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 萍
教師的觀察行為對于教師自我反思和專業(yè)成長至關(guān)重要,是教師了解和走進兒童的重要途徑。日常生活中不僅要學會關(guān)注幼兒的外顯行為,而且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更深入地觀察、分析和解讀幼兒的內(nèi)隱性行為,針對原因提出可行性的解決策略。
由于放開二孩政策,我班很多孩子變成了家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有的和弟弟妹妹們相親相愛,有的因家里人過度關(guān)心弟弟妹妹,便開始想各種辦法,求關(guān)注。我班的一名“戲精”幼兒就由此誕生。
幼兒中午進餐時,我發(fā)現(xiàn)小夢正拿著勺子,低頭挖著飯玩。這和旁邊正在“狼吞虎咽”的幼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想不注意她都難。我走過去輕輕拍了拍她,問:“你在干什么呢?為什么不吃飯呀?”“我……我不想吃飯,吃飯會噎死人的!”小夢睜著大眼睛煞有介事地說。我聽到這個回答有些吃驚,之前還好好吃飯的小夢現(xiàn)在怎么有這種想法了?在旁邊聽到她說話的幼兒也炸開了鍋,紛紛抬起頭看看我,開始發(fā)表意見。香香認真地對我說:“陳老師,吃飯是不會噎死人的!”馨寶很聰明,她分析說:“陳老師,如果小朋友吃飯時說話或者笑的,米粒會嗆到氣管里然后噎死人。”我示意一個安靜的手勢,等幼兒安靜后說:“好好吃飯是不會被米飯噎到的!如果你們在吃飯時狼吞虎咽,在椅子上動來動去,說話、大笑的話,小米粒就會不小心跑到你們的氣管里,你們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甚至更嚴重的情況。所以,你們現(xiàn)在要好好吃飯哦!”大家都乖巧地點點頭,但是小夢還是用勺子攪著飯,我提醒她飯菜冷了,吃下去肚子會疼的時候,她才勉強吃點飯。我和其他老師一起分析了小夢的情況后,決定告知她的父母,看看小夢身體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分析:從吃飯的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小夢想要找“存在感”的意識已經(jīng)萌芽了,她想用“吃飯”這件事吸引身邊人的注意,以彌補家人對她的不關(guān)注。因為小夢之前是家里的獨生女,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媽媽生了雙胞胎弟弟后,分散了家人對她的關(guān)注。她為了取得心理上的平衡,開始“另辟蹊徑”。
第三天早晨,幼兒正在進行戶外體育游戲。這時,小夢奶奶帶著哭哭啼啼的小夢走了過來,我走上前了解情況:“小夢怎么樣啊?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奶奶一臉無可奈何地說:“去醫(yī)院檢查過了,身體沒什么事,她在家也是不肯吃飯,已經(jīng)有幾天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毙艟o緊拉著奶奶的手躲在奶奶后面,不愿和其他幼兒玩。于是,我們哄著小夢去玩彩帶,告訴她好朋友丫丫也在那邊,大家一起玩,奶奶不走,就在一旁看著。小夢這才慢慢挪過去,眼睛還看著奶奶。過一會兒,她又哭著跑到奶奶面前,說別的小朋安拿彩帶時碰到她的手了,好疼。奶奶一邊安慰她,一邊帶著她玩彩帶。
小夢之前在幼兒園是個乖巧的小女生,現(xiàn)在怎么變成了一個嬌滴滴“小公主”?《理解兒童的行為》一書中指出,“理解兒童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兒童不適宜的行為的原因。”我和其他老師一起討論此事,從小夢的家庭情況分析,猜測可能是因為小夢家里添了兩個小弟弟的緣故。家人由于忙著照顧剛出生的弟弟,從而讓小夢覺得自己被家人冷落,不再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從而變成“戲精”搏眼球,求關(guān)注。
