帶給觀者不同的視覺心理效應。例如,淺色的灰在情感上好像更加貼近陽光、活潑,深色的灰更加傾向于陰暗、憤怒等。在作品《六月的中午》中,為了展現(xiàn)半裸的女性在陽光下起舞的活潑姿態(tài),就使用了較多白色與灰色的結合,讓畫面顯得透亮,營造歡快的氛圍,正是這種方式的運用凸顯了午間陽光的質感。而作品《驚弓之鳥》就運用了黑色與較深的灰色,表現(xiàn)出了鳥受到驚嚇時的狀態(tài)。因此,如何利用黑白交織出的灰色,成為決定畫面效果和表達內心感受的重要方式。
三、黑白版畫創(chuàng)作方法
(一)注重刀法
在進行版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首要注重刀法的運用,掌握良好的正確的刀法,是版畫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也只最重要的一步。剔除色彩并不意味著畫面形式的簡單,用最簡化的顏色去表現(xiàn)豐富的內容,這就需要藝術家們從其他的角度去下功夫。黑白木刻版畫中用刻刀代替筆,用木頭代替紙來構建畫面,因此相對于繪畫而言,工具和材料的使用難度較大,重點在于如何熟練地使用刀具,如何將點、線等各種元素進行不同畫面、層次的不同組合。作品中的形象須簡潔明了,用刀應像準確的數(shù)學公式,須嚴謹、精確、干凈,它不同于其他畫種可以反復修正。倘若創(chuàng)作者的造型能力相對較弱,創(chuàng)作時出現(xiàn)了些許偏差,那么想要進行深入刻畫是很難的。在這方面,木刻版畫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也正是如此,木刻版畫的直接性和偶然性是其魅力所在。版畫刻刀的種類有很多,如三角刀、平口刀、方口刀等。想要實現(xiàn)不同的畫面效果就需要使用相對應的刀具。刀法的種類也有很多,像挑刀、壓刀、正切刀等,當刻板的力道和角度不同時,同樣會帶來不一樣的畫面效果。刀法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要能夠恰當表達出情感思想的就是好的刀法。在選用刀法時,賦予情感也是黑白木刻版畫的重要元素,用刀的輕重緩急、或疏或密,這些都與作者的內心感受相關。刀法沒有情感的加持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根本動力,也使得創(chuàng)作失去價值。例如,在表現(xiàn)戰(zhàn)爭題材時,刀法應當果斷堅硬,給人以剛毅的感覺。在表現(xiàn)女性題材時,刀法應偏圓潤,給人以溫柔、細膩的感受。所以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應該讓創(chuàng)作擁有思想,讓作品擁有感情,不斷地展示出它自身的價值。用不斷創(chuàng)新的手法融入情感是一名版畫制作者的必修課。
(二)注重藝術韻味
在繼續(xù)擰版畫創(chuàng)作時首要幫助學號僧掌握版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韻味,從而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能夠結合藝術審美韻味特點,進而創(chuàng)作更加完美的作品。印痕肌理的實現(xiàn)是由制版、磨壓、印制三個工序完成的,每道工序和材料的變化會形成不同的效果,制作中的刀刻、木痕等效果,是木刻版畫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在。其中,刀刻效果是刀具在木板上的運動痕跡,不同刻刀的刀型會產生不同的軌跡與效果,而刀型的具體選擇是由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構思以及所擅長的表現(xiàn)方式決定的??痰兜谋憩F(xiàn)方式與不同刀型的具體運用,以及刀法的技巧,使得木刻版畫的創(chuàng)作形成豐富多變的層次感,并且能夠提升畫面中創(chuàng)作形象的質感。木痕體現(xiàn)的是刻刀在木板上的雕痕效果,加上木板材質自身的肌理,反映到畫面上會有一種獨特的效果。刀刻與木痕效果是相輔相成的,刻刀與木板的契合度越高,所表現(xiàn)出的效果就越具藝術韻味。
(三)注重美育
一般來說,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主體是指作為認識客觀、表現(xiàn)客觀的人,客體是指被認識的對象。因此在進行版畫創(chuàng)作時,一定要注重美育。首要打好版畫創(chuàng)作額基礎,因此作為教師在進行版畫教學時首先注重學生內心世界,先豐富學生的靈魂,注重學生的某些個人特征,根據具體特征尋找教學方式,從而幫助其進行個性化的版畫創(chuàng)作,使其版畫作品由心而發(fā),具有豐富性的內涵,使得作品具備創(chuàng)作人所蘊含的靈魂特性。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要注重與學生建立愉快,相互促進的互動性教學課堂,從而通過學生的細微心理活動幫助其進行創(chuàng)作引導,促使學生形成更加良好的美術文化素養(yǎng)。
結束語: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黑白版畫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的不同就在于刀法的不同,當然在版畫的創(chuàng)作中藝術韻味同樣重要。藝術源于生活,并且為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生活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進而產生一幅幅作品。高中時期的版畫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切實的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并且能夠借助畫作抒發(fā)個人情感,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版畫創(chuàng)作的方法,注重刀法教學以及韻味體會,促使版畫教學能夠有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林銀霞.版畫在動畫設計中的應用分析——以黑白木刻為例[J].普洱學院學報,2020,36(06):83-84.
[2]王恒戰(zhàn).裝飾繪畫意象語言在版畫繪畫中的體現(xiàn)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10):37-39+43.
[3]許曉丹.高中黑白木刻版畫特色教學的實踐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