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云,張玉嬌,付翠翠,劉在哲,孫小健
(濟南市林場,山東 濟南 250014)
管氏腫腿蜂(SclerodermusguaniXiao et Wu)隸屬于膜翅目(Hymenoptera)腫腿蜂科(Bethylidae)硬皮腫腿蜂屬(Sclerodermus), 是多種蛀干害蟲的寄生天敵[1]。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管氏腫腿蜂可以寄生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等3目22科50多種昆蟲為寄主[2~5],現(xiàn)用于實際應用生產(chǎn)中,由于寄主獲得時間及數(shù)量的限制,常用的人工繁育寄主為:青楊天牛(Saperdapopulnea)[6]、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7]、黃粉蟲[8]等。隨著管氏腫腿蜂應用量增加,其繁蜂寄主需求量也大幅增加,青楊天牛與松墨天牛人工采集成本大幅度提高,而且寄主數(shù)量不足,繁蜂成本增加,規(guī)模縮小,近年來人工繁殖大多采用黃粉蟲作為管氏腫腿蜂替代寄主,黃粉蟲飼養(yǎng)成本雖低,但寄生率即使處理也很難高于自然寄主。楊希等[9]用75%酒精浸泡黃粉蟲1日齡蛹2 h后接蜂,平均出蜂率達47.37%,出蜂管子代蜂平均產(chǎn)量達44.56頭,冷藏黃粉蟲1日齡蛹3個月,平均出蜂率達48%,出蜂管子代蜂平均產(chǎn)量達45.92頭。未經(jīng)處理的黃粉蟲1日齡蛹,腫腿蜂無法成功寄生。因此,目前對替代寄主做更進一步實驗處理找到最優(yōu)寄生條件或尋找更優(yōu)替代寄主成為管氏腫腿蜂人工規(guī)?;庇叫杞鉀Q的問題。本研究使用雙條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幼蟲及蛹、家茸天牛(Trichoferuscampestris)、桃紅頸天牛(Aromiabungii)幼蟲進行管氏腫腿蜂繁育研究,探索大規(guī)模繁育管氏腫腿蜂替代寄主的可能性。
蜂種:張家口森防站使用青楊天牛幼蟲繁殖的管氏腫腿蜂。
松墨天牛幼蟲:榮成成山林場黑松蟲源木內(nèi)劈剝的松墨天牛幼蟲。
雙條杉天牛幼蟲:濟南市林場山林內(nèi)側柏餌木中批剝的雙條杉天牛幼蟲(3~4齡)。
雙條杉天牛蛹:濟南市林場側柏餌木內(nèi)剝?nèi)〉耐暾p條杉天牛蛹。
家茸天牛幼蟲:濟南市林場刺槐蟲源木內(nèi)劈剝獲取家茸天牛幼蟲。
桃紅頸天牛幼蟲:濟南市林場桃樹蟲源木劈取的桃紅頸天牛幼蟲。
繁蜂所用的工具及器皿全部使用75%的酒精或者紫外燈消毒,挑選體表顏色鮮亮、成活、無傷口完整的1頭活天牛幼蟲或者蛹放在指形管中,接蜂比例按照0.2 g以下的幼蟲接蜂3頭,體型較大的天牛幼蟲每增加0.1 g,增加種蜂1頭,體重增加不足0.1 g的按0.1 g算。接入相應數(shù)量的活雌管氏腫腿蜂,用棉花把指形管口封住,平放入塑料筐中,放入智能人工氣候箱里,溫度25 ℃,相對濕度30%~60%,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
