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媛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二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目前,化療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約有90%的肺癌患者需要接受化療。盡管肺癌患者經(jīng)化療后能延長生存期限,但由于受肺癌本身和化療的影響,患者普遍產(chǎn)生癌因性疲乏癥狀,直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減輕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1-2]。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廣大學者發(fā)現(xiàn),采用心理支持護理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轉變患者應對方式,使其積極面對疾病和治療,對改善癌因性疲乏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臨床關于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分析較少[3],因此,本研究探討了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86例肺癌化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將2018年1—12月期間予以常規(guī)護理的43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2019年1—12月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支持護理干預的43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43~65歲,平均年齡(53.36±5.17)歲;病理學類型:鱗癌13例,腺癌30例;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22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11例;年齡41~64歲,平均年齡(53.24±5.12)歲;病理學類型:鱗癌16例,腺癌27例;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26例。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肺癌,并接受化療者;年齡40~65歲者,溝通能力良好者;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循環(huán)、呼吸、血液等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疾病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即化療前向患者介紹化療藥物作用、可能出現(xiàn)的毒副反應和應對措施,及時疏導不良情緒;化療時選擇合適的靜脈穿刺,給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注意有無藥液外滲、疼痛等癥狀,加強巡視;合理安排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少量多餐;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并囑咐患者注意保暖,保證充足休息。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支持護理干預:(1)心理評估。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充分贏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并運用誘導性語言、肢體等方式科學評估患者心理需求。(2)情緒管理。主動關心患者,引導其說出內心真實感受,積極傾聽患者主訴,及時給予反饋;教會患者控制情緒的方法,即轉移注意力、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胸部運動、腰背肌力運動、腹肌運動)等,并鼓勵患者適當宣泄情緒。(3)網(wǎng)絡信息支持。在醫(yī)院網(wǎng)站設立肺癌化療專欄,主要涉及肺癌基本知識(病因、常見癥狀、治療方法和預后)、化療知識(化療方案、常用藥物、常見毒副反應、注意事項)、飲食要點和日常生活護理等,告知患者有問題時可在線提問,由值班護士解答疑問。(4)社會方面信息支持。鼓勵家屬支持和關心患者,與家屬共同幫助患者獲取更多的社會支持,減輕其心理負擔;加大宣傳力度,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積極宣傳肺癌防治知識,定期舉辦肺癌健康講座,全面普及肺癌知識。此次干預時間均為3個月,并于患者出院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0周、第12周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出院后心理狀況和病情恢復情況,強化心理疏導,并給予日常生活健康指導。
于干預3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情況。(1)癌因性疲乏采用癌癥疲乏量表(CFS)[4]進行評估,量表共15個條目,分為3個維度,即軀體疲乏28分、情感疲乏16分、認知疲乏16分,每個條目均按1~5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疲乏越嚴重。(2)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進行評估,共43個條目,分為4個維度,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和健康知識水平,各條目按0~4分計分,分數(shù)與自我護理能力呈正比。(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GQOL-74)[5]進行評估,量表共74個條目,分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4個維度,各維度均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CFS量表中各維度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CFS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患者CFS評分對比(±s) 分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P軀體疲乏17.24±4.15 13.53±3.87 4.287 0.000情感疲乏10.56±2.11 8.42±1.96 4.873 0.000認知疲乏9.11±2.03 6.64±1.76 6.029 0.000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ESCA量表中各維度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ESCA評分對比(±s) 分
表2 兩組患者ESCA評分對比(±s) 分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P自我概念30.25±5.16 36.17±5.34 5.228 0.000自我責任感26.31±5.32 32.75±5.38 5.581 0.000自我護理技能32.96±5.13 38.77±5.27 5.180 0.000健康知識水平31.48±6.17 39.55±6.32 5.991 0.000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GQOL-74量表中各維度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GQOL-74評分對比(±s) 分
表3 兩組患者GQOL-74評分對比(±s) 分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P軀體功能51.82±6.14 60.56±6.25 6.541 0.000心理功能54.73±6.57 63.22±6.71 5.928 0.000社會功能62.34±6.68 71.23±6.92 6.061 0.000物質生活47.55±5.83 55.63±6.04 6.234 0.000
癌癥患者多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受經(jīng)濟壓力和并發(fā)癥的影響,會降低患者的治療積極性,且家庭護理、社會支持等外界因素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加強癌癥患者的心理干預,協(xié)助其展望治療前景,讓患者意識到自身是疾病治療的主體,樂觀應對,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6-7]。雖然化療是治療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治療期間患者常因化療藥物的作用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其中以癌因性疲乏較為常見。張景屹等[8]研究中,采用Piper疲勞自評量表對101例確診為肺癌并接受化療的患者進行調查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可出現(xiàn)中等程度的癌因性疲乏。而影響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除了與疾病和治療方式相關外,還包括情緒狀態(tài)、睡眠狀況和社會支持[9-11]。而在宋均仿等[12]研究中,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發(fā)現(xiàn),采取多樣性心理護理干預,可減輕癌因性疲乏程度,轉變消極態(tài)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因此,給予肺癌化療患者心理支持性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CFS量表中各維度評分均較低,ESCA量表中各維度評分及GQOL-74中各維度評分均較高,說明通過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可減輕癌因性疲乏程度,提升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這與何嫻等[13]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通過心理評估階段,可使護士明確患者心理需求,掌握護理重點,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通過情緒管理,即傾聽患者主訴、教會患者控制情緒、適當宣泄等措施,能明顯轉變患者消極心理,充分調動其治療積極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通過網(wǎng)絡信息支持和社會方面信息支持,即設立肺癌化療專欄、增強家庭支持、全面普及肺癌知識、舉辦健康講座等措施,可明顯提升患者對肺癌化療相關知識的認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同時通過出院后強化心理疏導和跟進健康宣教等措施,能進一步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肺癌化療患者實施心理支持護理干預,能明顯緩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增強自護能力,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