中午,幼兒準備睡午覺,我悄悄問小夢:“小夢,你和老師說說,是不是因為家里人都在忙著照顧小弟弟,沒人關(guān)心你,所以才不吃飯的?”她聽了點點頭,我心中松了口氣,終于找到她變成“戲精”的原因。我接著問她:“那你喜歡家里的小弟弟嗎?”小夢點點頭:“喜歡,可是我聽媽媽說他們生病了?!蔽依^續(xù)說:“哦,你看,其實不是爸爸媽媽不關(guān)心你,是因為弟弟病了,需要有人照顧,所以他們才很忙。你是姐姐,你在家有沒有幫忙照顧弟弟呀?”小夢連忙說:“我?guī)退麄兊顾鹊?。”我笑著摸摸小夢的頭:“小夢是個合格的大姐姐,會幫家里人照顧弟弟了?!毙舨缓靡馑嫉匦α恕?/p>
分析:小夢平時是個話很少的女孩,因為家人的“不在意”,導致小夢對家人的依賴越來越重,不愿意離開家人,希望家人能對她的關(guān)注更多一點。如果小夢有一些“戲精”的行為,老師和家長要及時溝通,了解其真實的想法。一方面,應(yīng)該鼓勵小夢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方面,小夢成為“姐姐”后,更要有一定的責任感,和家人一起照顧弟弟,而不是成為“戲精”,只想吸引家人注意。
下午起床時,我和小夢說:“今天你要好好吃點心,我會在奶奶面前表揚你,好不好?”小夢聽了我的話,開心地點了點頭。下午,我看到小夢正一口一口地吃著蛋糕,全然沒有之前吃午飯時的“戲精”表演。我走到小夢身邊,摸了摸她的頭:“小夢今天有進步,吃點心吃得很好?!毙艨粗倚α?。旁邊的幼兒看我夸小夢,都連忙問我:“陳老師,你看我吃得好不好?”我笑著點頭稱贊:“你們都不錯,桌面很干凈。”放學前,我給小夢一個小貼紙,告訴她要繼續(xù)好好吃飯,才能變漂亮,她點點頭。
下午放學時,我先向小夢奶奶反映了小夢最近的情況,又告訴她午睡時和小夢的聊天情況。小夢奶奶恍然大悟,說最近小夢的兩個弟弟都感冒了,全家人手忙腳亂,對小夢的關(guān)心少了些,導致小夢心里不平衡,出現(xiàn)一系列的“表演”。小夢奶奶表示以后會多關(guān)注小夢的感受,及時與她進行溝通,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第二天早上,小夢開心地走進教室,向老師問好。小夢奶奶高興地告訴我:“小夢昨天回家可高興了,說老師表揚她了?!?/p>
“小戲精”的表演終于落幕了。
分析:在家庭中,幼兒對于突然來到的弟弟、妹妹會有一定的不適應(yīng)。此時,家園要密切配合,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到自己“老大”的身份,不能讓其產(chǎn)生“因為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會不喜歡我”的錯覺。家長要給予幼兒一定的關(guān)愛,讓幼兒內(nèi)心充滿幸福和踏實,而不是充滿惶惑和擔心,以至于變成“戲精”。有了足夠的關(guān)愛,幼兒才會有一定的安全感,知道“弟弟妹妹并沒有分走爸爸媽媽的愛”。
現(xiàn)在二孩政策放開后,不少幼兒家里都添了“小二子”,家庭新成員的到來給家里帶來了熱鬧、歡樂的氛圍,可是也給家里的“大孩子”帶來了一些小煩惱。他們大都因為被新來的弟弟或妹妹分享了家人的愛,心里會不開心。有的幼兒不善于表達,父母又不和幼兒及時溝通,為了吸引家人的關(guān)注,便“大顯神通”。若幼兒在園表現(xiàn)出一些反常行為,教師不能橫加指責或者制止,而應(yīng)該從幼兒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其家庭情況、所處環(huán)境、個人性格等方面分析,及時與家長溝通,消除幼兒的“缺愛感”。同時,讓幼兒理解家人,正確對待和看待自己的弟弟、妹妹。對于這類幼兒,幼兒園要注重培養(yǎng)其責任意識。比如,開展“我會照顧弟弟妹妹”集體活動,引導幼兒主動照顧弟弟妹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及時將幼兒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