按照2.2中的方法接蜂,每種寄主接蜂10管后放入智能人工氣候箱進行培育,出蜂后統(tǒng)計寄生率、平均單管出蜂量、千頭重、雌雄性比等數(shù)據(jù)。
寄生率=被寄生寄主數(shù)÷供試寄主數(shù)×100%
寄生成功率=育出子代蜂的寄主數(shù)÷供試寄主數(shù)×100%
平均單管出蜂量(單管產(chǎn)蜂量)=統(tǒng)計數(shù)產(chǎn)蜂總數(shù)÷統(tǒng)計管數(shù)
平均千頭重=統(tǒng)計數(shù)產(chǎn)雌蜂總重÷總雌蜂數(shù)×1000
雌雄性比=統(tǒng)計總雌蜂數(shù)÷統(tǒng)計總雄蜂數(shù)
不同寄主繁育繁育管氏腫腿蜂效果顯著性差異分析見表1,選取寄生成功率、平均單管出蜂量、千頭重、雌雄性比四項指標作為評價管氏腫腿蜂繁蜂效果指標。
表1 不同寄主繁育管氏腫腿蜂效果顯著性差異(新復極差法)
由表1可見,松墨天牛幼蟲寄主重量為0.5505 g,是雙條杉天牛幼蟲重量的3.10倍,家茸天牛幼蟲的2.96倍,雙條杉天牛幼蟲、雙條杉天牛蛹和家茸天牛寄主平均重量無顯著差異;松墨天牛幼蟲作寄主的出蜂量平均為273頭,與其它三種寄主平均單管出蜂量差異顯著性均達到p=0.05水平,雖然松墨天牛幼蟲作寄主繁蜂平均單管出蜂量高,但按照每0.1 g雌蜂量來算,松墨天牛幼蟲作寄主每0.1 g平均雌蜂量44頭,雙條杉天牛幼蟲作寄主每0.1 g平均雌蜂量為65頭,雙條杉天牛蛹作寄主每0.1 g平均雌蜂量為25頭,家茸天牛幼蟲作寄主每0.1 g平均雌蜂量39頭。
雙條杉天牛幼蟲和家茸天牛幼蟲作為寄主繁育管氏腫腿蜂平均單管出蜂量在p=0.05水平無顯著差異,雙條杉天牛幼蟲作寄主平均單管出蜂量稍高為131頭,家茸天牛作寄主平均單管出蜂量為80頭。
不同寄主的寄生成功率之間差異顯著性均達到p=0.05水平;雙條杉天牛幼蟲作寄主寄生成功率最高為100%,家茸天牛幼蟲作寄主寄生成功率為90%,均高于松墨天牛幼蟲。不同寄主繁蜂子代千頭重在p=0.05水平均無顯著差異。
雌雄性比方面在p=0.05水平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家茸天牛作寄主繁蜂出蜂后,性比最好。
試驗中桃紅頸天牛幼蟲體型較大,重量約是雙條杉天牛幼蟲的10倍,活力較強,管氏腫腿蜂接蜂后,桃紅頸天牛幼蟲被管氏腫腿蜂蟄刺后長時間不能被麻痹,甚至咬食管氏腫腿蜂,導致管氏腫腿蜂寄生未成功。
通過不同寄主寄生成功率和繁蜂效果綜合對比,雙條杉天牛幼蟲和家茸天牛均可成為管氏腫腿蜂的替代寄主。
本研究表明,使用雙條杉天牛和家茸天牛幼蟲作為繁育管氏腫腿蜂的替代寄主是可行的,雙條杉天牛蛹也能夠繁育管氏腫腿蜂,但是在自然條件下,雙條杉天牛蛹表皮較薄,獲取完整的雙條杉天牛蛹較困難。綜合天牛幼蟲獲取時間和天牛繁育的研究基礎,目前濟南市林場已摸索出雙條杉天牛幼蟲提前、批量繁育的條件且已被實施,并且雙條杉天牛幼蟲較松墨天牛幼蟲更能長久的保存,在適當?shù)臈l件下,可保存10個月以上[10],是很好的替代寄主。本研究中涉及家茸天牛幼蟲的生物學特性研究較少,但有研究表明家茸天牛幼蟲具有耐寒冷、耐干燥、耐饑餓、食性廣泛等抗逆性[11],結合家茸天牛幼蟲在管氏腫腿蜂繁育結果,家茸天牛幼蟲可成為管氏腫腿蜂替代寄主。